|

财经

衡美健康“卖铲人”失灵,风暴或将来临。

来源:万点研究

2025-10-24 09:43:37

(原标题:衡美健康“卖铲人”失灵,风暴或将来临。)

文/秦楠

来源/万点研究


曾经,衡美健康在代餐市场那是响当当的“卖铲人”:手握体重管理、运动营养、美丽营养三大“掘金利器”,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它为WonderLab、良品铺子等一众知名品牌代工,产品畅销市场。

但好景不长,依赖他人订单的“卖铲模式”,下游一体化过长、逐渐陷入困境。

面对下游客户的 “去代工化”、技术的颠覆式创新,更顶不住成本与竞争的双重挤压。当 “卖铲人”失去铲子的定价权,也失去了对金矿的话语权。

业绩增速断崖式下滑

作为国内营养功能食品合同生产领域的头部企业,衡美健康专注于体重管理、运动营养及美丽营养三大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2022 - 2024年期间,其营业收入从5.87亿元一路攀升至10.72亿元,净利润也由3983.79万元提升至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2.2%、37.3%,这般迅猛增长势头一度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然而好景不长,高歌猛进的态势未能延续。8月22日,衡美健康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5亿元,同比下降21.84%,盈利4305.7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1.78%,基本每股收益也降至0.8600元,业绩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

业绩下滑背后,是衡美健康资产质量存在的诸多隐患。在资金管理方面,异常变动频现。2024年预付账款较期初激增56.37%,远超营业成本8.23%的增速;其他应收款增速更是超过3000%,而应收账款增速为10.4%。

这些异常数据,无疑暗示着衡美健康在资金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20.15,远低于行业均值38.18,回款效率低下,坏账风险也在悄然攀升。

成本端,衡美健康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其毛利率长期维持在22%左右,显著低于行业35%以上的平均水平;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超过84%,而蛋白类原料价格自2024年下半年进入上涨周期,采购成本持续攀升。

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8% - 45%的高位,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银行借款。

2025年6月,衡美健康又因对赌协议披露不准确、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加之数名高管在IPO关键期离职,不仅暴露出内部治理存在缺陷,更放大了市场对其经营稳定性的质疑。

大客户“脱钩”折射代工模式脆弱性

衡美健康作为营养功能食品代工企业,其业务模式存在显著的大客户依赖风险,这一结构性弱点在2025年IPO冲刺期暴露得尤为彻底。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始终居高不下,分别达到55.3%、45.6%和49.7%,近乎半数的营收维系在少数核心客户身上。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虽在早期带来了快速增长,却也埋下了客户集中度风险的隐患。

首先,大客户流失连锁反应已直接冲击公司经营基本面。曾贡献近6%收入的核心客户Wonderlab,因业务重心转向益生菌赛道并收购生产基地自建产能,于2025年彻底退出前五大客户名单。更严峻的是,西子健康在2025年3月末完成自建运动营养产线后,大幅削减对外采购;菲比体育等客户也在向衡美健康采购的同时,转向竞争对手康比特下单,导致订单分流。另外,重要客户Iovate奥威特因自身业绩承压,采购额从2022年的1.17亿元腰斩至2024年的5173.85万元,占比从19.9%暴跌至4.8%。

一系列客户“脱钩”事件,反映在业绩层面的是2025年Q1营收同比下降10.14%、净利润锐减23.12%。客户流失的背后,折代工模式的固有脆弱性。当下游品牌方在品类建立消费者心智后,为求掌控供应链主导权、降低成本,必然寻求自建产能。如Wonderlab,将大单品从代餐奶昔转向小蓝瓶益生菌,并收购保时健自建产能;西子健康的首条运动营养产线落地后,直接切断衡美健康的供应关系。这种“去代工化”趋势使得衡美健康的技术壁垒受到质疑,作为服务方,其研发成果易被客户吸收,而自身却难以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护城河。

为应对危机,衡美健康试图通过拓展新客户和产品线缓解依赖。公司曾推出“美丽营养”系列,主打胶原蛋白肽饮品等口服美容产品,并营销“妆食同源”概念。

然而,2024年该系列产品虽销量增长56.1%,却是以单价缩水近六成的“以价换量”为代价,且新增销售额不足700万元,未能形成有效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公司转向与山姆会员店等新渠道合作,但短期内仍难以填补大客户流失留下的收入缺口。

GLP - 1类减肥药正疯狂冲击代餐市场

在当下健康意识不断攀升的时代,我国减肥市场正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巨大潜力。超重肥胖率突破50%这一现实,叠加“健康中国2030”战略与“体重管理年”活动的双重驱动,让市场如被注入强心剂般蓬勃发展。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体重管理市场规模将一路狂飙至926亿美元。传统轻食代餐与健身服务作为减肥市场的“元老”,依旧占据着重要地位,预计2027年代餐市场规模将轻松突破3500亿元。

然而,真正引发行业地震的,当属GLP - 1类减肥药物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6月27日,玛仕度肽注射液(信尔美)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


司美格鲁肽、玛仕度肽等明星药物,凭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的惊人减重效果,比如玛仕度肽48周平均减重达14.8%,改写了体重管理的游戏规则。它们从生理层面精准出击,直接抑制食欲,让消费者对传统代餐食品的依赖大幅降低,形成了直接且强烈的需求替代效应。

这一转变,使得减肥市场的竞争焦点从食品风味这一“表层战场”,迅速转移至生物科技有效性这一“核心战场”,传统代工企业的价值主张被无情削弱。衡美健康作为营养功能食品代工领域的代表企业,在这场市场变革中,业务模式的固有弊端暴露无遗。缺乏自主品牌与稳固竞争护城河,使其严重依赖OEM/ODM代工模式,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仅靠一叶扁舟前行,毫无抗风险能力。

深入产业链内部,衡美健康缺乏定价权与核心技术壁垒的问题更为突出。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超84%,主要蛋白类原料依赖进口且价格波动剧烈,但成本上涨却难以转嫁至下游品牌方,导致毛利率长期在22%左右徘徊,远低于行业35%以上的平均水平。

尽管拥有超5000款产品配方,研发创新却未能转化为差异化优势,销量数据便是明证,2024年体重管理系列产品销量下滑6.2%,运动营养产品微降0.7%,美丽营养系列虽销量增长56.1%,却是以单价缩水近六成的“以价换量”为代价,产品易被模仿、品牌忠诚度大打折扣。

此外,衡美健康还面临战略规划与市场现实的脱节,其主要产品线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2024年棒类降至69.9%、烘焙类低至11.97%”的情况下,仍计划通过IPO募资近5亿元投入扩产项目。这种逆势扩产,不仅遭遇监管问询,更凸显出其成长逻辑的脆弱性。

在传统代餐市场可能因GLP - 1药物普及而收缩的趋势下,新增产能的消化前景堪忧。代餐制造业若不能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构建自主品牌或掌握不可替代的技术专利,终将在上下游的挤压中,陷入市场竞争的被动泥沼。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