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23 21:32:35
(原标题:日本制药巨头,1000亿锁定中国创新药)
日本制药巨头,又在中国签下大单。
10月2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武田制药合作,共同开发癌症治疗药物,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800亿元,创下中国生物医药对外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
合作主要基于信达新一代肿瘤免疫(IO)与抗体偶联药物(ADC)疗法,涉及两款后期在研疗法以及一款早期研发项目。
“此次交易主体,为武田制药全球总部,并非武田中国;信达在大中华区已布局成熟,双方合作地域为大中华区以外的地区。”
有行业人士向《21CBR》记者透露,此举能完善武田的肿瘤管线,实现血液肿瘤与实体瘤领域的均衡发展。
武田现在的掌舵人是卫博科,身兼董事长、总裁、CEO三职,他公开表示,“非常希望把这些(中国)创新成果带到全球”。
算上本次合作,武田已连续三年在中国下大单,已披露的交易规模,合计超过1000亿人民币。
诚意十足
本次交易标的,是信达自主研发的两款全球首创肿瘤药。
其中,IBI363为双抗产品,能同时阻断PD-1/PD-L1通路和激活IL-2通路,增强T细胞活性,能覆盖肺癌、肠癌等PD-1市场,对胰腺癌、肝癌等也有出色表现。
IBI343则为抗体偶联药物(ADC),对晚期胃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以及胰腺导管腺癌,展现出显著疗效。
来源:信达生物
这两款药,均已启动三期临床。
信达高层披露,过去一年,团队接触过多家企业,选择牵手武田,除了理念契合等,还有两个原因。
其一,业务团队的硬实力,比如IBI343针对的消化道肿瘤属于亚洲高发,是武田的优势领域。
现任武田全球肿瘤业务部总裁Teresa,在推出全球首个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上起到关键作用,在加速肿瘤药物管线研发以及制定产品组合方面,颇有经验。
其二,卫博科团队的诚意。交易总额包含12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销售分成。
武田方面给出共享权益、共担风险的Co-Co(共同开发)模式,比起单纯对外授权换现金,更具诱惑力。
例如,针对IBI363,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并按照40/60的比例(信达/武田),分担开发成本。
在武田的主战场美国,双方共享商业化权益,同样按照四六比,分配利润或损失。
本次合作还埋有伏笔,涉及到另一款临床早期阶段药物——IBI3001的全球独家和商业化权益的独家选择权。
这是全球首创靶向B7-H3与EGFR的双抗ADC,具备多重抗肿瘤机制。
一旦行权,武田需要再向信达支付行权费、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
“武田正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信达生物董事会主席、CEO俞德超在电话会上解释,其开展BD合作的核心逻辑,就是借助合作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押注中国
面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务实的卫博科,讲究多元与高效。
2024年,武田宣布关停多条管线,并关闭位于加州的研发中心;今年5月起,又终止三条肿瘤早期管线,宣布彻底退出细胞疗法。
武田高层收缩战线,决定聚焦肿瘤、神经科学、消化及炎症三个领域,关注“新颖且高度创新”的生物制剂、小分子和ADC,尤其集中在后期管线。
卫博科在全球搜寻优质标的,多次提及对中国生物药的关注。
他启动“拓维中国”战略,提出到2030年,中国要成为武田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专门关照其中国团队,要求了解武田在全球的组织运作,有哪些资源可用。
过去三年,武田在华斩获多个优质项目。
2023年,其团队花费11.3亿美元与和黄医药达成合作,获得了结直肠癌的创新药物呋喹替尼的海外权益。签约当年,产品就在美国大卖。
同年,武田终止了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的早期研究,下注中国信念医药的相关产品,卫博科认定后者更有前景。
2024年,其又以13亿美元,获得耐立克在全球(中国等地区除外)的开发及商业化许可,并认购亚盛医药7500万美元新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耐力克已在中国获批,可治疗部分白血病。其实,卫博科手里握有其竞品,但专利到期,加上亚盛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优,他便果断出手。
去年,武田还与达歌生物合作,发现和开发用于肿瘤学、神经科学和炎症领域多个靶点的新型分子胶降解剂,总额最高可达12亿美元。
在上一轮PD-1竞争中,武田并未占到先机,加上部分核心产品的专利即将到期,卫博科团队需要新管线补位。
Teresa表示,武田将信达的合作项目,定位为“颠覆式的肿瘤管线”,将成为武田2030年后重要的增长引擎。
多笔大单下来,武田在华交易披露的总额度,合计超150亿美元,约合1060亿人民币。
交棒在即
武田是一家老牌药企,历史可追溯到1781年,一路从中药分销批发,经历原料药、仿制药,再到创新药的转型。
“不要把武田看做是日本公司,这是一家真正的跨国药企。”一位与武田合作的中国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消化道疾病领域,拥有极强的医疗资源。2024年,其营收约300亿美元,欧美市场贡献超过七成。
武田在全球有5万多名员工,研发团伙近5000人,遍布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每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美元。
信达看中的,正是其全球化实力。
法国人卫博科,是武田首位非日籍掌舵人,他于2014年空降,次年执掌公司,成为其全球化的核心推手。
关键一役,是他“以小搏大”,在2019年主导完成了对罕见病创新药企夏尔的收购,耗资621亿美元,让武田跻身全球药企Top15。
此后,他开启了全球扩张,并加速新药上市。
以中国市场为例,自2020年起,武田在华上市15款创新产品,5年获批新品的数量,超过此前在华25年的总和。
在位10年,卫博科将在明年6月任期届满后退休。
今年1月,武田董事会宣布,接任者是美国业务部总裁Julie Kim,她主导了北美市场罕见病药物与肿瘤产品的商业化,明年年中将正式接任。
基于中国药企的创新潜能,卫博科与信达等达成的天价交易,将是留给后来者的丰硕资产。
证券时报
2025-10-24
证券时报
2025-10-24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证券时报
2025-10-23
证券时报
2025-10-23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