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周小川:人与机器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直击外滩年会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23 17:57:22

(原标题:周小川:人与机器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直击外滩年会)

AI(人工智能)是在历史上信息处理、IT(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基础上的又一次新的、很大的边际变化。

202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25外滩年会首场圆桌论坛——“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上分享了其对AI对金融行业影响的判断。

周小川表示,六七十年前,银行业和现在完全不同。现在,银行业逐渐转变为数据处理行业,IT在其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目前,银行的几项主要业务:支付业务方面,基本上都是数据处理;定价方面,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都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来定价;风险计量方面,因为风险既决定定价也影响产品提供,风险也主要基于数据处理和模型计算;市场营销业务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数据,很多客户分类都依靠大数据完成。

周小川表示,人与机器的关系在过去六七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人主导、机器辅助,演变为人主要作为机器与客户之间的界面。

周小川表示,在此基础之上,现在又出现了AI。过去,金融系统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使传统模型转向智能推理模型。银行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银行相对简单,较少使用多模态或生成式模型,主要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推理模型,有其自身特点。

周小川表示,客户行为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客户与银行打交道时,许多人习惯与人沟通,不习惯与机器互动。但近10年的变化显示,越来越多人习惯与机器打交道,不太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人工介入。因此,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支付、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边际变化。

周小川同时提到,监管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其举例称,现在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系统是最典型可运用大量数据分析发现线索、识别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的领域。过去的一个困惑是,凡是涉及大额交易都必须向反洗钱部门报告,但收集海量数据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果利用已破获案件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会逐渐提升,从中找出规律,这对监管也有巨大作用。现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周小川表示,AI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地观察和研究。国际清算银行(BIS)曾在一次会议上专门讨论过AI相关模型是否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当时讨论的最终结论是,这种影响尚不明显。一方面,AI可以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处理、模式识别和推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决定。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慢变量,它随经济周期或经济变化而调整,而这个变化不会太快。

周小川同时提到,金融市场的反应,尤其是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发生,一般来得非常迅速。是否可以从历史上的金融稳定数据、金融机构健康性变化中,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推理预知金融不稳定的出现,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周小川提醒道,如果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很可能也是高频、短期、技术性的,可能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础面、长期稳定性的要求不一致。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