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10-20 17:11:46
(原标题:40亿欧元售出!开云集团宣布,欧莱雅接盘)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两年高调布局,一朝“转身离场”。开云集团的美妆战略发生戏剧性转变。
10月20日,开云集团在官网宣布,以40亿欧元的价格将美妆业务出售给欧莱雅集团,包括去年才以35亿欧元收购的香水品牌Creed,以及古驰、葆蝶家、巴黎世家等品牌的50年美妆授权许可。本次交易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图源:开云集团官网
此次开云集团的决定由9月刚刚上任的新CEO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推动。这位被称为“雷诺救世主”的掌舵人,在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便在开云集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给古驰换帅、取消集团副首席执行官等。
与2023年大张旗鼓组建美妆部门形成鲜明对比,开云的退出引发业内热烈讨论:当奢侈品集团纷纷加码美妆业务之际,为何开云“激流勇退”?
战略急转:三项关键布局
根据双方协议,此次合作有三大关键布局:欧莱雅将收购香水品牌Creed;接管三大奢侈品牌(古驰、葆蝶家、巴黎世家)的美妆授权;双方共同探索健康与长寿领域。
当前古驰香水的授权由科蒂持有,预计新授权将在2028年科蒂现有授权期满后正式启用。
上述交易总价值达40亿欧元,将在交易完成时以现金方式支付,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此外,欧莱雅还将就使用其许可品牌向开云集团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除了美容领域,协议显示,开云和欧莱雅还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持股比例各50%),联手探索奢侈品、健康与长寿交叉领域的商业机会。
德梅奥表示:“此次战略联盟对开云而言是关键一步。与全球美妆领导者联手,能加速旗下主要品牌在香水和化妆品领域的发展,实现规模效应,释放长期潜力,就像伊夫圣罗兰美妆在欧莱雅管理下取得成功那样。”
欧莱雅集团CEO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表示:“通过Creed,我们将在快速增长的小众香水市场确立领先地位。古驰、葆蝶家和巴黎世家都是卓越的时装品牌,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出售美妆业务的“算盘”
在市场对开云此次出售美妆业务的各类讨论中,首先绕不开的就是其面临的严峻财务压力。
截至2025年6月底,开云的净负债额已达95亿欧元,还有60亿欧元的长期租赁负债。这一状况已引发投资者担忧,集团面临巨大的“去杠杆”压力。
同时,开云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古驰的表现持续低迷。2025年上半年,古驰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暴跌52%至4.86亿欧元,营收下跌16%至75.87亿欧元。
在整体业绩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开云美妆却逆势而上,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9%的增长率。然而这一成绩对于集团整体面临的困境而言,显得杯水车薪。
开云新CEO德梅奥9月曾向投资者表示:“我们必须持续削减债务,并在必要时对我们的部分品牌进行合理化调整、重组及重新定位。”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开云建立美妆品类或许本就不排斥“出售”这一选项,因为相较于直接授权销售,这种方式卖价更高。
“对大奢侈品集团来说,美妆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至少需要5至10年投入。但目前奢侈品业务的放缓态势明显未给开云留出足够时间,直接获得40亿欧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一些压力。”上述人士表示。
释放新的信号
在奢侈定位的产品中,美妆与手袋“并驾齐驱”,均为利润率最高的品类。但相较于手袋,美妆产品的定价更为亲民,成为品牌吸引更广泛消费群体的重要突破口。
JP. Morgan董事总经理Cline Pannuti曾说:“过去十年,奢侈美妆是全球美妆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超过了大众市场。”目前来看,奢侈品布局美妆业务主要采用两种路径:自建专业部门或与美妆企业展开授权合作。
自营美妆业务对奢侈品集团具有多重吸引力,品牌能掌握产品设计创意、了解消费者体验。2023年,各大奢侈品集团开启美妆自营战。截至目前,奢侈品行业三大巨头均已建立美妆业务,开云和历峰是竞争主力军。
但自营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某美妆品牌战略投资部从业者文霜(化名)称,最大挑战是供应链建设和研发投入,需组建完善的管理、研发营销团队,长期研发原料、配方、品牌调性等,再自建和筛选供应链。此模式前期投入大,需长期积累。
文霜认为,开云此次的战略转向,不是单纯的“推倒重来”,而更像是一种新的信号:未来决策将更加精细化,不同品类用不同的策略。
他指出,开云与欧莱雅的合作模式有可能成为新趋势:不是简单的授权或自营,而是通过股权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模式实现利益绑定,既能保持奢侈品品牌调性,又能借助专业美妆公司的运营能力。
不过,无论是采用哪种模式合作,核心都是在维持品牌独特性与高端形象的前提下,实现与更广泛消费群体的联结。正如欧莱雅CEO叶鸿慕所言:“未来的奢侈品竞争,将是生态系统的竞争。”
编辑:晨曦
校对:纪元
制作:鹿米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10-21
中国基金报
2025-10-21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