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10-16 21:36:43
(原标题:东风纳米,三年磨不出爆款)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内卷,消费者和主机厂的目光都不约而同转向高性价比的产业赛道——A0级小车。
这个曾经不那么“性感”的赛道,也成为了如今车企争相抢滩的市场。
这源于市场反馈的热烈。懂车帝数据显示,在今年8月的整个乘用车销量榜单中,吉利星愿和五菱宏观MINIEV分列第一和第三位,足见市场这一品类的追捧程度。
据「创业最前线」了解,在十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内,目前市场的在售车型大类就超过60款,并且价格和配置都在持续下探。
事实上,在整个行业马太效应的集聚下,市场规模已经排在优于市场效益的优先位,抢占市场是不少品牌、尤其是传统车企转型电动化的优先目标。
这其中就包括名不见经传的东风纳米。今年5月,东风汽车旗下全新品牌发布新车纳米06。新车以“标配L2智驾+智能座舱”的口号高调上市,起售价7.98万元,这款车也是东风纳米目前在售的第二款纯电小车。
(图 / 东风纳米官网)
这款被东风认为是“对小型燃油车的降维打击”的新车,承载着东风纳米品牌冲入主流市场的野心。然而,这家成立三年的新品牌,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具有竞争力。
自成立以来,纳米先后推出纳米BOX、纳米01等车型,但市场表现始终不温不火。以纳米01为例,上市首月销量仅千辆,峰值不过5000余辆,今年8月更是回落至3367辆。
头部阵营的壁垒远比想象中坚固。纳米06的推出,曾被视为东风调整战术的关键一步——它避开竞争惨烈的小型轿车市场,转而切入小型SUV赛道。
然而,纳米06上市3个月后,月销量仍徘徊于1831辆,与“爆款”相去甚远。
东风集团在电动化领域布局多年,但用户心智中仅有岚图凭借华为智驾标签站稳脚跟。相比之下,纳米品牌既缺乏科技标签,又未建立价格之外的差异化形象。
眼下,中国电动车市场正经历残酷洗牌,有人退场、有人断臂求生。当“降维打击”的口号撞上现实的铜墙铁壁,东风需要的或许不是又一款新车,而是一场从产品定义到渠道运营的彻底重构。
1、纳米06,降维打击?
2025年5月,东风纳米06以7.48万元的起售价正式进军10万级纯电市场。在上市发布会上,一句“降维打击”,让外界感受到其对自身产品与技术的信心。
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从讲演稿到PPT,再到配置表,现实与宣传间的对等与一致,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信服。
据「创业最前线」查阅相关信息发现,东风纳米06所着力营造的“降维感”,或仍是以较低的上限。
(图 / 东风纳米官方微信公众号)
譬如全系标配的高通6125芯片属于上一代产品,与同价位零跑C01搭载的骁龙8295芯片相比,算力明显落后。
而这种算力的后置感,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在智驾表现上的算力不足。尤其是在智驾场景快速迭代的今天,不少车企尚且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智驾算力冗余,目前纳米06的芯片及算力就有些不够看了。
在电池选择上,纳米06采用欣旺达供应的磷酸铁锂电池,根据终端的反馈来看,在低温环境下续航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同时,也有熟悉产品配置的业内人士发现,纳米06虽然将起售价定为7.48万元,比预售价格下调了5000元,但降价是以配置缩水为代价的:入门版取消了热泵空调,中配车型的10.1英寸中控屏分辨率仅为1280×720。
从市场表现来看,纳米06所谓的“降维打击”更像是一厢情愿。上市三个月后,其月销量始终在2000辆以下徘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元UP凭借e平台3.0的技术优势,在保持9.68万元起售价的同时,月销量稳定在6000辆以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10万元级纯电市场,纳米06既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技术优势,也缺乏明显的性价比亮点。
这种尴尬的处境背后,是整个东风汽车在资源配置和战略协调上的失衡。
2023年,东风集团计划未来三年在新能源领域投入高达500亿元,但资源分配明显向高端品牌倾斜。
从外界品牌形象和营销感知来看,与纳米同期、定位更加高端的岚图、猛士资源倾斜程度更高。在实际的平台搭建和费用分配上,纳米品牌仍停留在400V平台,而岚图却已经用上了800V高压快充;研发预算上,岚图更是整个集团的优先级。
三年的时间,本该足够一个品牌完成从0到1的突破。然而东风纳米却在产品定位、技术投入、渠道建设和品牌营销等多个维度遭遇挑战。
当竞争对手们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时,纳米品牌似乎还在摸索前行的方向。
2、三年,磨不出爆款
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新兴品牌站稳脚跟,但纳米却仍在爆款车型的探索中艰难前行。
早在2020年,东创紫联(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家由东风集团全资控股的企业便是东风纳米的前身。成立之初,公司就专注于A级纯电小车市场。
2022年正式独立前,公司就推出过纳米BOX车型。该车型以7.48万元的起售价和300公里的续航,在市场上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反响,也因此让东风汽车坚定了独立运营的决心。
2023年,东创紫联正式更名东风汽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东风汽车旗下的二级板块。但独立运营以来,却始终未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正打开局面。
事实证明,有存在感和真正打开市场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2024年1月,东风纳米推出品牌独立后的首款战略车型纳米01,上市初期就遭遇市场冷遇。这款瞄准比亚迪海鸥与五菱缤果所在的纯电小车车型,在去年前三个季度累计销量仅2.1万辆,月均不足6000辆。
(图 / 东风纳米官网)
今年以来,市场表现仍有下滑趋势,2025年8月销量已回落至3367辆,这一数字还不及竞争对手比亚迪海鸥单月销量的七分之一。
与别的细分市场不同的是,A级车尤其是纯电小车在市场中的“寡头”效应相当明显,头部的星愿月销量轻松突破4万余辆,而纳米01虽然也在榜单中,但在销量上却差了数倍之多。
而最新上市的纳米06更是被东风集团寄予厚望,内部定下“月销破万”的目标。然而现实却再次给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泼了一盆冷水。
根据东风纳米官方发布的消息,纳米06上市23天大定突破6000台。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包括东风汽车、武汉经开区的转发和认证。
但终端的实际销量显示,新车上市首月销量仅为609辆,经过两个月的缓慢爬升,8月的销量也仅为1831辆,四个月累计5548辆的销售成绩,距离月销过万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分析认为,背靠着东风汽车这样的大型汽车集团,东风纳米的产品推进速度和技术更迭速度却追不上友商的水平。“这样的产品更新速度,即便是打造了爆款车型,也难以在市场上大幅提升品牌认知度。”
现实情况的确如此,三年仅两款在售车型,且无一爆款。
在整个市场快速迭代创新的趋势下,传统车企的滞后困境显露无遗。
即便是坐拥东风的完整产业链配套和人员加持,但是尚未爆发的销量,始终制约着纳米品牌的发展。再加上并不强悍的产品配套,仅仅依靠价格,已经难以让一款车型和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立足。
3、老牌车企,营销难做
东风纳米的难,或许只有品牌自身才能体会。
作为一家拥有56年历史的老牌车企,东风汽车给予旗下品牌的背书感却少之又少。电动化转型“落寞”背后,折传统车企在新时代下面临的深层困境。
尤其是纳米品牌。自创立之初,品牌就陷入定位模糊的窘境。有消息人士透露,在东风汽车内部,纳米被定位在五大自主品牌体系的最末端,但对外却宣称要打造“国民纯电专业品牌”。
虽然所谓体系末端仅为坊间传闻,但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营销策略的变化,都暗示着品牌战略上的摇摆性。
2023年,时任负责人提出“年销40万辆”的宏伟目标,到2024年这一目标就被腰斩至“挑战10万辆”。战略摇摆不仅影响市场信心,更会导致具体执行层面的混乱。
据「创业最前线」查阅东风纳米的官方社区和微信公众号发现,品牌的推文和社区氛围确实在着力营造品牌调性,围绕用户价值做文章,但实际的互动并不多。
(图 / 东风奕派-纳米官方微博)
从营销的实际执行效果来看,东风纳米仍未树立起一个足够有辨识度的企业品牌形象。
除了线上外,作为品牌认知度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销售渠道建设的滞后同样制约着纳米品牌的发展。
今年年初的数据显示,东风纳米一级销售建设超300家,计划在2025年增至370家。并不密集的渠道背后,是与东风风神的并网销售。也就是说,东风纳米的自建渠道和服务空间相当有限。
反观竞争对手,比亚迪海洋网单一系列门店就超过1200家,五菱缤果更是依托2800个销售网点实现渠道下沉。
这意味着,纳米品牌单店月均销量仅为十余台。“渠道覆盖的不足直接导致单店销售效率低下,渠道密度差距直接转化为了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落差。”业内人士直言。
原本规划的“百城千店”渠道拓展计划似乎已经成为泡影。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6月,东风集团进行战略重组,将纳米品牌划归新成立的奕派科技公司旗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品牌的独立性。
在电动化转型的大潮中,传统车企的体系惯性、组织架构和思维模式,正在削弱其固有的制造优势和资金实力。
当消费者用订单投票时,仅靠品牌历史和价格优势已难以赢得市场。纳米品牌的挣扎,折传统车企在新时代下面临的普遍挑战,也预示着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图 / 东风纳米官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留给纳米品牌调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尽快找到突破之道,这个承载着东风集团电动化愿景的品牌,恐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注:文中题图来自东风奕派-纳米官方微博,其余未署名图片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0-17
证券时报
2025-10-17
阿尔法工场
2025-10-17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10-17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10-17
证券之星诉讼公示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