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6 20:38:12
(原标题:褐皮书释放微妙信号,美联储进一步宽松“箭在弦上”)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联储发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褐皮书)。据央视新闻报道,褐皮书显示,自上次报告以来,经济活动总体变化不大,三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小幅至温和增长,五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没有变化,四个地区报告经济活动略有放缓。
美国政府加征的关税正推动整体通胀上升,企业在自行消化成本与将成本转嫁给客户之间艰难权衡。美国劳动力市场基本保持稳定,而大多数联储辖区的需求依然低迷。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总体来看,美国经济活动温和放缓,10月美联储褐皮书(调查期为8月26日至10月6日)释放的信息是,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与劳动力市场走弱并存的复杂阶段。
美国劳动力市场趋向低迷。褐皮书显示就业水平基本稳定,各地区和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普遍低迷。需求疲软、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对AI投资的增加,导致更多的雇主通过裁员和自然减员来减少员工人数。部分地区移民政策导致酒店业、农业、建筑业以及制造业劳动力供给紧张。
物价则进一步上涨。受进口成本、关税及服务成本(如保险、医疗、技术)推动,企业投入成本增长加快。部分企业为保市场份额自行消化成本,但也有部分制造业和零售业企业完全转嫁给客户。同时,需求减弱在部分地区的钢材、木材等市场压低了材料价格。
此外,消费需求走弱。褐皮书提到总体消费者支出略有下降,尤其是零售商品支出领域。面对物价上涨和经济不确定性,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分化加剧。国际旅客的服务需求进一步下降。
整体而言,虽然关税的通胀效应尚未完全释放,但未来美国经济形势或面临更大变数,美联储政策重心或持续倾向稳定就业市场。
随着美国劳动力市场逐渐走弱,美国经济未来会衰退吗?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美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体现为供需双弱、相对平衡,企业的招聘率和裁员率均较低,因此在新增就业低迷的同时,失业率也处在低位。从趋势看,预计至明年年中,美国劳务市场的“盈亏平衡”月度新增就业水平有序降低至8000左右,随后触底回升。供给方面,移民劳动力在政策影响下边际走弱,劳动力供给持续偏紧;需求方面,前期劳务需求在关税冲击与高利率环境下有序降温,但随着降息周期的重启将回暖。供需均衡下,预计失业率不会出现大幅非线性走弱。
基准情形下,芦哲不预期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当前市场对美国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约为30%。但美国经济仍面临一些可能超预期的风险因素,包括:关税对增长和通胀的负面影响超预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等。
具体来看,芦哲提醒,尽管今年关税风险已经大幅缓释,但贸易战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明年临近中期选举,关税将再度成为特朗普争取选票的筹码。而若贸易战失控、高关税最终落地,则将大大拖累市场对美国的增长预期。
另一大风险是流动性冲击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市场对美国衰退预期,类似于2024年8月初时的情形。当前美国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持续偏紧,从数量指标来看,金融市场流动性“缓冲垫”隔夜逆回购规模已降至200亿美元左右的极低水平,从价格指标来看,货币市场利差近期持续小幅上行,高收益债券利差近期因汽车企业次贷问题而显著上行。若市场面临类似去年8月日元套息交易逆转的偶发性冲击,而金融系统流动性较为紧缺,则可能引发因流动性冲击而来的危机性事件,拖累金融市场稳定和增长预期。
在杨畅看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筑底阶段,向前看,就业增长低迷的态势或在短期延续,但趋势可控,出现衰退的概率较低。初请失业金人数等高频数据边际好转。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界定的12次衰退期,均呈现GDP连续负增、非农就业连续负增、失业率大幅上行等特征,当前出现概率较低。
此外,美联储已开启预防式降息。美联储9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点阵图显示年内还有两次降息空间。杨畅表示,美联储开启降息旨在对冲就业放缓压力,反应较为迅速,宽松的金融环境有望为经济提供短期支撑,达到预防经济衰退效果。
随着关税逐渐落地,对通胀的压力成为现实。
杨畅表示,加征关税导致的通胀压力已经开始显现,核心商品通胀持续抬头,尤其在服装、鞋、音响设备、家具、新车等进口相关分项,带动美国8月CPI、核心CPI同比增速分别录得2.9%、3.1%,较4月分别上升0.6、0.3个百分点。
伴随企业前期积累库存的逐渐消化,杨畅预计,关税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将继续释放。以对进口依赖较大的美国耐用品批发商库存为例,其剔除价格后的增速在今年5-7月持续为负,显示库存转为消耗,历史分位数从3月的30.9%持续降至7月的20.3%,若以此速度线性外推,库存分位数或在明年一季度触底,企业在此期间或逐步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不过,相对于就业市场,通胀压力已经位居次席。
芦哲对记者表示,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已经逐步体现,幅度尚可控。从7、8月通胀数据来看,关税对核心商品中的家居家具、机动车、休闲商品等的影响在7月较为显著,但在8月有所弱化,与此同时,服务通胀保持黏性。由于受关税影响的核心商品在CPI中权重并不高,因此美国核心CPI环比增速并未显著超预期。
向前看,随着前期企业库存的消耗、不断延后的“对等关税”在8月落地,芦哲预计关税的影响仍将继续传导。当前美联储Inflation Nowcasting模型预测9月美国核心CPI环比增加0.26%,分析师一致预期增加0.3%,最新的高频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商品通胀再度出现抬升,尤其是中国进口商品。因此,未来几个月美国核心CPI预计在0.3%的相对较高中枢运行。总体来看,不同机构测算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在0.3-0.5个百分点之间。
美联储10月降息几乎没有太大悬念,但重重不确定性下中长期货币政策会走向何方?
在2025年9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时隔一年重启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此次降息的背景是美国劳动力市场迅速降温,但与此同时,加征关税导致的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使得在核心服务通胀保持黏性的同时,核心商品通胀持续抬头。杨畅表示,年内进一步降息已是美联储内部基本共识,美联储或在今年10月和12月的议息会议上分别下调利率25个基点,全年累计降息幅度达到75个基点是基准情形。
芦哲认为,本轮降息周期中,美联储主席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鲍威尔在最新的演讲中表示,就业市场下行的风险似乎有所增加,有迹象显示流动性在收紧,较为鸽派的态度为10月降息打开了大门。基准情形下,若关税冲突最终没有升级,则预计10、12月美联储将连续降息。
对于明年,芦哲预计降息幅度将比当前市场预期的3次更多。目前特朗普已经在快速推进新任美联储主席的遴选,其对降息的诉求意味着将提名一位更加鸽派的主席。当前市场对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Kevin Hassett的押注升高。明年5月鲍威尔卸任后,特朗普对美联储人事的掌控将进一步加强,这也意味着更大的降息空间。
明年美联储仍可能面临“就业风险+通胀压力”的复杂局面,一方面伴随关税传导至价格,核心通胀黏性较强;另一方面总需求走弱、移民政策收紧,正促使劳动力市场降温。因此,杨畅预计,降息或在明年年初暂停,未来的降息时机与力度将依据经济数据的演变采取渐进的、依赖数据的降息节奏。
到了明年下半年,政治周期与美联储领导层的交织或使美联储进一步走向宽松。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持续至2026年5月,且2026年下半年将临近美国中期选举,面对特朗普的施压与潜在干预,杨畅提醒,届时任何显著的经济下行信号都可能触发进一步宽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金吾财讯
2025-10-17
金吾财讯
2025-10-17
智通财经
2025-10-17
智通财经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