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利好!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10-02 20:23:24

(原标题:利好!超级赛道,重磅不断!又有关键突破→)

  
  
  
  
    
    
    
    
      
      
      
      
        
                 
        
        
          
          
          
           核聚变赛道新消息频频传出。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同一天,德国政府在柏林的联邦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名为“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行动方案,力图在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

        

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核聚变概念受到一、二级市场资本热捧。例如,8月1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截至9月30日收盘,Wind核聚变概念指数月涨幅超过3%,部分概念股月涨幅超过15%。

                 
                 

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完成吊装的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该底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将位于整个BEST主机的最底端,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

        

杜瓦底座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牵头的项目联合团队研制。团队相继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杜瓦底座的制造交付和落位装配,为BEST装置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国聚变研究工程应用研究道路上的重要进展。

        

据介绍,BEST是我国在合肥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氘氚聚变燃料等新技术,将首次在国际上演示核聚变发电。

        

2025年5月,BEST的总装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而在海外,针对核聚变发电的布局亦受到多方重视。

        

当地时间10月1日,德国政府在柏林的联邦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名为“德国迈向核聚变发电站”的行动方案,力图在德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座核聚变发电站。根据该行动方案,到2029年,德国将向该领域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用于资助相关研究,支持研究基础设施和技术示范装置建设。

        

德国联邦研究、技术与航天部长多萝特·贝尔在相关声明中表示,“近年来的形势让我们清醒认识到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能源是竞争力、价值创造和国家主权的基石。我们未来的能源必须确保安全可靠、环境友好、气候无害且全民可负担。核聚变技术有望助力实现这一愿景。通过‘核聚变行动方案’,我们正在为全球首座核聚变发电站落户德国铺平道路。”

        
                 

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提速

        
        

在政策、资本等因素的推动下,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25年被业内称为中国核聚变商业化元年。

        

9月24日,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公司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方正证券认为,核聚变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国际方面,美英签署“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建立监管互认机制,有助于加快核电项目审批与建设。CFS与Eni签订超10亿美元售电协议,显示商业化前景增强。国内科研进展显著,如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采购项目,张杰院士团队启动激光聚变能电站建设,目标2045年实现商业运营。

        

8月1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瓦聚变”)宣布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公司单笔融资新高。

        

该轮融资由产业资本、社会资本及国有基金联手投资,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担任管理人)、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以及临港科创投等机构。

        

诺瓦聚变成立于2025年4月,聚焦研发小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经济型核聚变电站(FRC-SMR),填补了国内核聚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路线的空白,正加速推动我国自主核聚变技术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的跨越。

        

同样是今年8月, 美国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周四(8月28日)宣布,该公司最新获得了8.6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人工智能巨头英伟达。

        

据CFS发布的声明,英伟达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参与了本轮融资,其他投资方还包括老股东Khosla Ventures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投资银行。自成立以来,CFS已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约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此次融资将用于推进CFS聚变能源示范系统的建设,并加速首座商用核聚变发电厂的开发。

        

CF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ob Mumgaard表示,公司聚变示范系统目前已完成约65%,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这将为其在弗吉尼亚州开发的商用聚变电厂铺平道路。“本轮融资再次确认了CFS在打造可靠、清洁、几乎无限能源新赛道上的领导地位。”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还宣布向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拓展。例如,网达软件称,拟3000万元参设基金,主要投资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所处的核聚变产业链早期及成长期项目,以及成熟期项目。

        

西子洁能9月11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5年,公司加大核电产业布局,把核电发展作为重点战略布局。未来,公司将聚焦核岛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积极拓展核电设备国际合作,加快向三代核电、四代核电、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核设施的实物保护等方向布局。

        

中信证券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行业政策信号不断明确、融资规模提升、装置建设加速、技术进展明显。基于大国竞争视角,行业的长期成长趋势已经确立,国际及国内装置加速建设下,零部件企业订单有望得到充分释放,对可控核聚变行业坚定看好。

        
        

责编:万健祎

        

校对:廖胜超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证券时报网

2025-10-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