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2025-09-30 13:59:09
(原标题:魏建军:以“四项不为”守住汽车产业底线,长城汽车破局内卷)
文艺复兴先驱但丁在《神曲》中写道:“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如一座高塔,不因暴风雨而倾斜才对。”这与当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繁荣与迷思”的交织点,上半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8%,但行业利润率却降至5.1%的近五年低点,过度营销、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正加速显现。此背景下,央视财经《对话》走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主持人陈伟鸿与魏建军深度对谈。
这场访谈不仅揭开了长城汽车穿越周期的破局密码,更以“价值竞争替代无序内卷”的实践,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内外双驱”打造长城硬核竞争力
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剧烈,各大车企抢占市占率,提高渗透率的同时,行业利润率正大打折扣,价格战带来的短期效应正在透支未来,魏建军深知唯有坚守长期主义才能破局。
如何破局?魏建军将其根本逻辑总结为“诚信良心造车”,这一理念成为其抵御行业浮躁的“定盘星”。
何为诚信良心造车?如何做到诚信良心造车?这并非纸上谈兵。
如何将价值观转化为竞争力,魏建军给出“两个发展理念”的答案:对内夯实内功坚持创新投入,对外开拓市场站位全球,形成破局的“双驱动力”。这一策略精准切中行业“重营销轻研发”“重国内轻海外”的痛点。
内功修炼的核心是研发“硬投入”。长城汽车给出的一组数据印证了魏建军对于研发投入的决心: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2024年投入占比达5.2%,在自主车企中位居前列。2.3万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力量,截至2024年底,长城集团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授权专利近3万项,新能源专利占比超40%。
这种投入转化为实体研发矩阵,此次访谈的风洞试验室以及亚洲最大的独立安全试验室就是其中一部分。
此次对谈,魏建军先后介绍了长城汽车的“环境风洞试验室”与“碰撞试验室”。随后,双方边参观环境风洞试验室边进行访谈。
10年前,长城汽车花费3亿元打造了这个“呼风唤雨”之所,将不可控的自然环境装入室内,用于持续的整车级试验。哪怕是现在,也少有整车企业愿意花费重金去打造类似的试验环境,魏建军在访谈中介绍道,“现在我们了解到的。像这样跟我们这一个水平的,在国内只有试验测试机构有”。
对于研发,魏建军毫不吝啬,“对于长城来讲,投资这些东西,这些装备我们从来都不手软。实话说虽然我们不是最大的汽车公司,但是长城汽车的试验设施,堪称奢侈,非常全。我有的时候净给我们开发团队讲,我说你们要造不出好车来,我们才冤枉呢。”
除研发外,对外发展同样是长城汽车一直在坚持的,这是破局的“增长引擎”。例如,长城汽车今年8月竣工的工厂获巴西总统卢拉见证投产,首台下线的哈弗H6 GT搭载1.5T轻混系统,完全适配当地市场需求。
目前长城汽车已在泰国、巴西等地建成3个全工艺基地,在厄瓜多尔等国设有KD工厂,超1400家海外渠道服务1500万用户,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对长城汽车而言,全球化不是“产品出口”,而是“技术、产业、服务的全链条输出”,这一理念让其2024年海外销量达到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
“四项不为”原则锚定行业本质
此次访谈中,对于直面“在意那些销量吗?”的提问,魏建军坦率地回应,“我们也想更高质量地获得市场占有率,但是我们不能造假。首先我们不能做这些对行业,对自身过度伤害的事,坚决不做。”
长城汽车将这样的价值观具象化为“四项不为”的原则坚守,每一项“不为”都精准切中行业痛点,既是对短期利益诱惑的拒绝,更是对产业长期价值的守护。
访谈中,魏建军首次系统阐释“四项不为”。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
敬畏资本,不被资本裹挟。魏建军拒绝为短期市值牺牲长期研发,其在访谈中表示“资本够用就好,企业与资本应该是良性互动。长城汽车尊重资本、需要资本,但拒绝被资本裹挟,坚持诚信良心造车的初心,坚持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
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长城汽车坚持用户至上,本着为用户负责的原则和初心,坚决抵制过度营销,误导用户。
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长城汽车坚持底线思维,拒绝以价格换市场的低价倾销策略,通过提高产品的高价值,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和合理利润。
爱惜产业,不损产业生态。长城汽车反对以短期逐利行为损害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强调通过核心技术自立和全栈自研构建可持续竞争力,坚决不参与低价倾销。
事实上,这“四项不为”看似是“减法”,实则是产业回归制造本质的“加法”。
当然,价值观的落地离不开制度保障。长城汽车建立“用户价值审计”机制,每款新车上市前需通过32项实际场景验证,杜绝“试验室数据好看、实际体验打折”的问题。
“四化战略”塑造长城全球实力
“价值观定方向,双理念筑根基,而‘四化战略’是具体的执行方法论。”这是魏建军在访谈中所提及的。
所谓“四化战略”,即“油电平等化、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战略全球化”。这一战略体系并非孤立的技术或市场策略。
长城汽车的“油电平等化”,核心是建立“双标同检”的制造与品控体系,确保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在核心体验维度无差异。
为实现油电平等化,长城汽车推行“三同标准”,包括智能配置同水准、安全标准同严苛、服务保障同等级。这一策略的市场成效显著,2024年,在行业燃油车整体下滑5%的背景下逆势增长。这也侧面证明“油电平等”并非资源分散,而是通过统一价值标准挖掘全品类潜力。
魏建军强调,燃油、混动、纯电,甚至氢能,都应该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汽车大国为全球用户服务的定位。他同时强调,这既能让不同国家、地域的用户获得相应场景的出行解决方案,又能构建中国汽车产业完整的技术生态,确保中国汽车在全球竞争中没有技术短板。
行业内曾一度流传“内燃机即将淘汰”的论调,部分车企停止内燃机研发,导致传统动力技术陷入停滞。长城汽车坚定推进泛内燃机战略,发挥油电协同在高效节能、续航无忧和高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研发Hi4技术体系,满足全球用户的多样需求。
长城汽车“泛内燃机化”的核心正是让内燃机在低碳时代持续创造价值,而非简单“替代”。
在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海外市场中,这一技术完美契合市场需求。东南亚市场,搭载高效柴油发动机的长城炮皮卡,凭借“低油耗+强载重”优势实现高销量;澳洲市场,坦克500汽油版上市半年即跻身中大型SUV销量前十,成为首个进入该榜单的中国燃油车型。
魏建军还提出“新能源多元化”。长城汽车认为,每一种动力均有最适合的场景,纯电动车型不应盲目求大,应根据使用场景,推出更加多元的,适合当地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的车型。
为了实现多元化,长城汽车的技术储备充足。公司构建“三电+氢能”全链条研发体系,2024年新能源专利授权量达2800项,同比增长35%,其中氢能领域专利占比25%,为多元化路线提供技术支撑。
这种“不押注单一路线”的策略,让长城汽车在2024年新能源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新能源总销量达32.18万辆,同比增长22.82%,抗风险能力显著高于“单一路线”车企。
当国内市场份额争夺激烈时,长城汽车的“战略全球化”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以“本地化三阶模型”——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本地化,实现“技术输出”向“生态输出”的升级。
长城汽车在欧洲、日本、美国设立6大海外研发中心,吸纳2000名本地工程师,聚焦“区域化技术适配”;在泰国、巴西建成3个全工艺基地,实现“90%零部件本地化采购”;同时,在海外建立“区域化服务体系”。
在访谈尾声,魏建军展望行业未来时提到:“再努一把力,耐得住寂寞,20年后汽车强国的标签或将落到中国头上。”这句感慨恰是长城汽车破局之路的生动注脚——当行业陷入短期利益博弈时,它以“诚信良心”锚定方向;当市场追逐技术热点时,它以“百亿研发”夯实根基;当竞争聚焦国内内卷时,它以“全球生态”打开空间。
从“双理念”的实力积淀,到“四项不为”的坚守,再到“四化战略”的系统落地,长城汽车正从营销竞争到价值竞争逐步升级。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30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30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30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30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30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