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超2万亿科技贷款+万亿创投基金,深圳金融如何力挺科技企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30 11:24:23

(原标题:超2万亿科技贷款+万亿创投基金,深圳金融如何力挺科技企业?)

“深圳创新四姐妹”“深圳机器人六小龙”“深圳锂电材料四剑客”……在全国科技版图中,深圳占据重要位置。目前,深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和5%。

这一数字背后离不开金融支持,深圳正通过“股贷债保汇”联动体系,为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近日,记者从深圳人行了解到,截至2025年7月末,深圳全市科技贷款余额2.17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创投基金存续规模超1.4万亿元,约占全国10%,知识产权证券化规模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深圳大力发展耐心资本,建立健全种子期、天使期、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PE)全链条投资体系,引导各类金融资本投向科创领域。

目前,深圳逐渐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资金稳定出资保障制度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管理机制,由深圳市财政出资1500多亿元成立千亿元级市引导基金公司,发起设立百亿元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吸引平安人寿、太平保险、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深港科创基金等组建大规模子基金群,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设立子基金300余支,支持产业项目8000多个。

融资增信机制同步建立。依托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中的社保、税务、知识产权等数据,构造企业基本面、人才竞争力、未来成长力等3大类12个维度的潜力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已累计为2215家企业授信放款20.3亿元。“政园银担”合作试行“园区贷”,产业园区向银行提供在园企业经营数据,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增信,2024年7月试行以来,已为企业授信110.9亿元、放贷52.8亿元。

跨境融资通道亦在拓宽。深圳率先开展全国“科汇通”试点,允许非企业科研机构境外汇入开办资金,开辟科研资金入境新渠道,实现科研资金跨境调拨全链条优化管理,并探索适用港澳审计准则的科研资金管理模式,有效激活深港协同创新。开展全国首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引入境外资本投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累计金额超77亿美元;探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总量管理,允许试点企业在总量额度内灵活自主配置、更换投资项目和优化基金设立模式,有效提升跨境投资范围和效率,目前3家试点企业已获批9亿美元额度。开展全国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允许试点企业在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31家参与试点的企业已跨境融资超2亿美元。

面对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不充分、“不解渴”等问题,深圳首先创新融资支持机制。如推出“腾飞贷”,在信贷关系中引入收益共享机制,迭代推出“贷款利率挂钩企业经营成果”“优惠利率贷款+未来金融服务优先权”“优惠贷款+未来超额股权增值收益分享”等模式,实现银行信贷风险和收益在更高水平上“跨期平衡”,激励银行为高成长企业“贷多贷长”。目前,已有110家企业签约贷款46亿元。

同时创新融资担保机制。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科创贷”,为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较大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见贷即保、批量担保”,有效满足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目前已为超1万余家企业发放银行贷款102.9亿元,节省担保费用超2300万元。

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市场衔接加速。深圳成立了全国首家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探索构建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充分融合机制,累计促成交易33.2亿元。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落地首个深港跨境“N+1”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累计发行相关产品规模219.1亿元,惠及1400多家企业。

此外,深圳也在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目前10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332.5亿元。

针对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适配性不够高、跨境金融服务不便利等问题,深圳构建起梯度融资培育体系,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发行承销、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创新,强化创业板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属性。打造“星耀鹏城”企业上市一站式平台,建立资本市场全链条服务体系,发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股权融资和上市培育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2024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募资约200亿元。

另一方面,深圳完善企业并购重组制度。制定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行动方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特别是联通香港资本市场打通境内外并购资源,助力科技型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更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2024年,全市落地并购重组项目34单、交易额102.5亿元。

另外,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开展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允许跨国公司在一定额度内跨境调拨和统筹使用本外币资金,有效提高跨境资金使用效率。目前,55家试点企业累计业务规模超3500亿美元,为企业节支超1亿元。

聚焦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发展特点和金融需求,深圳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和服务保障,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制度保障层面,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设立“科技金融”专章,以立法形式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制度机制,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目前认定科技金融机构45家。

融资对接方面,深圳打造了“深圳创投日”“深天使”“天使荟”等科技投融资平台,多渠道促进科技型企业与银行、保险、创投、担保等对接,“深圳创投日”吸引全球超5500家次创投机构参与“线上+线下”路演。

融资风险分担方面,深圳加大贷款贴息贴保力度,近5年来已支持项目2600多个、贴息4.55亿元,撬动100多亿元银行资金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全风险补偿分担机制,设立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补偿比例可达50%。创新科技保险制度,推行“科研保”“企惠保”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保险,2024年全市科技保险额达9100余亿元。

此外,深圳也在创新研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研发费用、创新载体、科技服务等支持政策,2023年以来每年安排134亿元预算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发行支持企业购买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测检验等科技服务的“训力券”最高抵扣比例达50%,2024年兑现超3300万元。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