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三亚:向种突破,向海图强|活力中国调研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30 09:03:00

(原标题:三亚:向种突破,向海图强|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张旭 三亚报道

近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这里汇聚数十家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和千余名南繁种业领域高层次人才,持续推动农业科技纵深发展。

“金丝优98香”在全生育期5‰盐水浓度下,亩产达327.2公斤;“箐两优3261”在全生育期3‰至5‰盐水浓度下,亩产超过400公斤……在崖州湾科技城中的南繁科技城,越来越多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不断推出,让盐碱地也能品尝丰收的喜悦。

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2万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70%经过南繁孕育。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已从传统的南繁基地升级为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

中种集团实验室,拍摄:张旭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1年5月12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牌成立。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通过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培育本土优质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业产业集群。科技城已引入中种集团、国投种业、隆平生物等20余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领先种业企业,以及博瑞迪、MAP智慧农业等百余家种业生态圈企业,为育种创新搭建起强大的协作平台。

“育种的特殊性在于,它既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也需要在田间进行实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强表示,崖州湾科技城集聚科研资源与产业资源,为育种提供了从科研、种植到田间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推动育种成果快速验证与转化。

近年来,崖州湾科技城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整合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资源,构建多元化种业创新链和产业链。目前,崖州湾科技城已引进了24家种业领域的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形成了“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地科研机构”的多层次、互补型科研创新体系。

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吴静璇介绍,在人才引进方面,崖州湾科技城吸引了5位种业领域院士全职入驻,设立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累计引进1300余名南繁领域高层次人才。同时,引入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家涉农高校分支机构,设置作物种质资源学、农艺与种业等60余个专业,累计招录农业方向“海南专项”研究生2178人。

随着崖州湾科技城创新引擎全速运转,南繁硅谷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来永才向记者透露,中心选育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最高亩产达327.2公斤,真正实现了“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的双向发力。

为了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张龙龙介绍,海南在崖州湾科技城建成了海南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海南自贸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窗口,实现种业相关专利的加速授权。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崖州湾科技城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2024年试点单位赋权成果数量达到230多项。截至2024年12月,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登记18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亿元。

南繁育种成果不断,崖州湾科技城的深海科研也不断突破。2024年7月,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成功完成海试,首次突破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4000米大关。

崖州湾科技城展示的海洋探测装备,拍摄:张旭

三亚崖州湾的独特优势,在于它距离深海足够近:我国超1000米深度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处达5567米。而三亚崖州湾距离1000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距离2000米水深海域也不过248公里,科考船当天即可往返,为深海研发与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

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交大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纷纷入驻崖州湾科技城,为培育开放共享的深海科技创新生态注入了强劲活力。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向种突破,向海图强”,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跃迁,在技术创新的引领下,正在迎来更大发展。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