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9 20:11:07
(原标题:A股“高位减持”再现,中际旭创、澜起科技等千亿股在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晨
9月的A股科技板块正遭遇一场减持冲击。
近期,明星股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0308.SZ)控股股东山东中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际控股”)的减持公告,在市场激起涟漪。
根据公告,中际控股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50万股,按9月29日收盘价计算,将套现近23亿元。
这并非孤例。东方财富数据显示,9月以来A股已有上百家科技产业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其中中际旭创、澜起科技的市值超过千亿。
在股价高位与估值分歧的双重背景下,这场减持潮既是股东的落袋为安,更折射出科技股价值重构期的市场焦虑。
作为中际旭创的控股股东,本次减持前,中际控股合计持有其1.27亿股,持股比例为11.42%。
烟台富豪王伟修是中际控股的掌舵人,除了中际控股,他个人直接持有中际旭创6.28%的股份,王伟修之子王晓东也在中际旭创担任董事、副总裁一职。
根据9月26日公告,中际控股计划自2025年10月28日至2026年1月27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0.49%。
有财务分析人士指出,中际旭创本次减持采用大宗交易方式,相较于集中竞价交易,对二级市场的直接冲击较小。大宗交易可将股份直接转让给特定投资者,避免在公开市场形成抛压。
减持公告还强调,本次计划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中际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自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后12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际旭创股价的不断攀升,其股东减持并非孤立事件。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际旭创董事长、副总裁纷纷出手减持。
9月17日,中际旭创公告称,7月1日至9月17日期间,特定股东苏州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463.41万股,合计持股比例由9.42%减少至约9%。苏州益兴福是中际旭创董事长、总裁刘圣的控股企业。
以减持期间中际旭创平均股价261.84元/股计算,苏州益兴福套现约12亿元。
此外,中际旭创还于今年8月初公告,王晓东计划在2025年8月25日至2025年11月24日期间,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71.91万股,占总股本的0.06%。当日公司收盘价为210.63元/股。
公告称,本次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股份来源是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增持股份及实施权益分派转增的股份。减持前,王晓东持股数量287.6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2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8月底以来,王晓东已减持公司股份11次,累计减持53.55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0482%,减持均价400.95元/股,累计套现达2.16亿元。
主要股东减持的关键背景是,中际旭创下半年以来股价连创新高。
二级市场方面,经历过年初所谓“算力泡沫”的质疑、海外关税政策的突袭,光模块相关个股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攀升。
截至9月29日收盘,中际旭创下半年以来的区间累计涨幅已超180%,最新市值4631亿元。
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中际旭创股价上涨存在一定业绩支撑。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同比增长3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
中际旭创的主力产品800G/400G光模块,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8月27日的业绩交流会上,中际旭创高管提到,2025二季度,海外重点客户进一步增加资本开支投入AI基础设施,“主要需求为800G光模块和400G光模块,公司800G出货量提升快速增长”。
除中际旭创外,其他科技公司也出现股东减持情况。
记者根据东方财富数据统计,9月以来,科技产业板块共有106家公司发布大股东减持计划公告。
其中,澜起科技(688008.SH)两名股东同时宣布各减持1145.15万股,按最新股价143.65元计算,合计套现约32.9亿元。该公司下半年以来涨幅75.18%,总市值1645.01亿元。
长飞光纤(601869.SH)股东减持110万股,套现约1.16亿元;软通动力(301236.SZ)股东减持1905.88万股,套现约10.42亿元。
进一步来看,在科技产业板块,电子行业成为减持集中地,涉及公司包括澜起科技、天岳先进、燕东微、水晶光电等25家企业。计算机行业紧随其后,有软通动力、东华软件等18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
从减持时机来看,多数股东选择在公司股价相对高位时实施减持。
Wind数据显示,这些减持公司中近七成下半年以来实现上涨,其中中际旭创、长飞光纤、统联精密等公司涨幅均超过150%。
市场分析认为,在科技股经历大幅上涨后,产业资本套现意愿明显增强。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高位减持潮或成短期“降温”信号。相关个股可能面临抛压,波动加剧。但中长期看,若公司基本面扎实、业绩持续兑现,减持可能提供投资机会。
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科技股尤其是光模块板块股价大幅上涨,机构投资者对其估值判断,也已经出现明显分歧。
8月份,高盛发布研报表示,即便光模块企业中际旭创与新易盛的股价近期大幅上涨,但两家公司的估值依然合理。
然而,随后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光模块板块的基本面利好已被广泛知晓并充分反映在股价中,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情绪高涨时适度获利了结。
9月5日,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公开质疑部分分析师对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达到250亿元的预测。
面对凌鹏的质疑,国盛证券分析师在朋友圈予以反驳,并于9月7日发布中际旭创2025年半年报的最新点评报告,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测。
国盛证券预计,中际旭创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95.1亿元、154.9亿元和198.2亿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如今,二级市场上,资金正悄然调整布局。在股价高位与估值分歧的双重背景下,科技股减持或成为A股科技板块的“压力测试”。
随着主要股东密集套现和机构观点分歧加剧,科技股估值体系正面临考验。
斑马消费
2025-09-30
智通财经
2025-09-30
智通财经
2025-09-30
斑马消费
2025-09-30
子弹财经
2025-09-30
子弹财经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