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15:50:37
(原标题:想轻松拿捏“科基”?这三大秘诀需牢记)
9月行情收官在即,市场将迎来最后的冲刺季。投资者普遍对后续行情是否可持续倍加关注。从近期多家券商出炉的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看,整体上对后市持相对积极态度,认为行情有望更进一步但波动率或加大,科技成长或仍是主线。
在业界看来,10月科技产业催化和长期政策布局窗口有望共振,市场结构性行情可能重新升温。开源证券分析指出,当下市场“科技为先”特征突出,资金从积极追逐科技板块中少数景气方向扩散至更多细分领域,赚钱效应进一步加强。建议投资者积极寻找科技板块内“高低切”的机会。
如果投资者想“科”到这波行情的话,又该如何排兵布阵呢?或许以下这三大秘诀要牢记。
(一)跟对人
做好科技投资第一步,需要“跟对人”。尤其是对于主动权益基金而言,基金经理及团队的能力与产品业绩表现密切相关。为此,想要乘上科基顺风车,需要优选科技投研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和团队所管理的产品。毕竟科技投资专业壁垒更高、不确定因素更多、难度系数更大。从性价比角度衡量,借助专业投研团队在科技投资方面的深耕厚积,更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汇安基金权益投资团队已汇聚了邹唯、刘田、单柏霖、柳预才等风格和能力圈不一的基金经理。其中邹唯专注行业景气度研究,擅长在泛成长领域甄选个股,其以中长期行业景气度的边际变化作为投资线索,锚定产业渗透率加速提升的阶段,积极把握成长投资机会;投资研究框架更专注于精研行业,把握宏观趋势;风格方面乘势成长,适度轮动以敏锐捕捉景气机会。单柏霖用独到的“工程师思维”深度扎进产业细节,找到被忽略的逻辑闭环,沉淀适配科技投资的独特优势;同时用“量化思维”拆解投资,拒绝“认知偏执”,形成理性务实的投资性格。柳预才在基本面量化、事件投资、指数增强以及量化对冲等方面投资管理经验丰富,擅于利用量化投资宽度,结合主动权益研究深度,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风格与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
汇安基金“开放多元”的企业文化也给了投研团队“试错和迭代的空间”,这种文化对投研最大的支撑是“避免思维固化”,科技投资需迭代认知,开放环境让单柏霖等基金经理能借鉴不同视角——比如早期侧重产业趋势,后来加入量化辅助验证模块,让投资决策更为严谨。
(二)选对基金
在选定基金管理人后,关键的一步在于找到合适自己的“科基”。考虑到科技产业链条长、细分领域逻辑差异大,单一视角容易覆盖不全,匹配科技产业的复杂性,汇安在科技投资领域布局了多只差异化产品,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目前汇安基金科技产品矩阵覆盖 “成长弹性、稳健价值、量化分散”等方面,其中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型基金聚焦科技成长全链条,邹唯和刘田共同执掌的汇安行业龙头混合型基金深耕景气成长行业,柳预才同时在管的汇安多策略混合型基金和汇安多因子混合型基金则侧重量化挖掘科技标的价值。不同产品有望适配投资者“求弹性”“求稳健”“求分散”等不同需求。投资者不用再频繁换基,无论是想赚“产业成长的钱”,还是“龙头稳健的钱”,或是“量化分散的钱”,都有望在汇安基金找到更为适配的选择。
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26日,单柏霖在管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目前重点关注AI领域,近一年收益率达169.7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8.09%,超越基准回报逾150个百分点,在同期可比基金中排名第5(具体排名为5/2271,同类基金为灵活配置型基金);邹唯和刘田共同担纲的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也达94.3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17.88%,跑赢基准回报76.42%,排名同类前8%(具体排名为329/4410 ,同类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三)用对方法
科技投资虽然长期向好,但短期波动也难免。尤其是在经过今年来的持续上行后,还没来得及上车的小伙伴,再度陷入“想上车怕追高,不上车怕错过”的境地。如果投资者既恐高又担心踏空、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且缺乏专业支撑的话,不妨采取分批买入或者基金定投的方式来参与。
当然若投资者经验丰富、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话,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次性买入,也无可厚非。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终需要根据具体市场情况、投资者流动性需求、投资目标等灵活决策。各种投资方法之间也并非相互排斥,投资者在实践中也不要墨守成规,灵活运用多种方案,才有望更为自如地应对行情波动。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财经报道网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