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全球最大实体书城开业,“为一座书店奔赴一座城”到来了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9 12:36:18

(原标题:全球最大实体书城开业,“为一座书店奔赴一座城”到来了吗)

编者按: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城市新地标”专题报道,关注城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做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本文是该专题报道的第三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钟爱图书馆和书店的深圳,又添了一座超大型书城。

9月26日,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全球最大实体书城“湾区之眼”正式开业。其位于前海城市新中心,由深圳出版集团建设运营,拥有超8400平方米阅读空间与30余万册书籍,将与全市图书馆体系联通。

(湾区之眼;摄/张晓慧)

按照定位,湾区之眼目标打造为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湾区文化原动力中心。深圳本地媒体称,其“从建筑本体的设计语言来看,它也是深圳引领未来主义建筑风潮的一大重要载体,生动展现出城市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关于实体书店承压的新闻不绝于耳。深圳为何逆势加码?

在这背后,既有深圳“千馆之城”的阅读底蕴支撑,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拓新。这座商业面积高达50%的书城综合体,将以“阅读空间+多元商业配套”的模式打造文旅新地标。

深圳不缺书店——书城、图书馆、连锁书店、独立书店一应俱全。

在深圳,既能找到钟书阁、茑屋书店等知名连锁书店,也有愈欣书店、覔书店等深圳本土书店品牌。

甚至要论书店的数量,深圳可以排到全国城市前几名。连锁书店西西弗书店在深圳有28家店,与上海齐平,仅次于北京,比隔壁广州多22家。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分别现存1039家、652家、437家书店,仅今年,深圳已经新注册21家书店。

书店多,图书馆也多。早在2003年,深圳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目标,截至2024年底,深圳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925座。

深圳图书馆、深圳图书情报学会联合发布的《2025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底,深圳共有1201个服务网点(包含879家公共图书馆、322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2024年,统一服务成员馆进馆读者4790.93万人次。

由此可见,深圳有着比较广阔的阅读人群以及较为浓厚的阅读氛围,为各种类型的书店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就在今年9月,一座超大型书城综合体——湾区之眼在深圳西部启幕。据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

湾区之眼的建设运营方——深圳出版集团,于1996年在深圳开了全国第一家书城——深圳书城罗湖城,随后又陆续在龙华、龙岗、宝安、南山、福田各运营一座大型书城。综观其旗下产业布局,除了书城,还涵盖深圳新华书店、影业、文创投资、出版社等文化产业的多个领域。

直至2025年湾区之眼(深圳书城湾区城)开业,定位为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湾区文化原动力中心,目标打造新一代文化综合体。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深圳书城的运营中已经在尝试将书城打造为多种业态的综合体。此次湾区之眼目标打造为文旅地标,可以说是更上一个台阶。

在湾区之眼以前,将一座书城或是一个书店打造成为城市文旅地标,案例不在少数。

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对面的芥子书屋,虽然只有小小一间,但是堆叠着丰富的地方文史资料、特色书籍和文创,惊艳了不少特地前来打卡的游客。

再如,江苏南京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曾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还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十佳书店,是南京的“网红景点”。

又如,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成立于1996年,以“安静”闻名,保留三联书店的学术文化特色。

而湾区之眼的独特之处在于大且全。该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总面积是苏州诚品书店的两倍左右。公开信息显示,湾区之眼北区一层近3000㎡的人文万象主题阅读空间,陈列人文、历史、哲学类书籍;北区二层艺术花园主题阅读空间,近2500㎡区域以艺术、设计、美学类书籍为主,拥有超8400㎡阅读空间与30余万册书籍。

从商业模式考量,目前大多连锁书店品牌走的是“书籍+咖啡+文创产品”的路线。湾区之眼实际上遵循综合商业体的运营思路。

公开信息显示,湾区之眼的商业面积约占50%,分为南北两区,地上、地下各有两层,共有将近200个招商铺位。据此前湾区之眼发布的114个铺位的招租公告,物业面积最大的为1445平方米的湾剧场,其余面积在700平方米以上的铺位有6个,招租业态为餐饮、零售、休闲娱乐;从业态来看,餐饮占到五成以上,零售占三成以上,其余为休闲娱乐和服务配套等。

9月26日湾区之眼开业当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走访看到,目前开业店铺主要以餐饮为主,如星巴克、味千拉面、必胜客、老碗会等,另有miniso等文创店铺开业,其余大部分商铺尚处于未开业状态。除此以外,记者在现场看到,湾区民俗馆、三体・四维空间等体验式场馆也正在做开业前准备。

这一运营模式与诚品生活苏州有异曲同工之处,诚品生活苏州的2~3层为书店主体部分,另外引进了200个精选品牌,招商业态主要以文创、服饰、珠宝、家居等为主,地下一层则有多家餐饮品牌。据其官网,2015年11月开幕至今,每年有超过600万人次到访诚品生活苏州。不过,诚品生活深圳却留在了2020年底,提前结束了与华润的租期,有分析观点认为其不像苏州诚品一样自行购买地块开发运营,以及物业动线不合理等所致。

实际上,文旅类地标近年来层出不穷。特别是,“网红”博物馆、“网红”文物频频涌现,文博场馆地标效应凸显,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网络上极具人气。

作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湾区之眼同时也是公共文化设施和文体惠民工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研究团队撰文指出,湾区书城的落成意味着,在全球城市竞争中,深圳走出一条将市场逻辑与公共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2023年《关于推动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提出,要深刻认识实体书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意义,支持实体书店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引导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实体书店参与公共阅读资源建设,推动实体书店与公共文化机构融合发展。

而今,“为一座书店奔赴一座城”是否成行,仍值得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