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8 22:03:20
(原标题:中山香山古城焕新记:让旧时光成为新活力)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郭莎
9月28日晚,一座古城,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到来前夕,迫不及待地揭开了自己的新面纱:广东中山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项目(一期)——孙文西路步行街正式“开街”。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群内,文化展示、大师工作坊、传统中山茶肆、高端旅游民宿、中山特色商品等新业态涌入,再现古老街区繁华盛景。
这是一片有着870余年历史的遗迹,曾孕育出咀香园、福寿堂、汇丰百货等一批商号和企业,也引来中山第一家照相馆、新华书店、麦当劳落户。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香山古城一度面临建筑质量较差、骑楼街传统风貌“褪色”、重要地标建筑保护缺失等问题,成为城市的“失落空间”。
如今,这片藏在中山核心城区里的“活化石”正蜕变出新的风貌。
“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是这场古城焕新行动的关键。在尽可能保留古城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中山探索引入文创消费新业态,并积极发展“夜游、夜宴、夜购、夜娱”等夜间文旅活动,将历史文化与消费体验相结合,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文旅地标,以新供给为古城激活可持续运转的自生活力。
不仅仅是中山。据南方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江苏扬州的广陵古城、四川阿坝州的松潘古城等一批古城区均启动新一轮更新改造。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整体保护,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当中国城市发展趋势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改造”,承载独特历史价值与人文记忆的古城,正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关键对象。
孙文西路步行街改造升级效果,图片来源:中山市
香山古城背山面水,是中山的城市文脉原点,岭南、侨乡、商业与革命文化在此交汇,成为中山人走向世界的起点。
作为古城核心的孙文西路(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改名),是近代商业发源地与华侨建筑的集中地。然而,岁月更迭,香山古城面临历史文化框架模糊、建筑破损严重、业态单一、基础设施陈旧等系列问题,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发展需求,陷入与城市发展脱节、沦为“失落空间”的困境。
推动城市更新,成为拯救古城的出路。2022年,中山市定下思路:进行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香山古城也被列入市文化兴城重点项目。
但是,孙文西路步行街东起悦来路中山百货大楼,西至凤鸣路口,这样范围的更新修护并非易事。尤其是,孙文西路步行街产权利益关系历经百年演变,情况错综复杂,存在物业产权人移居海外失联、侨房多代继承寻主困难、公私产权边界模糊等难点堵点。
面对复杂的产权问题,石岐街道通过多种创新方式确认产权,多次发布公告、从书本信件中追溯业主信息以推动签约,更对暂时无主的侨房,创造性实施“协议代管”,先行开展修缮与招商。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产权”与“管理权”的两权分离,从而让消防审查、无证建筑处置等堵点问题迎刃而解,为盘活侨房资源扫清了障碍。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始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也向南方财经记者分析,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创新性地解决了产权难题,采取政府托管模式,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从而在法律层面为古城的整体保护与活化扫清了产权障碍。
权属问题解决了,怎么修缮改造,让古城不失其本来韵味,又适应现实需要,成了改造团队首要重视的问题。
香山古城对于中山人来说承载着独特的回忆与情感,改造项目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很多市民时刻关注着进展并提出建议,普遍的观点是——希望遵循“修旧如旧”,保存更多历史建筑。对此,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也选择“做减法”,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能保留的绝不替换。
以孙文西路步行街的保护活化为例。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作德表示,中山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修旧如初,一方面对200余栋建筑实地走访,并广泛征集、反复对比档案馆及市民群众发来的老照片,建立“一栋一策”档案。
另一方面,周作德表示,中山探索采用水刷石、干冰剥离等现代技术还原历史肌理,保留修复鎏金木雕等珍贵历史元素,并对木质房梁、山花灰塑等历史印记,以“绣花功夫”打磨复原传统构造,再现思豪大酒店旧址门廊、“石岐旅店”招牌等历史印记,最大限度保护街区原有质感和风貌。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改造工程,孙文西路步行街目前已完成更新市政管线约1400米,优化整合腾出商业空间约4400平方米,并累计完成街巷整体提升约2万平方米、建筑修缮约7.5万平方米。9月28日晚,这条承载着百年城市记忆的古老街区也以全新面貌,面向市民重新开放。
香山古城的复兴,始于保护,成于活化。
“香山古城保护活化项目的另一个核心特点,在于其坚持了‘活态保护’的理念。与许多地方采用将古城原住民全部迁出、使其变为纯商业景区的改造方式不同,中山采取了留住原住民的策略。对其房屋进行‘修旧如旧’的加固修缮,提升安全性,保障居民仍能在此生活,也为古城留住了‘人气’。”胡刚表示。
胡刚表示,这一模式不仅创造了旅游服务等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古城居民的收入,持续的居住与使用也能够让历史建筑得以长久维系其生命力。同时,这种改造模式也自然地保留了各个年代的多元建筑风格与原有业态,共同维系了街区真实、鲜活的历史氛围与社区网络,为古城保护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让老街真正“活”在当下,服务于人——通过提升街区品质、激活文化魅力,使其不仅重归市民生活,更焕发出可持续的商业活力。为此,香山古城改造团队一方面对原有商户进行政策引导和资源对接,支持其向“特色化、品质化”方向调整,另一方面也引入文化创意、非遗体验等新型业态注入年轻活力。
中山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孙幸曾在《孙文路的前世今生》中这样描述这条街道曾经的繁华景象:“石岐的繁华在于孙文路,那里有中国最早的钱庄、银楼和银行,有颇具岭南特色的银信局,有中国人最早认识的“燕梳”(“保险”,英语音译),有中国最早最新潮的百货公司,有与世界时尚同步的电影院、照相馆,也有捷足先登的西药局、饮冰室、西餐厅、邮局、电话局……”
现在,经过改造的孙文西路步行街又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新的惊喜。
据悉,重新开放的孙文西路步行街既引入了崖口煲仔饭、石岐乳鸽、中山茶肆等本土老字号,又荟萃香山刺绣、骨木镶嵌、小榄陶塑、大涌红木、马乐山手模等省市非遗与工艺精品,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
周作德表示,未来中山也将在孙文西路步行街精心策划系列文旅活动,比如围绕“山水街景”打造特色灯光秀、香山剧场文化地标和深中“岐”遇季等特色文旅IP,并紧盯国庆中秋假期消费“窗口期”,谋划推出非遗巡游、国潮音乐会等10余场高水平文旅活动,积极发展“夜游、夜宴、夜购、夜娱”新业态。
不仅仅是中山。据南方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江苏扬州的广陵古城、四川阿坝州的松潘古城等一批古城区均启动新一轮更新改造。
其中,位于江苏扬州的广陵古城在9月26日迎来了12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内容涵盖文物修缮、空间改造、业态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总投资近5.6亿元。8月下旬,四川阿坝州松潘县也启动了古城片区老旧街区改造项目,将对古城的基础设施、旅游配套、文旅业态等内容进行整体提升。
新一轮城市更新正在发出信号。
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城市文化遗产普查调查制度,开展老城及其历史街区专项调查,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并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整体保护,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结合实际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
可以看见,中国城市化的叙事逻辑正从圈地造城的“增量扩张”转向精益求精的“存量活化”。在新一轮城市转型之中,承载着独特历史价值与人文记忆的古城,也成为定义城市魅力的关键坐标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智通财经
2025-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