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9-28 12:42:02
(原标题:覆盖全人群、渗透多场景!深圳建行“金融教育宣传周”交出民生守护答卷)
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建行”)积极响应《深圳金融监管局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工作实施方案》活动部署,于近期全面启动“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构建了线上线下全覆盖、多形式、精准化的金融教育宣传网络,切实提升市民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能力。
多维宣教:金融知识全域覆盖
从线下网点到线上平台,深圳建行正在以一场全方位、多触角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将“金融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通过构建“陆空一体”传播网络、开展沉浸式教育活动、实施精准群体触达等一系列举措。
深圳建行在各网点均设立主题鲜明的公众教育区,通过液晶电视、电子海报屏、智慧柜员机等载体滚动播放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在大堂服务区域,大堂经理化身“金融知识讲解员”,一边向客户发放反诈宣传手册,重点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形式、新手法,一边结合实际案例细致讲解——从“规范金融营销行为”的政策要点,到“强化产品适当性管理”的具体要求,倡导诚信借贷、诚信理财的理念,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
走出网点,该行创新运用3D消保数字展厅,以移动式平台实现金融知识的可视化与交互化,在深圳机场贵宾厅、深圳北站高铁站等交通枢纽设置动态海报,循环播放传递“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理念;在深圳地铁高峰站灯箱投放“如何识破AI诈骗”宣传图文,传输反诈实用技能,让用户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理解。
线上方面,该行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持续推出以防范诈骗、校园金融安全、“三适当”原则等为主题的原创海报、科普长图文及短视频。借助漫画、情景剧、动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复杂的金融知识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实现更广泛传播。
精准触达:知识普及温情守护
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贯彻落实“金融进网格”工作要求,让金融知识真正贴近群众生活,深圳建行积极组建金融“青骑兵”服务队,开展“走基层-话消保-风险提示送上门”系列行动,联动社区,致力将金融知识和防非反诈常识送至家家户户。
近日,深圳建行走进石厦社区、金城社区等,推行“网格化”金融知识普及管理。通过设立宣传展位、举办小型讲座、开展有奖问答,“青骑兵”服务队用通俗语言向居民传递反假货币与防诈知识,切实增强百姓的识骗防骗能力。
针对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深圳建行不仅深入养老院、敬老中心,还联合龙华区晚晴苑养护院等机构,通过情景演绎诈骗案、互动答题、答疑解惑,引导老年群体远离电信诈骗侵害,提升长者防骗意识与能力,守护财产安全。
金融守护脚步不停,深圳建行从养老院走进了写字楼,主动奔赴优质代发企业与科技公司,通过剖析真实生活案例,员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洗钱犯罪的常见手段、识别技巧与防范要点,重点警示“出租出借银行卡”、“替他人转账换现”等高风险行为的法律后果,引导企业员工树立理性金融观念,筑牢自我保护防线。
延伸场景:丰富活动聚焦人群
围绕不同场景与群体,深圳建行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主题活动,有效普及金融知识,为公众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筑牢金融防线,守护校园净土。该行深入校园开展专项活动,面向教职工,组织反假货币宣传,筑牢实用的金融“防护盾”;面向青少年,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合作开展财商研学,培育其金融素养。
打造暖心场景,丰富服务内涵。该行创新拓展“劳动者港湾”服务外延,引入义剪、金融知识沙龙等暖心服务;同时丰富金融知识宣教形式,通过发放防范非法集资、反诈宣传及存款保险十周年纪念折页,以通俗语言揭秘诈骗手法与防范技巧,全面深化港湾服务内涵。
为筑牢诚信合规防线,该行深入开展全员合规大练兵。召开“合规诚信教育”大会,围绕“三适当”原则等核心内容,夯实全员诚实守信意识;开展系列主题培训,将其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切实提升员工服务水准与客户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内强素质、外优服务。
近年来,盲盒经济凭借“未知惊喜”风靡消费市场,但其背后隐藏着诸如“上头机制”“小额错觉”“授权盲区”及支付安全隐患等多重消费陷阱,易引发非理性消费与个人信息泄露。为守护消费者权益,深圳建行积极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提醒公众设定消费红线、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权限管理,并使用安全支付方式,助力大家识破套路、理性消费,保障资金与个人信息安全。
此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深圳建行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宣教与精准触达,成功将金融知识融入社区、校园、企业及各类生活场景。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市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更以沉浸式、趣味化的方式展现了金融为民的温度与担当,筑牢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金融环境、助力大众美好生活持续贡献建行力量。(CIS)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