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利好来袭!刚刚,重大突破!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9-27 18:29:00

(原标题:利好来袭!刚刚,重大突破!)

事关全固态锂电池,我国科学家有重大突破。

据最新消息,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研究成果有望为成熟的固态电池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另外,武汉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通过构建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发展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正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充电和安全痛点的关键。有券商机构认为,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研发进展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重大突破

9月27日,据科技日报,日前,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该研究成果以“调控聚合物电解质溶剂化结构实现600 Wh kg−1锂电池”(Tailoring polymer electrolyte solvation for 600 Wh kg−1 lithium batteries)为题,已于9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

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电解质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

当下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固-固”材料之间因刚性接触导致的界面接触差;二是电解质难以在宽电压窗口下同时兼容高电压正极与强还原性负极的极端化学环境。

对此,张强团队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新策略,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电解质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耐高压性能和界面稳定性。

得益于优化的界面性能,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富锂锰基聚合物电池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基于该电解质构建的8.96Ah(安时)聚合物软包全电池在施加1MPa(兆帕)外压下,能量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达到604Wh/kg,远超当下商业化电池。

此外,该电池在满充状态下顺利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静置6小时)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未来,该研究成果有望为成熟的固态电池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另外,武汉大学近日宣布,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在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课题组通过构建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为发展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杨培华课题组创新构建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原位聚合离子液体与两性离子单体实现突破:阳离子基团锚定TFSI-阴离子以提升锂离子迁移数,磺酸根基团促进锂盐解离并增强传输,完美兼顾高迁移数与高电导率。

该电池展现出卓越电化学稳定性,已成功驱动无人机,为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发展提供新路径。

影响多大?

全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能源革命”技术,其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锂电池可能出现的泄露、起火等风险,安全性显著提升。

《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别。

在政策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联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指出,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的基础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至5家全球龙头企业。

在产业层面,据中国经济网,多家车企陆续公布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透露,一汽全固态电池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此前也表示,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或装车验证。从多家车企的表态看,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近半年,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超预期,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车规级电芯已下线,比预期快了半年。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已从实验室研发进展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随着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27年前后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根据国信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将达到16.4GWh,均为半固态电池,对应市场空间为144亿元。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到270.8GWh,对应市场空间达到2180亿元,其中全固态电池市场空间为1138亿元。

校对:吕久彪

fund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