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源媒汇
2025-09-16 19:18:40
(原标题:搭上宇树科技,巨亏的首开股份成了“抢手货”)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利晋
编辑 | 苏淮
京系上市房企首开股份,突然成为了A股市场的“抢手货”。
9月3日以来,首开股份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截至9月16日,股价走出了“十连涨”,较9月2日收盘价涨幅约152.65%。
首开股份股价出现异常波动,并非没有缘由。
期间,首开股份多次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内容基本围绕一点: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首开盈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盈信投资”)间接持有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树科技”)0.3%股权。
搭上宇树科技IPO的风口,哪怕间接持有0.3%股份,都足以让面临巨额亏损的首开股份重新站起来。但也仅限于股价,首开股份当前向下的基本盘,仍未找到突破口。
01
幸运蹭上科技风口
首开股份投资宇树科技,更像是一笔蹭上风口的投资。
2025年7月,盈信投资认购了金石成长股权投资(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金石成长基金”)认缴出资3亿元,实缴出资1.8亿元。截至8月25日,该基金认缴规模约46.1亿元。以此计算,盈信投资认缴份额比例约6.51%(持有比例随着基金实际运营的认缴规模变化而变化)。
天眼查显示,金石成长基金成立于2023年7月,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金石投资有限公司。截至源媒汇发稿时,该基金出资额约32.8亿元,前五大出资人为中信金石、盈信投资、金发科技、中信信托和安徽铁路基金,其中盈信投资认缴出资比例约为18.3%。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金石成长基金共有12家直接对外投资公司,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碳纤维等领域,具体投资标的包括芯上微装、立景创新、宇树科技、长盛科技、御微半导体、云合智网、致德新能源、新剑股份等。
其中,金石成长基金持有宇树科技4.7683%股份,为第五大股东。
实际上,透过整个投资链条可以发现,首开股份仅是财务投资人,并不参与到实际基金控股和决策运作中,其透过盈信投资间接持有宇树科技股权比例约0.3%。
但站在宇树科技上市风口之上,成为“宇树科技上市概念股”的首开股份,股价率先“起飞”。
早在2025年7月中旬,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也就是金石成长基金的执行事务和大股东。
按照辅导工作安排,宇树科技推进上市进程,堪称“火箭速度”:两个月内,明确业务发展、未来发展计划、募资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规划,第三个月综合评估发行上市条件及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公开资料显示,宇树科技目前为全球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出货量全球第一,其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占据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60%。
到了9月2日,宇树科技公开表示,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向监管机构递交上市申请文件。同时,有媒体报道称,宇树科技首次公开募股对公司估值最高达500亿元,但IPO估值规模遭到了宇树科技的否认。
最近一轮融资中,即2025年6月,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资本、深创投等,投后估值达120亿元。
若按照估值500亿元计算,盈信投资间接持有的0.3%宇树科技股份,对应价值为1.5亿元,而盈信投资对金石成长基金实缴金额为1.8亿元。
但盈信投资投中宇树科技,多少有些“运气”成分。
首开股份成立盈信投资的初衷是:协同房地产主业,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2015年成立以来,重点投向一线城市商业、写字楼等城市更新项目。
在2023年之前,作为房地产金融业务重要平台的盈信投资,一直被作为重点业务进行介绍,2022年末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投资项目包括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海淀钻石大厦、上海元博大厦、科恩大厦等十余个项目。
关键一点是,盈信投资在盈利情况下,却被“卖身”了。
北交所集团披露数据中,2019年至2021年9月末,盈信投资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3.13亿元和2.81亿元,成功改造案例包括北京中粮·置地广场、新街高和等项目。
2021年10月,盈信投资公开招募投资人,后于2022年3月引入陕西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陕西金资”),股份比例为37.2553%,认缴金额约3.56亿元。陕西金资是一家地方AMC机构,主业为不良资产处理和债务风险化解。
2023年之后,盈信投资却被首开股份“隐藏”了起来,原因也很简单:亏损。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首开股份私募基金投资一直处在亏损中,公允价值亏损分别为5.31亿元、6.92亿元、6.56亿元和0.12亿元,合计亏掉了18.61亿元,系投向高和资本、远洋资本等持续减值。
而这些亏损的投资,又只是首开股份巨额亏损的一个缩影。
02
巨亏和高杠杆重压
在股价“起飞”前几天,首开股份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尽管营业收入录得翻倍增长,但依然面临巨额亏损,只是整体亏损有所收窄。
数据显示,期内,首开股份实现营收180.4亿元,同比增长105.2%;利润总额为-10.43亿元,净利润为-14.36亿元,亏损有所收窄。关于营收大幅增长,首开股份称,本期房屋集中交付项目体量大,房屋销售收入增加。
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亏损较上一年同期仅少了1个多亿。按当前形势,2025年首开股份是否能够实现扭亏为盈,依然是个未知数,即未来很大概率将成为ST股。
从业绩表现来看,首开股份当前项目结算毛利有所提升,而亏损来源于“高杠杆”产生的庞大利息支出,以及存货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2025年上半年,首开股份房产销售结算收入为175.78亿元,同比增长111.9%。结算毛利率为12.32%,提升约3.38个百分点;同期,利息支出达17.65亿元,是“三费”规模的2倍以上。
高杠杆,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这家京系房企。
2025年上半年,首开股份总资产为2089亿元,权益资产为463亿元,资产负债率虽仅为77.8%,但有息负债多达1045.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占比为17.76%,信用债券占比约60%,债券利率区间2.7%至5%。
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房企境内债券融资成本为2.71%,整体新增债券融资成本为3.28%,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0.2%和增加0.35%。
有息负债占比大、部分债券利率高于市场水平,是导致首开股份不断“失血”的重要原因,并且其还有两个“失血”点——永续债和表外负债。
永续债是典型的“明股实债”,虽纳入权益范围,但实质上是一笔无限延期的债券。2025年6月末,首开股份持有永续债金额37.6亿元,包括一笔20亿元利息率为5.98%、6.30%,一笔17.6亿元利息率为5.50%。
上述同期,首开股份持有对外担保总额181.35亿元,占同期权益资产比例约39.2%,担保项目包括福州保利中悦公馆、北京国风金海、北京熙悦林语、常熟云璟花园、厦门保利首开云禧售等。
当前,首开股份其实已面临流动性压力,2025年6月末,其净负债率约190%,现金短债比仅为0.83倍。依靠大股东首开集团的流动性支持,首开股份完成“续命”,期内偿还银行贷款66.2亿元,完成债券融资接续150.5亿元,获得首开集团15亿元新增流动性支持。
巨额亏损、流动性压力的源头恰是,首开股份早年通过联合拿地方式走出京城,想要从“京城地产一哥”转向全国性房企。
2015年,潘利群出任首开股份董事长一职,于京内,提出“城市复兴官”战略,重点发力城市更新领域,其中也包括房地产金融业务,即前述提及的盈信投资;于京外,提出了“根植北京,扩张全国”的布局,从北京出发沿着京津冀、长三角一路南下到珠三角,以及西进到成渝地区。
自2015以来,首开股份京内累计新增土储约791万㎡,京外则为1250万㎡,其中京外预计总投资一度达到4338亿元,远超大本营北京。
京外项目以联合开发为主,合作方不少是出险房企,京内项目多是前期投入巨大、孵化时间长的旧改项目,并且首开股份是通过不断加杠杆进行扩张。
即便进入“三道红线”、行业下行周期初期,首开股份依然没有踩刹车,2020-2022年新增融资523.38亿元、414.3亿元、416.8亿元,合计新增约1354.5亿元。
最终在去化缓慢的合营联合项目导致大规模计提减值、高杠杆产生庞大的利息支出叠加之下,首开股份陷入巨额亏损、流动性高压的双重困境。
就算间接持有科技网红宇树科技0.3%股份,或也难以改变首开股份当前的困境。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证券之星APP
2025-09-17
证券之星APP
2025-09-17
证券之星APP
2025-09-17
证券之星APP
2025-09-17
证券之星APP
2025-09-17
证券之星APP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