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许仙到杨建东:番茄小说陷“自我抄袭”罗生门

来源:牛刀财经

2025-09-11 20:01:43

(原标题:从许仙到杨建东:番茄小说陷“自我抄袭”罗生门)



文丨前哨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番茄小说排行第一的热门网文《十日终焉》再陷抄袭风波。

9月8日,网友三鹰在龙的天空社区爆料称,自己经过仔细对比后,确定热门网络小说《十日终焉》这本书存在抄袭的情况,并已经和被抄袭书籍出版社集英社联系,将会对侵权行为有进一步行动。



(图源:网络)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十日终焉》第一次被质疑存在抄袭情况,为何风波愈演愈烈,其还能岿然不动?

01

《十日终焉》多次深陷抄袭风波

互联网的出现开启了新时代,也让网文越来越红火,其中不乏大量热门作品横空出世。

《十日终焉》是由“杀虫队队员”创作的网络小说,于2022年12月4日上线番茄小说进行连载,在连载期间就深受不少网友喜爱,长期稳坐番茄小说巅峰榜TOP1的宝座,收获超82万人打出的9.9高分。

2024年10月31日该作品完结后,相关话题更是强势登上微博热搜第2位,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作品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各种质疑声也不断浮现。

网友三鹰便是其中之一。

他回忆称,在《十日终焉》连载到一百多章的时候,当时这部作品的在读人数大概在三十多万到五十多万之间,由于看到这部书评分不错,于是产生了阅读兴趣并点进去开始阅读。

然而,刚读到第五十多章时,他便敏锐地察觉到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心中不禁生出疑问:“这不就是福本伸行《建博霸王传1》的风格吗?”

要知道,福本伸行作为智斗漫画领域的元老级人物,对后世文娱作品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其创作的赌博系列作品,每一个剧本都堪称无可挑剔的神作,还被改编成了多部电影与动画。

前几年上映的、由李某峰主演的电影《动物世界》,便是改编自他的作品《默示录》。带着这份疑虑,网友三鹰又继续关注《十日终焉》之后推出的几个副本。

没想到,果然不出他所料,大多能看到对日本经典智斗作品的借鉴痕迹,比如《默示录》《电锯惊魂》《噬谎者》等。

由于网友三鹰从中学时期就开始阅读日本漫画,对这类作品的套路其实早已了然于胸,因此他直接从书架上删掉了书,不再继续阅读。

本来事情到此为止,但他发现很多人出来指责杀虫队队员后,对方却一直矢口否认。

虽然此前其他网友做的《十日终焉》调色板比较粗糙,并不能成绝对实锤,但他靠着二十年漫画阅读经验,耗时三周精细对比截图,发现该书连分镜、角色神情都复制原作,并非粉丝所言 “仅借鉴设定”。

现如今,网友三鹰表示,他已联系讲谈社等版权方,拟继续完善证据,推动维护原作权益。

其实,此前《十日终焉》就曾因作品是否抄袭被推上过风口浪尖

当时,不少网友深挖并列出《十日终焉》的多项疑似抄袭证据:书中“喜怒哀乐四情扇”的游戏设计,无论核心规则还是逻辑框架,都与日本漫画《赌博默示录》里的 “剪刀石头布”情节高度重合;而作品里贯穿的死亡游戏设定,对照《诚如神之所说》来看,更是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即便这些证据摆在眼前,《十日终焉》的作者却始终不愿承认,反而多次强调自己从未接触过上述几部作品,坚决否认抄袭说法,与网友拿出的线索形成鲜明对立。

这一次,网友三鹰联合出版社捍卫版权,不知《十日终焉》的作者是否还能像之前一样强硬,坚持自己没有抄袭。

02

网文侵权现象屡禁不止

《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披露,2024年全国网络文学用户占网民总数的51.9%,相当于每两个网民中就有一人阅读网文。

据全国50家重点平台统计,2024年全年, 国内用户规模达5.75亿元,营收规模约4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

显然,网文的市场商业前景日益被各界看好。

与此同时,网络小说的入门门槛通常较低。在这样缺乏明确创作规范且作者面临巨大创作压力的网络文学界,不少网文作者为牟利不惜铤而走险走“捷径”,以至于网络文学发展也长期深受盗版和抄袭困扰。

《花千骨》《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不少被改编成热门电视剧的网文原著,都曾深陷抄袭争议。

不过,面对侵权,多数被抄袭的创作者选择了沉默,只有少数网络作家敢于公开点名抄袭者并拿出证据维权。

《甄嬛传》其实最初在晋江文学城连载时,就被网友指出涉嫌抄袭。

根据晋江网2006年10月发布的公告显示,《甄嬛传》在情节与语句上,和《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冷月如霜》等作品存在30多处相同或相似之处。

晋江网总裁黄艳明近期接受采访时提到:“当时我们判定,《甄嬛传》作者确实直接使用了他人的优质词句,但这些内容并未影响整部作品的故事框架,属于轻微抄袭。”

最终晋江管理层给出的处理方案是,要求作者“修改雷同内容,并向被抄袭者致歉”。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甄嬛传》的作者并不认可,她认为全书40万字,但平台找来找去也只挑出2000字的问题,就认定她是抄袭,她无法接受。她不承认这是抄袭,只认为自己只是借鉴了别人的一些语句而已。

存在这样想法的作者并不少。

在网文界,这种情况甚至有专门的术语,称之为“洗稿”或“融梗”。

常被提及的“融梗”,本质是将他人作品中的故事桥段、情节逻辑框架等核心元素,纳入自身创作的行为。

有些创作技巧成熟的作者,会对这些“梗”进行加工重塑,使其看似与原作形成差异,自然融入自己的故事脉络中。

而这种“高明”的化用方式,却也给抄袭的判定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由于“融梗”或者“洗稿”不像直接照搬文字那样有清晰的比对依据,其对原作元素的借鉴程度、是否构成实质性侵权,往往难以用明确标准界定,这也让抄袭认定过程充满了争议与挑战。

03

流量至上,守住底线很重要

除了写作者抄袭手段越来越高明,不少网站为了流量,本身就存在包庇网文作者的情况。

网文平台生存法则主要依靠的是海量内容带来的流量与用户停留时长。

因此,为了留住用户,吸引更多流量,平台算法天然倾向于推荐能快速引爆情绪、黏住用户的内容,而非耗时耗力甄别其原创性。

一部被举报的抄袭作品,即便存疑,但只要仍在持续产生可观流量和付费转化,不少平台为了经济效益,便会选择“主动失明”。

毕竟,包容抄袭内容产生的边际收益远高于其潜在的边际风险,尤其是在行业竞争白热化、增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流量份额的争夺远比构建一个清朗的创作生态更为紧迫。

《十日终焉》能一直能在抄袭风波中安然无恙,番茄小说平台的应对措施也备受争议。

《十日终焉》被质疑抄袭《上帝们的那些事儿》后,平台非但没有对其采取任何惩处措施,反而在番茄小说平台的AI审核检测到《上帝们的那些事儿》与外站或本站已发表作品相似度极高后,直接下架了原创作品《上帝们的那些事儿》。

明明《上帝们的那些事儿》比《十日终焉》发表更早,平台这种匪夷所思的 “反向操作”,也让人们对平台处理抄袭争议时的公正性提出了严重质疑。

众所周知,平台扮演着兼具“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角色,而此次《十日终焉》引发的抄袭争议,进一步将番茄小说在免费阅读模式下的深层矛盾摆到了台前:一边是平台高度依赖头部作品聚拢用户流量,以此撬动广告收益增长,维系商业模式运转另一边,在版权保护的实际执行层面,平台却显得力度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原创权益保障机制,导致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处于难以落地的尴尬境地

这种“重流量、轻版权”的失衡状态,不仅在此次风波中被无限放大,更折射出免费网文平台在追求商业利益与坚守版权底线之间的艰难抉择,也让行业对免费模式下的版权保护问题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想破解这一困境,显然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平台自觉性,还应该出台更具执行力的政策法规,让保护原创、培育独家优质内容成为主流,才能真正还网络文学一片清朗的创作天空。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