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9-10 22:46:32
(原标题:深圳这个区一年增加6家上市公司,背后有怎样的增长“密码”?)
在强区林立的深圳,宝安区企业IPO为何能跑出“加速度”?
9月9日,被称为“内地折叠自行车龙头”的大行科工(02543.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上市当日盘中一度大涨近40%,截至当天收盘,该公司也录得约14%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公众认购超额达7558倍,成为港股历史上新的“超购王”。
记者留意到,这家来自深圳市宝安区的企业,是今年该区上市的第3家企业。今年以来,深圳上市的境内外企业共13家,宝安区占了近四分之一,且在4家A股上市企业中,来自宝安的企业占了2家。2024年,宝安区更是新增6家上市公司,居全市首位。
在强区林立的深圳,宝安区企业IPO为何能跑出“加速度”?证券时报记者在日前举办的宝安投融资大会上找到了背后增长的逻辑。
上市后备军充足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效的 “晴雨表”,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 “助推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引擎”。随着大行科工这家港股“超购王”鸣锣,宝安区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宝安的上市公司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深圳上市的境内外企业共13家,其中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共计11家,在这11家企业中,宝安企业占了3家。深圳市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2家,位居全市第三,其中A股上市公司64家、数量全市第二。
然而,时间回到2018年9月,当时宝安全区仅有36家上市企业。为扶持更多上市企业,彼时的宝安提出“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此后,宝安全速推进各项服务举措落地,搭建企业发展“快通道”,强化上市企业培育服务,以“培训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力度,形成了清晰的上市企业梯队。
尽管近两年全球IPO活动整体放缓,宝安区却在2024年一年新增6家上市公司,居全市首位,这背后离不开其强大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池”。截至目前,宝安现有IPO申报及辅导备案企业45家,新三板挂牌52家,前海股交“专精特新”专板企业162家(规模居全市首位),并动态储备拟上市后备企业800多家。
此外,据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舒毓民在宝安投融资大会上透露,宝安拥有2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此次参会的400多家企业中,有三成以上营收增速高于30%,部分企业深嵌在苹果、英伟达、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链中,在细分领域占据绝对市场。”
政策、场景、配套协同发力
逆势IPO,企业自身的努力自不必说,来自政策、场景、产业配套等系列配套和服务,更是企业突破增长瓶颈、加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政府企业服务来看,深圳市垦拓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形容宝安各级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外面的人觉得深圳企业很卷,其实这里的政府部门更卷。无论多细的诉求,企业只要提出来,政府就会有回应。”
记者走访宝安的部分企业和有关主管部门也感受到,“企业服务”在宝安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举措。“我印象中有三次我们反映了问题和需求,有关部门都很快着手帮我们解决,比如我们反映的租金压力、客户资源对接等问题,后续都陆续得到帮助。”聚焦液冷技术领域、为下游企业提供液冷解决方案的纯钧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晓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城市应用场景来看,宝安清晰地认识到,对不少中小企业而言,缺的不仅仅是政策和资金,更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场景。为此,宝安计划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100 +开放场景,推出1000 +项新技术、新方案,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区、低空经济三大领域打造标杆,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实验场”。
例如,宝安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作为深圳市“工业上楼”标杆项目,开放了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安防管理、公共服务、绿色能源等五大场景,吸引酷哇科技、云创智行等企业对接合作,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整合。根据初步估算,这些场景赋能可直接撬动新场景应用金额超1000亿元,链接千万家企业。
从产业链配套来看,生根于宝安、后辗转多地又回到宝安的垦拓流体对此深有体会。该公司核心业务是研发生产医疗器械与生命科学仪器中的微型微量精密流体部件,产品已应用于基因测序、血液分析等多个领域。“随着我们公司的技术发展到一定高精密程度,对很多上游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部分加工还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而宝安具备较强的高端制造基础,能为我们提供有经验的产业工人等一系列技术和环境配套。”垦拓流体董秘胡汉渝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新一轮优质企业争夺战中,各地已纷纷铆足干劲,主动伸出“橄榄枝”,全力招揽优质企业落户扎根。记者与参会的多家企业交流后了解到,尽管长三角多地政府拿出极大诚意,积极争取企业到当地落户,但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给出“不会离开”的回应。“确实有一些地方想挖我们过去,但这里的科创环境、产业要素、资本活跃度和人才聚集度等,都是很多地方难以替代的,我们不会离开。”马晓伟说。
金融“活水”持续发力
不难发现,宝安的企业大多带着一股“硬核”气质。过去互联网商业模式风靡时,它们的题材算不上“吸睛”,多数从业者只是在实验室里、大小车间中沉心钻研技术与产品;但在如今的硬科技时代,正是这类企业驱动宝安从制造业大区“蜕变”为制造业强区,成为深圳在国家科技创新布局中突破技术壁垒、抢占产业高地的核心“利器”。
去年7月,广东省公示2024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深圳有100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省榜首,仅宝安就有29家。在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发布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中,宝安区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四,其制造业企业在全深圳占比超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深圳的2/5。
企业要开花结果,既离不开城市产业配套的沃土,更少不了资本活水。此次投融资大会犹如宝安打造的大型“金融超市”——在这里,宝安各规模、各行业的企业都能按需对接金融服务,轻松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金融工具”。
聚焦智能穿戴业务的深圳市腾进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该公司在大会现场与工商银行签约,公司总经理卢少美对记者表示:“我们在此次活动上获得了工商银行授信,银行给了我们授信额度增额、征信额度便捷化以及利率下调的支持。”
此次大会上,共有9家银行预计为12家企业授信,5家VC/PE计划投资12家企业。此外,在重大项目落地方面,平安资管300亿元规模私募子公司、泰景宏诚100亿元规模并购基金、君联资本20亿元创新人民币四期基金、鼎晖投资10亿元空天产业基金等多个重点项目也正式落地宝安。
在前来宝安“掘金”的众多VC/PE机构中,设立于南山却将投资孵化器落地宝安的云创投,已在此扎根长达十年。公司创始合伙人李嘉道出选择宝安的三大原因:一是产业匹配度高,实业基础扎实,硬科技企业储备充足,能为资本提供丰富投资标的;二是政府支持服务精准,主动为机构与企业搭建合作桥梁;三是发展生态完备,从空间载体到政策红利,能满足硬科技企业孵化、成长、跨境发展的全链条需求,帮助机构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成功率。
此外,李嘉明显感受到,在形成深厚产业积淀后,宝安越发重视引入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此次投融资大会现场签约的超500亿元金额,或许只是一个起点,随着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流入,宝安的产业发展将获得更强劲的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9-11
证券时报
2025-09-11
证券时报
2025-09-11
格隆汇
2025-09-10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09-10
格隆汇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