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单骑”战“双雄”:一座超级机场背后的广州航空突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0 21:22:38

(原标题:“单骑”战“双雄”:一座超级机场背后的广州航空突围)

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  实习生钟言   广州报道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往往先从它的机场被感知。

今年以来,我国民航业加速恢复,民航国际客运航线网络不断拓展,国际航班量和旅客量进一步增加。

随着China Travel火热进行,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正在展开激烈而微妙的角逐。今年以来,在国际客流复苏的带动下,上半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简称“浦东机场”)客流量强势登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简称“白云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则分列第二、第三。

然而,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同为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广州并不像北京、上海,用“双机场”来提升城市在全国航空版图和全球网络中的竞争力。尽管位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已经获批开建,但这个机场实际上位于佛山。

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广州,将强化航空枢纽的思路转为“做大做强”白云机场。目前,白云机场T3航站楼竣工联合验收通过,待三期扩建完成后,白云机场将迈入“三航站楼、五条跑道”的新阶段,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整体规模有望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白云机场的竞争力不仅关乎航班量、旅客量和服务水平,更体现广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枢纽地位。以航空为切口,是解读广州开放度和国际化的重要视角。

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近日在广州举行。图源:白云机场

多地角逐“双机场”

9月8日至11日,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携手第十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第七届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中英经贸联委会航空工作组年会在广州举行。其中,第七届ACI机场体验全球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数据显示,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家机场、190多个民航关联企业的专家代表。

这从侧面体现了广州在航空领域的影响力和开拓姿态。正如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治洲所说,广东机场集团将加快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提升枢纽规模和运行效率,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并与各方合作拓展全球航空创新机遇。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耀明告诉南方财经记者,这次大会是白云机场从众多竞争者中争取而来的。作为国家确定的三大门户复合型枢纽机场之一,广州凭借大湾区活跃的经济环境与不断增长的吞吐量,以硬实力赢得了这一荣誉。同时,白云机场在服务标准上不断精进,刚刚荣获“千万级以上优秀服务机场”称号。

根据ACI发布的2025年版《全球机场交通数据集》,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以及北京首都机场在客运吞吐量排名上进入了全球前二十位。其中,浦东机场上升势头最为明显,以7679万人次排名第十位,较2023年上升了十一位。而白云机场和首都机场则分别位列第十二和十六位。

这三座机场,恰好是我国内地的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今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机场以4116.1万人次旅客吞吐量拿下全国机场客流排名的首位,同比增长11.6% ,国际旅客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广州白云机场4003.59万人次‌,同比增长7.03%。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为3417万人次,同比增长4.5%。

尽管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乃至全球极具竞争力的超级枢纽型单体机场,其在旅客吞吐、航班起降、服务质量、设施建设与创新方面的多维表现都堪称领先,但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整体城市竞争力与双机场城市尚有差距。

以4E/4F级大型枢纽/干线机场为前提,不含小型支线民用机场,更不包括直升机、飞行器适用的通用机场,我国目前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只有上海、北京、成都。

如果以“双机场”的体量来计算,2024年,上海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创下历史新高;北京航空双枢纽时隔5年旅客吞吐量再次破亿、入境游客大幅增长186.8%;成都旅客吞吐量达8733.6万人次,仅次于上海、北京。成都还提出了内地“航空第三城”概念。

这样比较下来,广州在2024年实现的航空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还不算高。

对吸引旅客而言,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能够对国际航线、国内干线、低成本航空等进行功能分工,提高航班准点率和服务体验。此外,机场作为一座城市的城市的超级交通枢纽,双机场会形成更大的航空经济区,吸引航空制造、物流、电商、会展、旅游等产业集聚。

例如,成都东部新区构建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引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并打造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双流区则明确对标上海虹桥商务区,谋划了“一港三区”环港经济区发展战略。其中,“一港”即空港,“三区”则是环空港四周的航空智能制造区、航空口岸贸易区、航空现代商务区。

如今,南京和重庆也在宣布规划“双机场”建设。南京市将加快启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同时适时启用六合马鞍机场的民用功能。重庆则在此前就提出规划建设一座新机场——重庆璧山国际机场。届时,广州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城市“流量竞争”。

冲刺“世界级机场群”

今年,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加速建新机场。比如,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实施巴中南江通用机场项目、黑龙江边境城市鹤岗获批新建萝北机场、新建江西瑞金民用机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

中国机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小丽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在她看来,民航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高铁发展迅速,但航空仍然凸显了远程和快速的优势。未来机场将更充分地发挥国际化和远程快速的特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航空物流。

没有条件建新机场的城市,则在考虑,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机场。这也是为何,今年以来我国多个机场迎来了“扩建潮”,这里包括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8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进行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正在推进。

根据此前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续建和新开工73个机场重点项目,其中新建项目39个、迁建项目10个、改扩建项目24个。

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内航线网络覆盖和国际枢纽能力。机场是观察一个城市活力表现的窗口,增加、扩建机场的背后,是城市竞争力、经济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面争夺。

白云机场的思路,是扩大单体机场的体量。待T3航站楼建成后,白云机场旅客年吞吐量有望达1.2亿,成为全球最大单体机场,堪称超级机场。这个预期年吞吐量,几乎与上海两个机场去年的体量相当。戚耀明介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进入尾声,不久将正式投入使用。新的航站楼将应用大量新技术,以全面提升运行与旅客服务保障水平。

白云机场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根据规划,大湾区的目标是建成“世界级机场群”。

在粤港澳大湾区里9+2个城市里,目前在运营的机场就有7座,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三座枢纽级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澳门国际机场两座干线机场;惠州平潭机场、佛山沙堤机场两座支线机场。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2024年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超过2.14亿人次。目前,大湾区的航线网络遍及全球200多个城市。

目前,广州新机场(珠三角枢纽机场)正在建设中。这个机场位于佛山高明,根据初步规划,预计将于2028年投产。

届时,佛山沙堤机场民用业务也将整体转场至新机场,该机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大湾区国际货运航空枢纽之一。预测到2035年,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达3000万人次;到2050年,旅客吞吐量为6000万人次以上。

戚耀明也提出,大湾区正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珠海五大机场已建立“A5联动机制”,在安全保障和运行协作方面互为支撑。他认为,大湾区经济体量庞大,几个机场携手能够共同把蛋糕做得更大。“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合作共赢才是推动区域民航发展的关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