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0 20:06:42
(原标题:李凯伦:侨心向湾,全运会是一座连接海内外侨胞的桥梁丨侨见全运)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十五运会进入倒计时60天,2025年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广州市慈泉集团副董事长李凯伦已携全运旗帜奔赴多国,让中华白海豚吉祥物刷屏海外社交圈。
“把大湾区故事讲给世界听,让侨胞们常回家看看。”李凯伦接受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曾提及,要把体育、公益、消费、科技织成一张网,让全运流量变经济留量,让世界透过湾区窗口看见广州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国际都会。
“这是粤港澳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去举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李凯伦表示,本届全运会不仅是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也是近年来新建场馆最少的一届,处处体现着务实与创新的智慧。
2025年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广州市慈泉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凯伦
南方财经:你认为要如何通过十五运会向海外讲述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故事?
李凯伦:全运会即将在广州开幕,这将是一个让世界聚焦广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性时刻。我认为要联动体育、文化、科技和旅游多个方面进行传播,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把广州城市故事,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世界各地的朋友听。
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事,更是城市叙事的黄金窗口。此前,我通过十五运会广州城市形象海外推广侨胞公益传播系列活动,走访温哥华、曼谷、雅加达等城市,重点介绍全运绿色智能场馆以及广州城市品质提升的亮点,也讲述广州在绿色办会、智慧城市和开放包容方面的精彩故事。这些变化让海外朋友们看到了一个因全运会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国际化的大湾区。
南方财经:很多侨胞感叹“广州变化太大,必须回家看看”,你认为侨胞的公益热情如何与全运会有效嫁接?
李凯伦: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一座连接海内外侨胞的桥梁,同时也是一次将体育和公益相结合的非常好的契机。很多侨胞朋友对广州、对祖国充满深厚的感情,都特别希望能为家乡出一份力。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公益形式深度参与全运会,如赞助支持举办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公益展览,还有参加志愿服务等。通过体育和公益的联动,不仅能汇聚侨胞们的公益热情,凝聚侨心,同时以体育为纽带,增进侨胞们和祖国的情感链接,为全运会注入侨界活力和激情。
除举办线下活动外,我们也会通过拍摄多语种的短视频,借助新媒体平台等载体,持续分享精彩的故事。希望通过这场体育盛会,不仅营造出更热烈的国际关注氛围,也让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广州和大湾区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形象。
南方财经:能否分享一次具体的海外互动案例?
李凯伦:在香港尖沙咀,我们策划“庆回归·迎全运”街头盲拆。主持人随机邀请路人回答“十五运会什么时候开幕?”“龙舟赛在哪条河举行?”等问题,答对即可当场拆走一只三国主题吉祥物盲盒——喜洋洋和乐融融,两只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化身Q版刘备、关羽。很多年轻人边拍短视频边学全运知识,成为当天港岛社交媒体的小热点。
南方财经:海外推广过程中,如何借助侨胞在海外传播领域的独特优势,将全运会打造成向世界展示广州城市形象的窗口?
李凯伦:侨胞精通当地语言,又熟稔岭南文化,能在两种语境里自由切换,是全运传播最具温度、最接地气的力量。我们联动海外社团、华文媒体和校友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视角拍摄短视频、写推文、办街采,鼓励侨胞朋友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视角分享广州的故事,分享岭南的风情。通过这些真实动人的分享,让世界透过全运会的窗口,看到一座既古老又年轻、既有深厚底蕴又创新勃发的广州。
南方财经:侨胞听完推介后,最想回国看什么?
李凯伦:不少侨胞将下步回国考察列入日程,说“要把事业第二曲线落在家乡的土壤上”。
侨胞主要关注的有三大类,一是生物医药与新能源,他们关心广州在细胞治疗、氢能储能上的政策细节以及当前的发展情况;二是数字经济,琶洲算法算力大赛已被写进他们的行程单,届时相信不少侨胞也会到场观赛;三是文化地标,威尼斯双年展获奖古村、“南海神庙”海丝遗迹都在打卡清单。
南方财经:集团在全运宣传方面还进行了哪些合作?下一步如何帮助侨胞将“常回家看看”做得更实?
李凯伦:集团采取基金会的形式专款用于海外推广、全运家书及侨团礼品采购。
同时,借助全运窗口期,让更多海外二代、三代把“回家”从情感口号变成投资、就业、创业的实际行动,让体育盛事真正成为城市与侨胞双向奔赴的永久桥梁。
视频拍摄:肖航
视频剪辑:肖航 谢诗宇
子弹财经
2025-0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观点
2025-0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