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9 20:16:48
(原标题:阿里千亿资本开支背后:闪购战火中锚定AI丨解构阿里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实习生王野
零售行业深陷补贴战之际,阿里巴巴依然选择重注押向AI。某种程度上说,当阿里巴巴的标签带上“科技”时,创始人马云离他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9月5日晚,阿里巴巴通义千问首个参数量超1万亿的大模型Qwen3-Max-Preview上线。阿里称其为通义千问系列中最强大的语言模型,在中英文理解、复杂指令遵循、工具调用等方面能力显著增强,大幅减少知识幻觉。
这是阿里巴巴在大模型研发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从开年至今,阿里巴巴在AI的战略布局清晰可见,从AI算力、云平台、大模型再到应用层面,正在向B端和C端全面发力。就在上周,阿里巴巴集团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来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AI业务已占云业务外部商业化收入的20%以上。
这一表现背后,是阿里巴巴持续加码的千亿级AI基础设施投入。放眼海外,OpenAI通过ChatGPT实现近100亿美元收入,预计今年总营收将达130亿美元。
与之相比,国内AI巨头存在不小的差距,但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
天风证券指出,互联网公司财报已经验证AI投入正带来实质性回报,而海内外AI共振有望推动中国AI应用生态进入快速迭代的周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AI商业化加速兑现趋势。
AI底座到生态
目前,阿里巴巴在全球基础设施扩展正在加速。
今年以来,阿里云在北京、上海、杭州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启动8个新的AI和云数据中心,预计到下半年可用区将增至95个,覆盖30个地域。
在模型层面,通义千问大模型持续迭代,接连开源千问3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并在多项权威评测中获得全球开源冠军。这些AI能力,正在全面注入现有的阿里巴巴子业务。
ToB侧,钉钉最近发布了超过10款AI产品,从协同办公App转向AI原生平台。
“钉钉是阿里巴巴AI战略在ToB市场的基石之一”,钉钉CEO无招表示,“集团具备大模型、人才和资本资源,正以归零心态打造AI时代的新钉钉。”
电商场域同样迎来AI深度整合。更多阿里国际站商家开始采用AI工具完成市场营销、采购及产品上架,平台收入路径进一步拓宽。
在此背景下,企业基于私有数据训练专属模型,正成为阿里云增长的新引擎。吴泳铭此前在财报会议上透露,诸如车厂、教育类企业和多媒体应用公司,正越来越多地使用专有数据训练自有模型,这一趋势显著推高了AI基础设施的使用量。
传统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只是一个缩影。
“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我们也会加入一些AI初筛,财务方面采用的钉钉AI助理,累计用户数一直在提升。我们内部从设计、试穿到最后用户的评价,都要进行数据分析,是一个很庞大的工作量,类似于模型的反复训练发生在各个业务场景内部。”森马数字中心高级总监路丽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森马的AI规划始于2023年6月,在与钉钉合作以后,公司内部学习资源、激励政策、晋升通道、岗位画像等各个方面全部对齐AI。
在此基础上,森马集团的数字中心也与阿里巴巴开始全面合作。“我们也是在通义的基础上去自主发挥,B端启用代码相对来讲是比较有效的,因为它能集成很多应用结果,比如说你的信息在内部可复用,虽然说国外有很多的AI类、代码类的编程产品,但这部分产品可能C端合适一点,但我们毕竟是B端,我们需要企业内部可以流通。”路丽娜坦言,通义大模型的开发基础加上钉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系。
吴泳铭在分析师电话会上透露,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已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仅本季度Capex就达386亿元,同比激增220%。
在寻求政企合作的路径上,阿里巴巴正探索着一体化的方案。8月31日,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云和AI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电商、社会价值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至此,阿里巴巴已经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建立了深度合作,有望带来新的红利。华西证券研报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运营商资本开支结构重心转移,着重推动算力发展。如中国电信上半年资本开支342亿元;中国移动完成资本开支584亿元;中国联通资本开支202亿元。
多场景加速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并未因为补贴大战而偏离原定的投资布局。
“无论是阿里云在客户的AI需求下恢复高速增长,还是广泛的to C和to B场景的AI体验升级,都能看到AI驱动阿里高速增长路径更加清晰。”吴泳铭进一步表示,面向未来,将围绕大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重心继续坚定投入。
一边是高举高打投入,一边是各个AI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在AI to C领域,阿里正从软件领域延伸至多形态硬件。7月26日,阿里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最新进展,目前已完成技术研发,将于年内正式发布。
8月初,高德地图宣布全面AI化,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高德地图2025,将空间智能普及至瞬息万变的现实场景,并有机会通过AI升级成为未来生活服务的重要新入口。
紧随其后,钉钉在十周年之际迎来了史上最重大升级,原钉钉创始人无招也携“AI”强势回归。8月25日,钉钉发布了堪称“AI全家桶”的一系列应用,包括钉钉One、企业AI搜索引擎“AI搜问”、AI表格、AI听记、智能硬件DingTalk A1等超过10款AI产品。这标志着钉钉从协同办公App正式走向AI原生。
“钉钉是阿里巴巴AI战略在to B市场的基石平台之一。认为AI会改变世界,有机会打造全球的工作方式,集团有AI大模型,有所有的人才、资源和资本,我觉得就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匹配。”钉钉CEO无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将以归零的心态,为AI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钉钉。
财报显示,在电商领域,更多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商家采用AI驱动工具用于市场营销、采购和产品上架,平台收入途径也得以扩展。在谈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吴泳铭表示,“因为AI技术的出现,导致开发者在开发应用需要的技术栈(Tech Stack)会多很多。从而会偏向选择具备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的厂商,尤其是在每一项单项产品上都具备领先能力的厂商。”
医疗、体育、电商等多个行业都在加速落地中。刚刚过去的8月,浙大一院联合阿里达摩院发布了全球首款主动脉急诊AI模型iAorta,可用常规平扫CT在几秒内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将确诊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目前,iAorta从1万多名胸痛患者中精准发现21例,帮助他们得到及时救治,目前已在浙江首批10家医院部署,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浙大一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AI辅助医生阅片,能提高的准确率有多少,能不能改变医生诊断的准确率。这些都是AI医疗最核心的问题,另外,还需要考虑到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能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
“2021年-2023年,我们联合其他医院总共测试了13万例患者。可以看到AI的敏感性达到92.6%,特异性是99.2%。在这个13万例病人中,我们抓到了总共有248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如果没有这个软件的诊断,他的漏诊率可以达到48.8%。”他进一步认为,AI的应用越到基层,布局就越有意义。
增速优于利润
在阿里巴巴最新一轮组织架构与战略调整中,人工智能已成为其多项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即使在体量并不大的橙狮体育(前身为阿里体育),近年也在逐渐建立AI时代新的体育场馆和赛事运营标准。数据显示,2024-25财年,公司经营收入、净利润均录得双位数增长,收入结构也趋向多元。
橙狮体育董事长兼CEO穆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35年公司拟投入现金及资源逾50亿元,目标在全球范围累计带动超20亿人次参与体育消费,并专项支持“体育+AI”垂直领域的产业创新。“从集团的角度来说,确实鼓励大家都去利用AI来改造自己的业务,但对体育方面,集团给了很高的自由度,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好的方向去应用AI,未来会在AI互动上去做很多尝试。本身通义模型在训练、算法和数据上,已经给到了兄弟单位们很大的支持,包括算力的优化上。”
他强调,实际上对每一个业务来说,什么时间点应用AI,应用到什么程度,仍然由每个业务自主决定。
可以看出,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层面,还是在核心的云业务板块,都在明确将增速置于短期利润之前,这也展现出阿里巴巴对于AI前景的强烈信心。
根据阿里云方面披露的信息,目前的战略优先级是追求更高增速,而非立即提升毛利率。这一表态背后,反映出阿里巴巴正以规模扩张和生态构建为首要目标,试图在快速增长的AI算力市场中抢占关键地位。
其商业逻辑建立在数据资产的锁定效应之上:企业一旦基于阿里云平台训练AI模型,后续的推理与应用环节也往往会延续在同一云生态中完成,从而形成持续性的业务闭环。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黏性,也为阿里云在未来人机交互时代掌握生态定价权打下基础。
显然,阿里云争夺的早已不仅是算力账单,更是智能化转型时代的生态定价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和讯财经
2025-09-09
智通财经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