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09-09 19:26:47
(原标题:“买方疲劳”向美股席卷而来! “利好出尽”或将引发短期剧烈抛售)
智通财经APP获悉,随着机构与散户投资者们从此前的强劲看涨仓位中退却,美国股市自4月低位以来的无比强劲涨势以及近期屡创历史新高的“牛市势头”似乎正面临重大风险。在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即RBC Capital Markets)看来,美股牛市似乎遭遇“买方疲劳”这一重大难题,短期内面临持续升温的下行风险,尤其需要警惕“利好出尽”带来的抛售。
无独有偶,另一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大通也表示,如果美联储在9月17日的会议上如期宣布降息,这一市场早已消化的利好消息,可能反而会成为投资者获利了结、暂时退出美股多头仓位的催化剂。摩根大通全球市场情报主管Andrew Tyler强调,市场所预期的美联储9月降息,可能会推动美股涨势如虹的牛市踩下刹车。
今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已创下超过20次历史新高,自4月低点以来反弹超过30%,迄今为止美股投资者们无疑表现出强大的韧性。然而,随着关税对于物价的影响开始显现,加上近期极度疲软的就业数据催化衰退预期升温,以及特朗普政府持续威胁美联储FOMC货币政策独立性,使得投资者们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前夕神经紧绷。
RBC的谨慎逻辑:买方疲劳
根据RBC汇编的统计数据,与年初水平相比,流入美国股票型基金的资金较为疲弱,尽管已设法回到正值区域。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和欧洲投资者流向美国及非美国注册的股票型基金的资金均开始偏弱,不含美国市场在内的全球资金流入虽然也为正,但同样已经呈现恶化趋势。
“当我们把视角拉远时,我们认为这表明出现了明显的买方疲劳,”RBC资本市场的美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Lori Calvasina在周一发给客户们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Calvasina的担忧集中在整体较高的股票估值、看涨情绪的降温以及季节性疲弱上——历史角度来看,9月是标普500指数全年回报最差的月份。
“更加重要的是,在美国股票型基金内部,散户资金流近期有所衰退。”Calvasina补充道。具体而言,据RBC统计数据,来自散户投资者流入美国股票型基金的被动资金流入正在转为负值,逆转了先前的强势正流入。
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近年来越来越密切关注散户投资者的行为与散户资金流统计数据,因为这一群体近年来堪称是所谓“meme股”和更广泛市场上涨的关键推动力。正是全球散户投资者们持续的逢低买入浪潮大幅推动标普500指数从4月初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剧烈抛售潮中大举反弹并屡次创下历史新高。
德意志银行的一项股票总体仓位指标在过去三周有所回落,但仍略高于“中性”基准。专业投资组合经理们的仓位如今略微低配,较此前的“中性”有所下调。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团队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那些擅长使用系统化策略交易衍生品的“量化快钱”——即商品交易顾问(即CTA),在上周显著削减了其在美国股票的多头配置敞口,尤其是在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上。
在周五因弱于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报告而回落之后,美国股票周一上涨。随着交易员们集体一致押注美联储将在下周降息,标普500指数上涨0.2%至6,495.15点,距离其周四创下的6,502.50点的历史最高收盘点位仅数点之遥。
但包括RBC以及摩根大通在内的投资机构们近日警告称,美联储在当地时间下周三的货币政策决定可能演变成一次“利好兑现,进而大举卖出”(sell the news)的重大事件,投资者们可能也将在该央行宣布货币政策路径之后抛售股票。
摩根大通全球市场情报团队指出,散户投资者的参与度通常在9月倾向下降。与此同时,摩根大通强调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前的静默期,进行股票回购的大型企业数量也会减少——而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大规模股票回购一直是本轮美股牛市的关键支撑力量之一。
期权市场也在提醒投资者们保持谨慎,尤其是对于高估值的大型科技巨头
期权市场也在发出对这波强劲上涨的担忧信号,至少在短期内如此。上周,赋予投资者买入标的股票权利的看涨期权总净成交量的五日均值基准上出现下降。来自德银的策略师Thatte补充表示,这一指标(以看涨期权成交量减去看跌期权成交量计算)的下滑主要受单一股票合约下跌所驱动,而相关成交量降至一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小盘股,投资者们对美股市场的大盘股,尤其是估值来到历史最高位的科技巨头们,正变得愈发看空。根据Cboe全球市场的统计数据,在期权市场中,跟踪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指数型ETF的所谓“偏度(skew)”转向陡峭,而跟踪小盘股基准——罗素2000指数的ETF的同一指标则趋于平坦,这表明交易员们普遍认为英伟达、微软以及特斯拉等超级大盘股存在更大程度的下行风险。
“随着市场的对冲需求增加,偏度确实在继续走陡,”Cboe衍生品市场情报主管Mandy Xu在周一写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9
和讯财经
2025-09-09
智通财经
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