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供应链脉动:具身智能的卡位、跨界与破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9 18:20:58

(原标题:中国供应链脉动:具身智能的卡位、跨界与破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具身智能供应链企业的战略布局与业务进展清晰浮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基于2025年中期财报,选取了近30家具身智能供应链公司为样本,观察到今年具身智能供应链里正在形成三个趋势:

其一是,技术型企业通过核心部件卡位抢占订单;

其二是,此前精于单一品类的零部件企业正以品类跨界和资本联合实现平台化布局,为公司接下来发展打开成长空间;

其三是,供应链企业正从B端制造向C端服务与开发者生态加速渗透,借生态破圈重塑行业边界。

中报折射出的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成长轨迹,更是整个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商业化爆发的关键转折。供应链的集体演进与战略转型,正在为具身智能技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按下加速键。

技术卡位:提早布局的企业率先接单

2025年是具身智能规模化量产元年,而这个产业化红利已经体现在中报里。

作为A股里的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688017)用技术深耕打破了日本对国内市场谐波减速器市场的长期垄断。而这个技术溢价也随着量产开始显现。

上半年,绿的谐波实现了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双提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5.82%和45.87%。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收入实现同比大幅提升,产品已从研发迈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而凭借技术,接到小批量订单的不止绿的谐波一家。

丝杠龙头五洲新春(603667)称,公司为机器人业务新拓展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持续取得数家客户小批量订单。

力矩传感器龙头柯力传感(603662)也进入了收获期。此前该公司已向超过50家国内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企业送样,今年上半年,凭借六维力传感器品类,柯力传感实现出货近千套,部分客户已由送样验证进入小批量订单阶段。

同样在上半年实现“第一桶金”的还有机器人代加工龙头领益智造(002600)。凭借搭建了多条专属人形机器人加工产线,以及提供全身结构件的全工艺生产加工方案,上半年领益智造为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完成了数千套整机加工订单交付。

由此可见,这些企业之所以今年能够接到订单,在于它们提早为人形机器人量产进行了布局,并且都手握关键环节上的技术,这给它们在产业链上的卡位带来绝对优势。

不过,目前这批企业作为第一批“卖铲人”,接到的订单体量还不大,还不足以在营收里单列出来。这也意味着,下游主机厂还在挑选和试错中,整体行业格局还未确立。

战略布局:横向拓展与纵向联合并进

随着量产节奏的加快,下游机器人本体厂对上游零部件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此,绿的谐波在财报中点出,行业竞争格局正从产品导向转向服务能力导向。一方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要在技术协同层面具备全链条技术支持能力,在机器人整机厂商在提供终端解决方案时,做到深度参与、系统匹配和性能优化。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还要在市场需求层面,建立快速的需求响应机制和柔性化生产体系,以满足下游整机厂显著增加的差异化、定制化需求。

而这一演变,也让不少企业感受到了危机。这意味着,今年凭借技术拿到订单的企业,明年不一定还能延续。他们需要更具系统化生产能力,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为此,他们必须在战略布局上采取合纵连横的手段。

从横向上看,此前专注深耕单一品类的企业,如今都开始向外跨界。这个转变,也恰好呼应了绿的谐波提到的“全链条技术支持能力”。也就是说,下游本体厂需要买的不是一个零配件,而是一个集研发和生产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不少企业都在财报中表示,将跨界进入其他对手的阵地。例如,绿的谐波从减速器向行星滚柱丝杠、力矩传感器上拓展;拓普集团从直线执行器开始往灵巧手电机、传感器、躯体结构件、足部减震器、电子柔性皮肤等方向布局;富临精工在整合减速器、智能控制及电机技术的同时,拓展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两个平台的电关节产品。

具身供应链企业跨界的兴起,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产业链里单项零配件的价值不高,因此企业才想以平台化产品布局的方式,增加自己在产业链里的话语权,为起量后分得更大的蛋糕铺路。

为了这一口更大的蛋糕,仅横向拓品类自然是不够。在纵向上,企业还在通过资本化手段与下游主机厂及其他生态伙伴捆绑得更深。

富临精工选择与下游明星主机厂联合。上半年,该公司与智元机器人等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来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借助智元的知名度和接单能力,富临精工将更加理解终端客户和应用场景、更好的去适配大场景客户需求,从而实现智能机器人产业相关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柯力传感则是选择主动出击。上半年,该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完成对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企业(他山科技、猿声先达),以及惯性测量单元(IMU)企业(无锡北微传感)的战略投资,构建起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机器人传感解决方案能力,进一步提升其系统层解决方案的附加值。

通过“横向扩疆”与“纵向深绑”的双轨战略,供应链龙头正从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重塑整个具身智能产业的竞争格局与价值分配模式。

破圈:从B端工业向C端消费市场走

眼见着工业场景里的订单越来越难啃,供应链企业便想着另辟蹊径,一则是转向更快起量的消费级市场,二则是把产品从传统工业的B2B模式,朝着直面开发者的B2C模式演进,借生态破圈重塑行业边界。

第一条路里最为典型的是速腾聚创(2498.HK)。作为一家卖激光雷达给汽车厂的公司,自去年开始其便盯上了具身机器人产业。但与上面紧跟人形机器人主机厂的公司不同,速腾聚创瞄准的是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割草机器人。

上半年,速腾聚创在财报中提到,针对机器人推出的两大数字化新品,并以此与两家全球领先的割草机器人制造商达成合作。其中一家是松灵机器人旗下品牌库玛科技。

根据合作协议,库玛科技将在未来三年内采购120万颗速腾聚创的固态或数字机械式激光雷达,用于高端智能割草机器人感知系统的开发。而这笔订单让速腾聚创上半年机器人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二季度相关产品销量达3.44万台,同比劲增631.9%,为其带来了约1.5亿元营收。

在第一条路跑通后,速腾聚创还计划用产品跑通第二条,商业模式上的破圈。为此,速腾聚创自去年便推出了机器人视觉产品Active Camera,并在8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宣布,下半年发布Active Camera 2.0。

值得一提的是,速腾聚创的机器视觉新品,不仅面向工业级客户,还打算面向开发者服务。其在财报中提到,该品类配套AI-Ready生态,做到让开发者开箱即用。目前该产品已经收集多个领域超400顶尖开发者和机器人企业的需求,包括来自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的学者和开发者团队。

同样有此打算的还有奥比中光(688322)。该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源浩此前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称,公司近期正在挖掘并服务视觉开发者,把最新、最好的产品给他们,让他们来开创下一代的产品。

除了做“机器之眼”的公司看到了开发者生态的崛起,做“机器之手”的公司也看到了。以微型电机技术起家的兆威机电(003021),在工业领域深耕24年。今年,该公司决定向台前走一步,成立专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灵巧手子公司,并将其研发出来的灵巧手产品上架了京东商城,售价范围在4万到5万之间。

这种从B端工业市场向C端消费场景及开发者生态的拓展,标志着具身智能供应链的竞争维度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单一的技术比拼,升级为对应用场景、开发者生态乃至最终用户的全面争夺。

从技术卡位抢占细分市场,到横向跨界整合产业链,再到突破圈层重构商业模式,2025年上半年具身智能供应链企业布局的背后,正指向一个目标:在万亿级产业爆发前夜,抢占不可替代的生态位。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