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9-08 12:09:36
(原标题:振石股份营收净利润大降: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两年分红超11亿)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石股份)的上交所主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受主营业务影响,振石股份期内业绩表现相对乏力,现金流连续两年流出。内忧外患之下,振石股份两年大手笔分红超11亿元、多起内控不规范行为也让公司IPO的目的饱受质疑。
1
2024年营收净利润大降
天眼查显示,振石股份成立于2000年,公司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清洁能源功能材料和其他纤维增强材料,其中清洁能源功能材料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80%,清洁能源功能材料根据下游应用领域分类包括风电叶片材料和光伏材料等;其他纤维增强材料主要系应用于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及化工环保等领域的热固、热塑类复合材料,单个产品收入相对分散。
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清洁能源功能材料实现销售金额分别为44.38亿元、45.11亿元和38.68亿元,2023年、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5、-14.29%。2024年,受原材料玻璃纤维价格大幅下降及部分细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提升等因素影响,公司清洁能源功能材料销售收入有所下降。
量价方面,清洁能源功能材料的销售数量分别为34.49万吨、39.33万吨、41.01万吨,销售单价分别为1.29万元/吨、1.15万元/吨和9431.5元/吨,2023年、2024年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4.04%、4.28%,销售单价同比增加-10.86%、-17.77%。清洁能源功能材料的平均销售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动主要系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行的背景下有所下调,加之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所致。
报告期内,其他纤维增强材料实现收入金额分别为7.68亿元、5.72亿元和5.12亿元,2023年、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5.5%、-10.5%。
其中2023年收入下滑主要因用于房车制造的热塑材料受美国房车市场需求遇冷而销售不及预期、用于电子洁净厂房建设的热固产品需求下滑等。2024年下滑主要系因公司经评估主动放弃部分新能源汽车领域订单所致。
由于清洁能源功能材料业务收入较为突出,而该业务因清洁能源功能材料的收入下降导致收入有所下滑,主营业务业绩波动也直接导致振石股份的整体业绩表现也较为疲软。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2.67亿元、51.24亿元和44.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81亿元、7.93亿元和6.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9亿元、7.04亿元和6亿元。2023年、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35%、13.83%。
振石股份方面提到,自2022年下半年起,风电叶片材料上游主要原材料玻璃纤维受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影响,库存压力增大,玻璃纤维价格开始下滑。2023年及2024年初,玻璃纤维价格整体处于下降通道。自2024年二季度开始,玻璃纤维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报告期内的相对低位。受此影响,公司风电叶片材料产品销售价格在报告期内持续下降。
同时,振石股份及子公司还因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791.99万元、5666.06万元及783.37万元,占当期净利润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85%、7.14%及1.28%。
2
应收账款占比超四成,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
另一边,报告期各期,振石股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8亿元、-4.09亿元和1.03亿元,部分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且各年度间存在一定波动,主要系受公司业务结算方式和票据处置方式等的影响所致。
对于造成该因素的原因,振石股份方面表示,公司以票据结算的销售回款金额较大。综合考虑资金需求及资金使用计划等因素,公司在上述票据到期承兑前,将部分票据贴现融资或背书转让,该部分票据回款未体现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中。报告期各期,调整后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7亿元、3.28亿元和8.44亿元。
报告期各期末,振石股份的应付票据分别为17.19亿元、2.12亿元和3.18亿元,占当期流动负债的33.58%、4.42%和8.79%;应付账款分别为7.75亿元、2.86亿元和3.65亿元,占当期流动负债15.15%、5.95%和10.09%。
据了解,振石股份的应付票据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系为支付货款而向银行申请开具的票据;应付账款主要为应付供应商的采购款。
值得一提的是,振石股份的短期借款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各期末,短期借款分别为15.98亿元、32.4亿元和15.87亿元,占当期流动负债的31.22%、67.49%和43.83%,主要为信用借款、保证借款、抵押借款、票据贴现等。
2023年末,振石股份当年度司产能扩建、支付原材料及设备采购款项等资金需求较大,为满足公司经营性资金需求,公司通过短期借款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所致;且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当期将较大金额未到期的非“6+9”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该部分金额计入短期借款科目列示。
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余额较上一年末有所降低,主要系考虑到长期借款利率下降的形势,公司为优化整体融资成本,调整了长短期借款结构,适当提高了项目贷款等长期借款规模,相应调减短期借款规模所致。
同一时期,振石股份的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分别为22.48亿元、19.2亿元和21.0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4.74%、32.75%、35.82%;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1.24亿元、18.17亿元和19.8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67%、37.47%和47.48%;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1687.27万元、1444.21万元和1700.2万元。
于上述同一期间内,振石股份的存货分别为8.89亿元、4.87亿元和7.95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4.54%、8.79%和14.34%。
报告期各期末,振石股份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19倍、1.16倍和1.53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88倍、0.98倍和1.16倍,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71.53%、71.3%和67.75%。
同一时期,同行可比公司流动比率均值分别为1.33倍、1.41倍和1.22倍,速动比率均值分别为1.11倍、1.16倍和0.98倍,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58.11%、52.6%和55.7%。振石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时,偿债能力偏弱,若叠加现金流紧张则可能导致经营决策受限,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受阻,发展动能减弱。
3
大手笔分红11亿元,多起内控不规范行为
此次IPO,振石股份计划募集资金39.81亿元,其中拟使用17亿元用于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6.48亿元用于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59亿元用于西班牙生产建设项目,2.7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大举扩产的背后,报告期各期,振石股份的清洁能源功能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52%、75.84%和81.72%,最近三年公司产能利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此外,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完成现金分红5.4亿元、6亿元,合计现金分红11.4亿元。
本次发行前,张毓强、张健侃通过桐乡华嘉、振石集团以及桐乡泽石合计控制公司96.51%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本次发行完成后,张毓强、张健侃合计控制公司股权占比为72.39%-86.86%(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由于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振石股份期内两次分红超过10亿进了实控人口袋。
内控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董事张健侃存在一项监督管理措施:2022年3月1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出具《关于对张健侃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因张健侃担任中国巨石董事期间,存在窗口期违规交易公司股票情形,即中国巨石计划于2022年3月19日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张健侃于2022年3月10日买入中国巨石股票5.00万股,买入金额78.99万元,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振石股份表示,上述警示函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措施,不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项下的行政处罚措施,上述行为未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项下的“重大违法行为”,不影响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条件。
2022年8月26日,桐乡市卫生健康局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振石华美安排1名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处以罚款5.00万元。
2022年6月,埃及恒石销售未按照流程进行申报而受到埃及海关行政处罚,罚款80.20万埃及镑(按照当时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28.01万元),埃及恒石已就上述处罚缴纳罚款并完成整改。
报告期内,公司还存在“转贷”的情形。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要求,并出于向供应商灵活安排付款计划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考虑,公司向振石集团等关联方、个别第三方供应商定向支付银行贷款后转回部分资金。2022年、2023年,转贷回流金额分别为23亿元、10.5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向振石集团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证融资,由振石集团通过票据贴现或信用证福费廷将资金转回公司的情形。2022年、2023年,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信用证金额合计分别为2.8亿元、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与关联方或第三方直接进行资金拆借。
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发生的经常性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28.11亿元、22.79亿元和22.56亿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70.49%、60.42%、69.22%,占比相对较高。
2022年,振石股份无真实交易背景的应收票据背书金额为1.78亿元。
2022年,公司在与少量客户、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时,为提高交易的便捷性及加快资金回收、避免产生资金占用,存在客户以较大面额票据背书支付货款或公司以较大面额票据背书支付供应商采购款,导致应支付的票据票面金额超过应结算金额,公司或供应商以自身小额票据、电汇进行差额找回的情况。(港湾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观察
2025-09-09
证券之星观察
2025-09-0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9-0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9-0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9-09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9-0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