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 医美行业重塑竞争格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2 18:27:58

(原标题: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 医美行业重塑竞争格局)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美上市企业业绩分化态势持续加剧,不同细分赛道企业表现差异明显。

具体来看,在玻尿酸市场备受热捧的“医美三剑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似乎正在遭遇增长瓶颈。其中,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滑19.57%,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滑35.38%;昊海生科营业收入13.04亿元,同比下滑7.12%,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滑10.29%;爱美客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滑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滑 29.57%。

而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北交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锦波生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上涨42.43%;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上涨26.65%。港股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业绩也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1.1亿元,同比上涨21.66%;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上涨20.23%。

在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企业业绩分化的背后,今年5月,华熙生物在官微直指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玻尿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对比研究”。一时间,有关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讨论甚嚣尘上。对此,华熙生物方面表示坚决反击“透明质酸过气论”,传递正确科学逻辑。

从行业发展逻辑来看,随着我国求美者的自我认同和个性审美日渐成熟,近年来,美学需求日趋增长,从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到再生制剂等产品密集上市,医美行业正经历着技术升级带来的深刻变革,这也对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玻尿酸赛道竞争升级

近年来,我国医美市场需求旺盛且多元,而上游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创新以及现有产品适应症的扩展带来日益丰富的供给,均驱动我国医美行业的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从993亿元增长到18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5%,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

然而随着玻尿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赛道竞争日益白热化,叠加下游医美机构、直播间等渠道频繁以降价方式拓客引流,2025年上半年,玻尿酸领域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行业头部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3亿元,同比下降9.4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9.77%。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4.67亿元,同比下降1.8%,三类医疗器械销售支数同比增长20%。华熙生物解释,收入小幅下降主要系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扩容速度放缓所致。

此外,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0.36%。面对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下滑压力,华熙生物也在积极调整营销策略。

经营逻辑层面,从过去流量驱动的销售逻辑到基于严密科学论证的品牌传播逻辑,将科研创新转化为消费级别的解决方案;渠道层面,华熙生物在各个平台的基于价格促销的投流已经停止,希望通过重新梳理品牌的功效技术基础,以期获得更高的投放获客模型。

同时,华熙生物表示将高度重视在小红书、微信等优质内容场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深耕品牌建设、建立信任关系,促成品牌势能向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外溢,最终实现“内容种草-品牌建设-销售转化”的营销闭环。

同期,昊海生科的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板块同样表现承压,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下滑9.31%。具体产品类型来看,玻尿酸项目实现收入3.47亿元,同比下滑16.8%;射频及激光设备项目收入1.36亿元,同比下滑13.73%;人表皮生长因子实现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13.73%。

对于玻尿酸产品营收下滑,昊海生科解释定位大众入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玻尿酸产品遭遇消费需求阶段性减少的影响,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比较显著的下降。不过,于2024年7月获批的“海魅月白”玻尿酸产品取得了不俗的上市表现,对玻尿酸产品线的收入贡献了可观的增量。“海魅”玻尿酸产品则继续保持销售增长的态势。

在接待投资者调研中,昊海生科方面进一步表示,产品发展有爬坡规律,“‘海魅月白’于2024年11月上市,较‘海魅’同期推广情况更好,但还未达到爆品规模,目前处于打板试用的推广阶段。其高端玻尿酸定位受到机构欢迎,收入是否达预期取决于企业推动方式和市场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爱美客上半年业绩表现也不容乐观,两大主力产品系列均录得显著下滑:以“嗨体”(用于纠正颈部中重度皱纹的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为核心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实现营收7.44亿元,同比下滑23.79%;以“濡白天使”(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新材料皮肤填充剂)为核心的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同比下滑23.99%。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发力

在“医美三剑客”业绩承压背后,是医美行业正经历的深刻转型。爱美客方面此前也表示,“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产品供应的时代,而是用户导向的时代,市场竞争更趋向系统化。”从医美新产品来看,医疗美容行业持续地有很多入局者,包括胶原蛋白、再生、肉毒等方向,而行业具有“喜新”的特性,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价格可能就被“打穿”,所以新概念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可能会产生短期刺激和拉动。

产品迭代的力量在企业业绩中得到直接体现。以重组胶原为代表的锦波生物成为行业新势力,旗下2021年 6 月获批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作为国内首个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

2025年上半年,锦波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42.43%;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26.65%。其中医疗器械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33.41%,毛利率高达95.04%,核心驱动力正是以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的植入剂产品。截至报告期末,“薇旖美”已覆盖超4000家终端医疗机构,成为市场爆款产品。

巨子生物上半年同样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可复美品牌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总营收比重达81.7%。其增长是由于持续拓展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加大品牌宣传,优化运营策略,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明星单品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拉动收入增长;械品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同期,可丽金品牌实现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6.9%,占总营收比重达16.1%。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线上渠道的拓展与明星单品的升级迭代——公司通过强化线上运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大膜王”等明星单品升级后市场反馈良好,为品牌贡献显著收入增量。

当前,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达到192.4亿元,未来将以年复合增长率为 44.93%,在2025年达到585.7亿元。2030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将达到2193.8亿元,市场将实现蓬勃发展。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开源证券研报曾统计,巨子生物正在布局重组胶原蛋白液体制剂和重组胶原蛋白固体制剂,预计2025年取证;创健医疗正在布局重组III型胶原蛋白植入剂和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预计分别在2024年和2025年取证。丸美股份、聚源生物、华熙生物、江苏吴中等企业也均在布局胶原蛋白类产品。

合规产品扩容,海外布局打开新空间

随着供给端材料与产品的日趋丰富,需求端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攀升,医疗美容行业保持着较快的行业增速,尤其是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治疗项目广受欢迎,渗透率不断提升。2025年医疗美容行业显著的特征是“量增价跌”,在合规政策监管的推动下,行业加速出清,合规龙头企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多家头部企业也积极展开战略布局。

今年上半年,多款医美产品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下称“械三注册证”),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合规选择。例如华熙生物上半年推出国内第一款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合规水光-润百颜·玻玻(含利多卡因注射用透明质酸钠溶液)以及合规动能素-润致·缇透(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M型)。

2025年7月,华熙生物进一步推出第一款国产中面部适应症的透明质酸填充剂产品-润致·耀然(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在医美方向在国内共取得11项械三注册证。

此外,今年4月,四环医药旗下渼颜空间生物科技(吉林)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正式获得械三注册证,用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今年上半年,四环生物取得总收益约11.462亿元,同比上升20.7%;其中医美业务收益约5.852亿元,同比大幅上升81.3%,主要得益于旗下医美平台渼颜空间加大与多家医美机构的战略合作,同时大力推广营销战略3.0版本升级取得显著成功,产品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从而推动医美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不过对于行业未来走向,新氧集团创始人金星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访时也预测,随着技术进步与上游产品获批加速,未来半年到一年间,再生类等高价赛道的产品价格将出现断崖式下降,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当行业价格回归合理、优质供给充足后,‘大众医美’时代将加速到来,更能推动整个医美行业从‘信任危机’走向‘价值认同’。”

有相关医美从业者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指出,过去上游医美产品注册证数量稀缺,部分细分赛道甚至仅有一款合规注册产品,这使得该产品所属企业在行业内拥有极强的控制力,进而影响了市场的均衡发展。当前市场格局正发生积极转变,大量医美产品正加速进入市场,上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这将推动中国医美生态迎来快速改变,且这种改变会让市场发展更趋合理。”

而在国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多家医美企业也在发力海外市场。华熙生物在8月27日接待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原料业务国际市场收入3.31亿元,占原料业务收入的52.93%;医疗终端业务公司也积极推进“品牌+技术”出海。

昊海生科也表示很早就开始海外布局,如收购以色列EndyMed、法国Bioxis。在生物材料领域,该公司计划把羟基磷灰石系列、胶原蛋白系列、透明质酸产品及几丁糖技术在法国注册,服务欧洲、中南美、东南亚、非洲、阿拉伯市场和中东市场,美国市场放在第二步开放。同时,加强管理和国内外研发互动。

此外,报告期内,爱美客控股子公司爱美客国际以1.9亿美元现金收购韩国REGEN85%的股权,并于6 月 30 日完成董事会改选。REGEN旗下的AestheFill与PowerFill两款产品,成为爱美客押注全球再生类注射市场的重要筹码。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医美合规产品扩容、价格回归理性与企业海外布局加速,医美行业正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迈向更注重技术创新、合规经营与价值认同的新阶段,推动中国医美市场向更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