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分钱走人,程杰高升,东阿阿胶怎么办?

来源:文轩新闻

2025-08-29 18:51:30

(原标题:分钱走人,程杰高升,东阿阿胶怎么办?)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东阿阿胶亟需在股东回报与长期发展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建立分层产品战略等措施,重塑市场竞争优势。否则,短期分红盛宴终将难以掩盖长期增长隐忧。


作者|花花

一边是接近100%分红的慷慨回报,一边是营收增速降至三年最低的尴尬现实。

2025年8月26日,程杰辞任阿阿胶董事长,转任华润医药的执行董事、总裁职务,这距离他正式执掌东阿阿胶不过10个月时间。

程杰的晋升,被视为华润体系内东阿阿胶重要性上升的一个信号。然而,该公司目前正同时面临产品结构单一与战略转型受阻的双重挑战。

业绩增长,难掩增速放缓窘境

东阿阿胶2025年中报数据看似亮眼: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二季度的增长动能减弱更为明显。与2018年巅峰时期的73.38亿元营收和20.85亿元净利润相比,公司仍未完全恢复往日辉煌。

看似美好的增速背后却隐藏着增长动能减弱的趋势。这是公司近三年同期最低增速,反映出在经历前期复苏后,增长步伐开始放缓。

东阿阿胶近三年的业绩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达47.15亿元,同比增长16.66%;净利润11.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55%。这一年的主要成就是成功清理了渠道库存,为企业轻装上阵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提升至59.21亿元,同比增长25.57%;净利润15.57亿元,同比增长35.29%,业绩已接近但尚未达到2018年历史峰值。

2025年上半年,东阿阿胶增速明显放缓,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均为近三年同期最低增速。

增长放缓的背后,是东阿阿胶面临的多重挑战:产品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阿胶块及复方阿胶浆,新品培育效果不佳;市场竞争加剧,福牌阿胶、同仁堂等竞争对手加大市场投入;渠道变革带来的压力,传统药店渠道增长乏力,新兴渠道拓展仍需时间;以及消费者变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滋补品的认知和消费习惯发生明显改变。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东阿阿胶当前需要突破的发展瓶颈。

慷慨分红,几乎清空全部利润

东阿阿胶2025年的中期分红方案再次展现出公司对股东的慷慨回报,其力度令行业刮目相看。

据公司公告,拟派发现金股利高达8.17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达到99.94%,这意味着东阿阿胶几乎将2025年上半年赚取的全部利润都用于了分红。

这种接近"清零式"的分红策略是东阿阿胶近年来一贯的股利分配风格。数据显示,近四年间,公司的年度股利支付率均保持在96%以上的高水平,其中2023和2024两个财年的分红比例更是接近100%,几乎将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全部分配。

纵观历史,自1999年首次实施分红以来,东阿阿胶的累计分红金额已经超过92亿元,在A股医药保健品行业中表现出罕见的持续高分红特征。

毫无疑问,高分红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控股股东华润系。根据最新股权结构,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与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33.70%的股份,在此次中期分红中可获得约2.75亿元的现金回报。

回顾近两年,华润系从东阿阿胶获得的分红总额已超过11.5亿元,这不仅为控股股东提供了稳定的投资回报,也强化了华润体系内的资金协同效应。

然而,这种几乎清空利润的分红策略也引发了市场的深入思考。一方面,高分红彰显了公司稳健的财务状况和强大的现金流生成能力,特别是在完成渠道库存清理后,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公司无需保留大量利润用于再投资。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在关注这是否会影响公司对未来业务拓展和创新研发的投入力度。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在股东回报与长期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华润当家,难破产品单一困境

自2005年加入华润体系以来,东阿阿胶经历了深刻的管理变革。公司先后经历四次换帅,其中三位掌门人均具有华润背景,最近一任程杰更是华润系培养的营销专家,曾任职华润三九多个关键岗位,如今已升任华润医药总裁。

频繁的高管更迭体现了华润对东阿阿胶的重视,但也反映出集团对业绩提升的迫切期待。

在华润的领导下,东阿阿胶推进了一系列战略性管理创新:通过组织架构优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路数据通道;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端人才。

然而,在这些管理变革的背后,公司却面临着产品结构单一与转型困局的双重挑战。2025年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收入占比仍高达93.24%,核心产品增长明显乏力——2025年一季度阿胶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7亿多元降至4亿多元,复方阿胶浆也从4亿多元下滑至3亿多元。

渠道管理方面,东阿阿胶虽已解决历史遗留的库存问题,但付出了增长放缓的代价。2019年因渠道库存积压导致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经过多年"刮骨疗毒"式的清理,存货周转天数从800余天大幅降至202天的合理水平。

这种以牺牲短期增长为代价的渠道调整,使得公司业绩复苏步伐放缓,至今仍未恢复至2018年历史峰值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多元化转型屡屡受挫。东阿阿胶曾推出即食型阿胶果冻、阿胶蛋白棒、阿胶奶茶等快消产品,但市场反响平淡;近年来转向男性滋补市场,重点推广的健脑补肾口服液、龟鹿二仙口服液等产品表现惨淡,其中龟鹿二仙口服液2023年销售额仅1万元。尽管公司于2025年8月通过收购马记药业和苁蓉集团继续加码男性滋补赛道,但前景仍待观察。

这些现实问题与公司的高分红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企业几乎将全部利润用于分红而非再投资时,其培育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势必受到制约。

机构离场,投资者信心不足

高分红的狂欢似乎并未能留住资本信心,机构投资者却正在悄然撤离。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阿阿胶仅有42家机构投资者持仓,累计持股数量占流通股比例降至7.43%,较2024年底的590家机构持仓呈现断崖式下跌,反映出短期内机构资金的大规模撤离。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在2025年牛市中,追求短期收益的资金转向盈利弹性更高的标的,也凸显市场对其长期增长前景的担忧正在加剧。

散户投资者普遍认为,东阿阿胶近乎"清空式"的高分红策略本质上是透支未来竞争力的短视行为,机构持股锐减已然印证专业资本用脚投票;叠加研发投入持续低于行业均值、产品结构二十年如一日缺乏创新、经营现金流罕见告负等多重隐患,这份看似慷慨的分红盛宴恐将成为最后的晚餐,若公司继续忽视创新转型与长期战略投入,仅靠取悦大股东的分红游戏终将难以维系市场信心。

展望未来,东阿阿胶面临严峻的战略抉择。若继续维持当前的高分红政策,恐将陷入"创新能力弱化-产品结构单一-增长动能不足"的恶性循环。

特别是在福牌阿胶、同仁堂等竞争对手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公司可能面临市场份额流失和估值折价的双重压力。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亟需在股东回报与长期发展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建立分层产品战略等措施,重塑市场竞争优势。否则,短期分红盛宴终将难以掩盖长期增长隐忧。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02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