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FDA 挥刀砍向动物实验!类器官 + CRO 撕开千亿缺口,这些中国企业已冲在全球前排

来源:动脉网

2025-08-28 16:04:00

(原标题:FDA 挥刀砍向动物实验!类器官 + CRO 撕开千亿缺口,这些中国企业已冲在全球前排)

当一款新药平均烧 20 亿、耗时 10 年,临床转化率却不足 10% 时,整个医药行业都在等一个 “破局者”。如今,FDA 一纸新政给出答案 —— 逐步淘汰动物实验,力推类器官技术,直接点燃千亿替代市场。更惊喜的是,中国企业早已在这条赛道上抢跑,正用 “微型人体器官” 重构药物研发价值链!


一、颠覆时刻:类器官凭什么让 FDA “弃用” 动物实验?


先搞懂这个核心玩家 —— 类器官,可不是简单的 “细胞团”,而是用干细胞在实验室 “种” 出的 3D 微型器官。它能复刻肝脏、肠道甚至肿瘤的真实结构与功能,相当于在体外建了个 “人体试验场”。


对比传统研发工具,它的优势堪称 “降维打击”:


对比维度

动物模型

2D 细胞模型

类器官

结构与功能

物种特异性结构,与人体差异大

单层细胞,无器官级结构

复刻人体器官 3D 结构,功能匹配度 > 80%

临床转化效率

肿瘤药临床折戟率 > 90%

无法模拟复杂生理环境,转化效率低

精准复现病理状态,转化效率提升 30%+

药物筛选周期

6-12 个月

2-4 周(但功能单一)

4-8 周(功能完整)

单次筛选能力

仅支持 1-2 种药物测试

支持100+种药物测试

支持 100+ 种药物高通量筛选

核心局限

物种差异导致结果失真

无法模拟器官间相互作用

部分复杂器官(如大脑)成熟度待提升


当 FDA 在 2025 年 4 月官宣 “优先用类器官替代动物实验”,其实是给行业划了条新赛道 —— 谁掌握类器官技术,谁就能握住药物研发的 “金钥匙”。


二、政策狂吹东风!中欧美三国齐发力,市场缺口彻底打开


不止 FDA,全球监管机构都在为类器官 “开绿灯”,政策红利密集到肉眼可见:


• 美国 FDA:2022 年就取消新药临床前强制动物测试,2025 年进一步要求 1-3 年缩减单抗实验周期,5 年内让类器官数据成申报 “默认标准”,动物实验沦为 “备选方案”


• 中国 CDE:2025 年 6 月直接把类器官纳入罕见病药物研发核心数据来源,解决 “患者少、试验难” 痛点,帮药企跳过传统研发的 “死亡陷阱”


• 欧盟:2024 年 7 月敲定 2026 年一季度出台路线图,全面淘汰化学品动物实验,中小企业转型还能拿补贴


这不是简单的政策支持,而是全球医药行业的 “技术转向令”。当动物实验的老路被堵,类器官 + CRO 的新路径,瞬间成了千亿级市场的 “黄金通道”。


三、资本疯抢!中国企业融资破亿,技术实力比肩全球


资本永远最先嗅到机会。国内类器官赛道早已硝烟弥漫,头部企业凭硬实力拿下亿元融资,甚至获得国际权威背书:


• 丹望医疗:建成全球最大消化道类器官模型库(覆盖 1000 + 模型+多款类器官芯片),服务 300 + 药企;同时获得类器官领域权威专家、被称为 “类器官鼻祖” 的 Hans Clevers 背书,技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得到国际认可,2024 年 已完成A+轮融资


• 大橡科技:国内优秀的类器官芯片商业化的企业,4 款自研芯片 + 50 + 培养试剂盒,直接帮药企加速 IND 申报,2022 年 Pre-B 轮融资近亿元


• 希格生科:靠 “AI + 类器官” 组合拳,2024 年 Pre-A 轮融超 7000 万,用智能算法优化药物筛选效率,成赛道新宠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类器官科研领域已稳居全球第二,2024 年相关论文发表量达 4189 篇,是 2009 年的 116 倍!科研打底 + 资本助推,中国企业正从 “跟跑” 变 “领跑”。


2009-2025年(截至202508)中标题中包含“类器官”的文献数量


四、千亿蛋糕怎么分?临床前 CRO 成最大受益者


类器官的爆发,直接激活了临床前 CRO 这个 “刚需赛道”:


• 全球市场:2025 年规模达 57.2-209.1 亿美元,2032 年将冲至 369.6 亿美元,CAGR 超 8%


• 中国市场:2024 年占全球 28.7%,2030 年将增至 21 亿美元,增速 11.7%


 

而类器官的加入,让 CRO 行业从 “传统代工” 升级为 “精准赋能”。过去靠动物实验 “碰运气”,现在用类器官精准筛选,无效研发投入直降 30%+。更关键的是,类器官 + 器官芯片市场 2030 年将达 156 亿美元,CAGR 24%,是传统 CRO 的 3 倍!


五、未来已来:这 3 类企业将笑到最后


类器官 + CRO 的赛道上,不是所有玩家都能分蛋糕。能笑到最后的,一定具备这 3 个特质:


1. 技术壁垒:有独家模型库、自研设备或 AI 算法,解决 “标准化、低成本” 痛点


2. 商业化能力:能切入药企 IND 申报、临床药敏检测等 “高付费” 场景,不做 “实验室花瓶”


3. 全球合规性:数据能被 FDA、CDE 认可,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 “通行证”


结语:从 “动物实验” 到 “类器官”,医药研发正在经历一场革命。当 FDA 的新政打破旧规则,当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站上全球舞台,千亿替代市场的机遇已摆在眼前。对于从业者来说,选对技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对于投资者来说,抓住 “科研 + 商业化” 双强的企业,就是抓住下一个行业风口。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