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8-23 00:48:05
(原标题:业绩即证明:速腾聚创用“自研芯片”打赢激光雷达终极之战)
8月21日,速腾聚创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报告。这份报告,向市场清晰地展示了激光雷达产业技术创新的巨大驱动作用。
财报显示,速腾聚创第二季度营收攀升至4.6亿元,同比增长24.4%,环比增长38.9%,盈利能力也持续优化,整体毛利率已连续六个季度环比上升,达到27.7%的新高。
其中,当下火热的机器人行业,速腾聚创已抢先占据优势。业务板块销量同比飙升631.9%,营收环比增长超过100%,成为不容忽视的增长引擎。
而究其增长之根本,速腾聚创能从一家领先的车载激光雷达供应商,向着机器人市场实现决定性的战略进化,与其激光雷达产品的“硬核”程度是分不开的。而这种强悍的实力,又与它布局深远的芯片自研战略有关。
这份财报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有力注解。
双引擎发力:从车载基本盘到机器人新蓝海
随着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产业变革已然进入智能化的深水阶段。激光雷达作为智能化最显性的标签,正从前两年的尝鲜高配快速蜕变为新车型的安全标配。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在2024年激增179.7%后,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增71%,其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已连续数月稳定在16%以上,主流市场存在很高的接纳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速腾聚创的“双引擎”战略显得尤为精准,两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一边掌握当前火热、前景广大的车载市场,一边再去深入机器人等创新业务前沿下“先手棋”,共同构筑了稳健而富有爆发力的增长态势。
在智能汽车(ADAS)领域,速腾聚创的基本盘依旧稳固且持续扩张。
今年新发布的EM数字化平台,凭借其卓越性能,在短短时间内已获得8家主机厂的45款车型定点。其中最重磅的合作,是EMX产品独家锁定了某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旗下多达32款车型的供应权。这不仅会带来显著的商业化成果,更代表市场对速腾聚创数字化技术路线的高度认可。
目前,搭载其定制化520线超级激光雷达的极氪9X、新一代智己LS6等车型已经亮相,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预示着EM平台产品将在2026年开始大规模上量,引领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成为智能汽车的主流标配。
截至报告期末,速腾聚创已累计斩获133款车型的定点,其中不乏日本Top2车企及多家海外知名品牌,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如果说ADAS业务是速腾聚创的压舱石,那么机器人业务则体现了它向上探索行业应用极限的意志。
第二季度,这项业务销量已经达到3.44万台,营收贡献约1.5亿元,环比增长翻倍。高达41.5%的毛利率,为速腾聚创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打开了想象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其在全球3200多家机器人客户中多场景商业化落地的结果。
在消费级的割草机器人领域,速腾聚创已与全球Top5中的多家厂商达成七位数规模的独家供应合作;在无人配送领域,它则与美团、新石器以及北美头部外送平台等国内外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最有潜力的方面则是具身智能,速腾聚创已与宇树科技等超过20家全球头部的具身机器人公司达成深度合作。
高工机器人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发生144次融资事件,总规模接近200亿元,行业玩家大多都在加速冲刺落地应用。不难预测,这种背景下,机器人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量仍有巨大想象空间。
正如速腾聚创CEO邱纯潮之前所做的断言,汽车是引爆激光雷达的第一个行业,但绝非唯一。机器人这片新蓝海,未来有望成为与车载业务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的巨大市场。
Robotaxi市场引领,抢占行业前沿应用领域
当下,车载领域还存在一个明显的市场变量——随着车企纷纷向L3及更高级别自动驾驶迈进,激光雷达的搭载数量也水涨船高,在消费者心中逐渐形成了“激光雷达越多,安全感越强”的普遍认知。
在技术要求最为严苛的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领域,速腾聚创正在淋漓尽致地凸显领先优势,同时抓住了一个正在跨越拐点的万亿级市场机会。
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邱纯潮曾分享,速腾聚创在多年前率先采用二维寻址技术开发的一款面阵激光雷达(即E1平台),在2022年发布时因市场时机未到而无人问津。然而从去年开始,随着L3/L4级别车型规划的提速,这款产品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被众多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大量定点。
“L3是很关键的节点,”邱纯潮之前解释,“它不仅仅是一个体验问题,还叠加了车企是否为安全负责的问题。到了L4阶段,这个问题就更加关键。”
站在车企的立场上,既要考虑消费者对行车安全的接受度,也要考虑系统整体运营的安全边际,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时代的安全气囊”,自然需要提升到合适的数量级去配置,毕竟最终为安全负责的是车企。
正是基于这种对极致安全的需求,速腾聚创的数字化产品组合正快速成为新一代Robotaxi车型的首选配置。
其E平台下的第一款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E1,已成为行业唯一量产选择,获得了全球8家头部企业的正式定点,比如滴滴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Robotaxi车型就搭载了6颗E1;而年初发布的EM平台下的超长距主激光雷达EM4,则凭借超500线的顶级性能,斩获多家头部客户定点,包括北美客户。
“EM4+E1”的黄金组合,已与全球8家头部客户完成量产验证,接近成为新一代Robotaxi的标配。邱纯潮表示,预计今年E平台系列产品的出货量将会达到六位数。
数据显示,速腾聚创已与全球超过90%的L4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合作伙伴的新一代Robotaxi车型均搭载了多颗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并已陆续开启路测或计划于年底量产。在全球范围内,Uber等出行平台也已将速腾聚创的多个合作伙伴纳入其商业化运营网络。
这种深度绑定头部玩家的策略,让速腾聚创牢牢占据了Robotaxi这一高价值赛道的中心位置。
自研芯片超前锁定竞争力,技术代差扩大优势
业绩的持续向好,根源在于速腾聚创在技术上构建的“代差”优势,以及其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判断与战略投入。
激光雷达的竞争,最终将落到芯片层面。从手机芯片到电脑GPU,芯片往往影响着最终产品核心的性能边际和成本边际。业绩会上,邱纯潮表示,没有全栈芯片自研能力,靠组装或依赖公版芯片,很难突破性能与成本的双重瓶颈,最终面临的将是芯片级代差。
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速腾聚创早期坚定投入芯片研发的策略正在带来突破性回报。
其自研的SPAD-SoC芯片,相比传统方案能大幅精简系统、降低功耗,并让激光雷达性能遵循摩尔定律不断提升。这种芯片级的领先,直接体现为产品的断代优势。
以EMX为例,作为基于EM平台打造的真192线车载高性能数字化激光雷达,它之所以在一季度发布后就迅速在多个客户多轮招标中大获全胜,半年内斩获大量头部重点客户的定点,包括某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首批项目的32款车型独家供应,就是因为它具备极致性能和简洁成本设计。
邱纯潮认为,正是新架构和芯片的共同作用,让EMX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突破了性能的瓶颈,能轻松做到192线甚至更高分辨率,相比传统64线激光雷达,智驾系统更早探测到小物体的能力,这满足了行业变革中对安全更严苛的需求。如果车企精打细算,最终大概会发现,即使从保险的角度去计算,激光雷达的事前投入也是完全值得的。
此外,在速腾聚创“AI+机器人”战略下,它的研发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今年推出的机器人视觉新品类ActiveCamera,旨在以“Allinone”的方式,解决机器人高精度的感知、建图、定位乃至抓取需求。
从推出超级传感器AC系列,到研发具备20个自由度的灵巧手,速腾聚创正试图打通从感知到操作的全链路,为柔性生产、家庭服务等场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宏大愿景的实现,又离不开汽车产业所建立的强大供应链基础,它使得核心部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性能的快速迭代。
总体来看,速腾聚创的Q2财报实际对应着一条清晰的价值成长路径:以车载ADAS业务为坚实基础,抓住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巨大机遇,同时在技术最前沿的Robotaxi市场确立领导地位。这一切的底层支撑,是其长达数年投入所换来的数字化与芯片技术的深厚护城河。
目前,速腾聚创下一代数字化芯片正在秘密研发中,进展顺利,再加上EM平台逐步临近的全面上量,速腾聚创预计市场需求将从今年三季度末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并持续至明年一季度;今年Q4到明年Q1还会迎来机器人领域产品的交付高峰。
研发创新与商业化产出的良性循环效应越发显现,速腾聚创正持续引领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迈向更智能、更普及的未来。
$速腾聚创(HK|02498)$
证券时报
2025-08-23
时代周报
2025-08-23
格隆汇
2025-08-22
格隆汇
2025-08-22
格隆汇
2025-08-22
格隆汇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