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2 23:56:37
(原标题:暗示降息,鲍威尔点燃市场|全球财经连线)
南方财经记者 李依农 周蕊 上海、纽约报道
在全球金融界瞩目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终于释放出关键信号。
作为其任期内最后一次“压轴演讲”,鲍威尔暗示美国经济可能需要降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22日,鲍威尔在年会上指出,美国经济在高关税与收紧移民政策背景下仍展现韧性,但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增长已出现显著放缓。他表示,尽管通胀仍受关注,但就业市场风险上升可能使美联储在9月降息。不过他同时强调,美联储仍需谨慎行事。
市场迅速给出反馈,将此视为九月降息的强心剂,美股三大指数在讲话期间集体上扬。
但事实上,鲍威尔的表态并非是急于大幅宽松的“鸽派”,也不是完全坚持紧缩的“鹰派”,而是一种“谨慎中透灵活”的姿态。他试图在经济放缓与政治压力之间,为美联储寻找一条平衡路径。
“鲍威尔正处于非常艰难的处境,一方面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并未完全符合降息条件,另一方面却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Brendan Ahern在接受南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经济学家Philip Wyatt则在采访中向南方财经指出,“美联储可能在9月会议上正式启动降息进程,这一决定不仅影响美国,也将影响亚洲市场。”
鲍威尔面对的不是单纯的经济命题,而是一场复杂的政治与市场博弈。他既要稳住市场信心,又要顶住外部施压。
Brendan Ahern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不断向鲍威尔及其他美联储成员施压,要求尽快大幅降息,并试图安插更多鸽派人士进入决策层。
“通胀仍然高于2%的目标,劳动力市场也相对稳健,这并不是典型的降息条件。在特朗普的施压下,美联储如果妥协,美元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从而加速外国资本流出美国市场。”Brendan Ahern强调。
事实上,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此前直言,从模型推算来看,联邦基金利率至少应比当前的 4.25%~4.50% 区间低1.5个百分点。而特朗普更是屡次公开表态,要求美联储在短时间内迅速降息 3个百分点。
政治压力前所未有。
“鲍威尔的任期将在明年年初结束,而特朗普一直在催其提前离任”,Philip Wyatt解释道,“几个月前出台的‘大而美法案’带来了大规模的财政开支,需要通过债券融资,这也使得美联储承受更多政策层面的隐形压力。”
因此,即将到来的9月议息会议,可能成为近年来最具争议的一次会议。鲍威尔面对的不只是经济难题,更是一场政治与市场的博弈。
从最新数据来看,美联储的“耐心”确实正在遭遇考验。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劳工部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人数7.3万,低于预期,失业率小幅上升至4.2%。同时,5月和6月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被大幅向下修正。这一疲软数据被不少经济学家视作潜在衰退信号。
与此同时,通胀水平依然偏高。7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高于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部分官员担心,今年加征的关税将进一步推高消费价格,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这更像是“一次性冲击”,而非通胀持续走高的开端。“我认为,市场已为适度的通胀上升做好准备和定价,同时也对经济‘软着陆’抱有预期。”
在Philip Wyatt 看来,比起通胀,眼下的劳动力市场才是美联储关注的重中之重。“我们正进入一种‘工资表衰退’,而不是传统的失业衰退。目前的低失业率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上升,也不会阻止美联储降息。”
换句话说,眼下的低失业率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按兵不动,也可能是推动9月启动降息的关键因素。
Philip Wyatt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并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二季度累计降息约100个基点。“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比如劳动力市场异常或通胀数据完全背离预期,否则降息不会推迟。”他补充道,考虑到经济已开始放缓,美联储可能需要比以往更加灵活,以及时应对经济变化。
不过,对于亚洲的经济与资本市场而言,美国的降息或将成为积极的力量。
Philip Wyatt 分析称,中国和印度之外的许多小型开放型经济体高度依赖贸易,降息有助于缓冲下半年出口放缓的压力。“亚洲的通胀压力并不大,各国央行早已获得降息的‘绿灯’。”
他指出,2025年或将呈现“前强后弱”的增长格局,上半年表现亮眼,但下半年受出口放缓影响动力减弱。与此同时,大型内需驱动型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仍有足够政策空间维持增长。
他进一步补充道,这对投资者意味着,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行,股票投资则需要更谨慎筛选,尤其关注高分红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总之,亚洲有大量投资机会”,Philip Wyatt 称。
鲍威尔的讲话,传递的不仅是利率方向的线索,更是一种复杂处境的写照:经济趋缓、通胀胶着、政治施压交织在一起,让美联储的每一步都格外艰难。对全球投资者而言,盯住美联储的政策动作之余,更要关注美元波动、资金流向,以及亚洲市场的新机会。
观点
2025-08-22
观点
2025-08-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观点
2025-08-22
观点
2025-08-22
观点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