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财经
2025-08-22 23:15:31
(原标题:净利降超7成!“瓜子大王”“嗑不动”了)
上半年,洽洽食品因原料涨价等因素致利润骤降七成,公司当前正借冰淇淋与魔芋等寻第三曲线突围。
归母净利润下滑超七成
2025年半年报显示,洽洽食品实现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归母净利润为8864.16万元,同比下降73.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09万元,同比下降84.77%。
实际上,这种下滑态势自2024年第四季度就已显现,当季公司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下滑24.79%。进入2025年,公司仍延续下滑态势,一季度归母净利润7724.78万元,同比下跌67.88%。
其中,作为洽洽食品的支柱业务板块,葵花子业务已显露增长疲态。今年上半年,葵花子业务营收17.72亿元,同比下降4.45%,占总收入的64.39%。尽管洽洽食品曾推出臭味系列、茶系列等十余款创新口味,但未能在业绩提升上有明显作用。
业绩下滑与原料涨价有关
洽洽食品把利润滑坡归咎于原料价格的持续攀升,其中尤以葵花籽最为典型:2024年9月下旬,内蒙古主产区遭遇连绵阴雨,霉变率飙升,符合公司质检标准的可收储量锐减,价格应声而涨。巴旦木则因全球供需失衡、腰果因产业周期叠加极端天气,也同步抬高了采购成本。
事实上,“原料贵”对洽洽来说早已不是新闻。早在2023年半年报里,葵花籽涨价就被列为净利下滑的首因,之后几乎成为财报里的高频词。
为了对冲成本,洽洽这几年对葵花子系列多次提价:
2018年,香瓜子等8个品类上调6%–14.5%;
2021年,整体再涨8%–18%;
2022年,继续小幅提价约3.8%。
此后,公司再未公开宣布涨价。业内普遍认为,在竞品环伺、消费者对价格愈发敏感的大环境下,继续提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从财务数据看,提价并没有带来期待的“止血”效果。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依次为31.96%、26.75%、28.78%。虽然2024年看似回暖,但季度曲线却一路下坠:一季度还能守住30.43%,到四季度已回落至28.78%。进入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上半年毛利率“跳水”至20.31%。
寻求第三增长曲线
除了成本问题,渠道结构调整也面临难题。目前洽洽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仍为线下销售,电商营收增长较慢且毛利率较低。
财报显示,洽洽食品电商渠道的营收占总营收的16.38%,较上年增长24.79%,毛利率为15.75%。近三年来,洽洽食品的电商销售的营收占比一直维持在10%左右,而洽洽食品的重要竞争对手三只松鼠的线上销售的比例则接近7成。
近年来,随着瓜子市场增长见顶,洽洽食品自2017年起向坚果品类拓展。随着坚果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洽洽食品又开始寻找新的第三增长曲线。洽洽食品董事长陈先保曾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未来的中短期策略还是聚焦在坚果、瓜子,同时第三大品类正在孵化中。”
近期,洽洽食品把瓜子仁做成了冰淇淋,在电商和线下同步开卖。在淘宝官方旗舰店,60克规格的洽洽瓜子仁冰淇淋,18袋优惠后123.2元,折算下来每支约6.84元。相比之下,伊利等品牌的果仁雪糕普遍定价2~5元,洽洽在价格上并无优势。
除了冰淇淋,洽洽今年还把魔芋零食拿到海外试水。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6月起已向部分海外市场小批量投放魔芋新品,初步反馈不错,接下来会逐步引入国内线上平台及重点城市线下渠道。
回顾其多元化之路,早在2008年洽洽就推出“怪味U”豆类小食、“咯吱脆”薯片,并通过并购江苏洽康杀进调味品赛道,可惜均未掀起水花。今年上半年,除瓜子外的其他品类收入占比仅11.05%,仍未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对于下半年,洽洽提出三大方向:一是继续扩充品类、升级体验、优化渠道,带动销售;二是通过供应链改造与成本管控双轮驱动,实现降本增效;三是深化组织变革、强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激活团队战斗力。
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公司短期需求及成本双重承压,中长期仍看好公司走出困境,实现多品类驱动增长。产品端,公司根据渠道特性调整产品结构,丰富性价比品类供给、加强小品类推广,近期东南亚魔芋产品已经上市。渠道端,公司持续推进百万终端建设,突破弱势市场,加大零食量贩、会员商超、海外等布局,期待下半年收入转正,利润率稳步修复。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3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3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3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3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3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