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厌学到复学|03 家庭系统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21 07:45:49

(原标题:从厌学到复学|03 家庭系统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当家长们焦虑地讨论“如何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不是被道理“讲”出来的,而是被家庭氛围“养”出来的。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孩子的学习动力,也深深扎根于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之中。其中,控制型、放任型、焦虑型三种常见的教养模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一、控制型家庭:“我为你好”的枷锁

“你必须考进前10名,不然这个周末就别想出门。”

“我已经给你报了奥数班,别管喜不喜欢,学就对了。”

控制型家长的核心逻辑是,“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你照做就行。”他们习惯用命令、奖惩甚至威胁来“推动”孩子学习,将自己的期待强行套在孩子身上。表面上看,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或渴望奖励而暂时努力,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的破坏性显而易见:

孩子会失去“自主感”,学习变成了“为父母而学”,而不是自己的事。当内在动力被外在控制取代,一旦奖惩消失或者失效,孩子就会完全失去方向——就像被牵着走的木偶,线一断就只能原地打转。

容易滋生隐性反抗,有的孩子会用“磨洋工”“假装努力”来应对控制,比如坐在书桌前却偷偷玩手机;有的则会在青春期彻底爆发,用“故意考砸”来对抗父母的权威。

有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产生扭曲,他们会认为“只有考得好,才值得被爱”。一旦成绩波动,就容易陷入“我没用”的自我否定,这种心态比成绩下滑本身更伤人。

二、放任型家庭:“不管你”的隐形伤害

与控制型相反,放任型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我们不管。”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忙碌疏于关注,也可能秉持“快乐就好”的理念,对孩子的学习完全放手:

孩子放学回家没人问作业,考试成绩好坏也没有人关心;

家庭里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氛围,父母要么各自刷手机,要么频繁应酬,很少在孩子面前谈论学习或者成长;

有的孩子说,自己爸爸是做生意的,张口闭口就是赚了多少钱,给自己花了多少钱,自己考试失败,或者被同学欺负了,没有人可以商量想办法,父母觉得给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办了转学上了培训班,剩下的“你自己解决”吧。

这种“看似自由”的模式,其实是将孩子推向了孤独的战场。孩子需要的“自主”,是在被关注、被支持基础上的独立,而不是彻底放任的“自生自灭”。

放任型家庭的孩子会感到“不被重视”,觉得“父母不在乎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所以他们不管我”。这种被忽略的感觉,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毕竟,连最亲近的人都不期待,自己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放任型家庭的孩子也难以养成规则和边界意识。学习需要一定的自律,而自律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引导。放任型家庭里,孩子很难建立时间管理、任务规划的意识,容易被游戏、短视频等即时快感吸引,逐渐荒废学业。

三、焦虑型家庭:“我的不安,变成了你的压力”

“你看隔壁小明,这次又考了第一,你怎么就不能争点气?”

“现在就业这么难,你要是考不上好大学,以后怎么办啊?”

焦虑型家长的特点是,把自己的担忧和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并用“提醒”的名义传递给孩子。他们并非不爱孩子,只是被“孩子未来会失败”的焦虑裹挟,忍不住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甚至用负面预期吓唬孩子。

在焦虑型的家庭里,孩子的焦虑被“过度唤醒”,变得敏感、紧张,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比如一到考试就失眠,一遇到难题就心慌——不是因为题目太难,而是怕“考不好会让父母失望”。

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被“干扰”。焦虑型家长常常把“学习”和“生存压力”直接挂钩,比如“学不好就找不到工作”“考砸了人生就完了”。这种沉重的联想,会让孩子没办法专注于知识本身,反而被“失败的后果”吓住,越想做好越做不好。

“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孩子很容易习得父母的负面思维,父母的焦虑本质是“对未来的灾难化想象”,孩子长期耳濡目染,会学会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完了”,遇到困难就先想到“我肯定不行”,这种心态恰恰是学习路上的最大障碍。

孩子的学习动力,本质是“我想学好”的内在渴望。这种渴望不需要刻意“激发”,只需要被保护——不被控制磨灭,不被放任冷却,不被焦虑压垮。

真正滋养动力的家庭模式,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

既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让他们参与制定学习计划,也设定清晰的边界,比如“作业完成后才能玩手机”;

既关注孩子的成绩,更在意他们的感受,比如关心孩子“今天学习累不累”,而不是只问“考了多少分”;

既承认学习的重要性,也告诉孩子“即使暂时做得不好,你依然值得被爱”。

让孩子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的,从来不是父母的催促或威胁,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相信:“我可以做好,我值得被期待,我的努力有意义。”而这份相信,只能在充满理解、支持与安全感的家庭里,慢慢生长。

(韩明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