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副行长司亚东低调上任!保定银行利润腰斩后,国资主导如何破局?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8-16 11:38:00

(原标题:副行长司亚东低调上任!保定银行利润腰斩后,国资主导如何破局?)

【来源:机构之家】

8月15日,一则保定银行管理层批复,浮现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根据河北金融监管局批复内容(《冀金复〔2025〕242号》)显示,司亚东被核准为保定银行副行长一职。

图片系监管批复司亚东副行长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银行此前并未发布聘任司亚东副行长公告。仅在此一纸批复之后,其进入大众视野、跻身核心高管层,可谓“低调”入局。

由分支机构一把手升任,“一正N副”再添新鲜血液

与司亚东“低调”入局相对应的,则是其仍保持“低调”的信息。考虑到官方并未披露其简历信息,市场对这位新任副行长并不熟悉。不过机构之家在梳理过往报道中,倒是见到一些端倪。例如,就在今年6月16日,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企业联合会任职名单中,司亚东以保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行长身份赫然在列,这同时也印证了其内部晋升路线,并非空降,即由分支机构一把手受重用提拔而至。

图片系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企业联合会任职名单部分截图

而过往的表彰也体现司亚东在行内认可。例如2024年7月保定银行公众号发布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包括长城支行营业室被市委机关工委命名为“共产党员先锋岗”,定州支行党支部、涿州支行党支部被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而在个人层面,司亚东、张立鹏、张艳君和布永涛分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司亚东入局之前,保定银行管理层架构正经历从精简到复杂,甚至是略显臃肿的地步。

在2020年及以前,该行除了董事长张英莉外,行长层面仅有正副手雷俊杰、郭俊段,极度精简单薄。2021年,保定银行高管层历经了大换血,其中不仅迎来新任董事长李建树、行长陈桂兰,同时还增添了一大批副行长及行长助理等,高管人员猛增至十多位,其中副行长刘惠仙、阴亮、王林芳、行助辛成军等均在2021年高管增添潮中走马上任。根据该行最新披露的2023年年报,其已形成“一正五副三行助”的行长梯队格局,此外,高管设置中还包括首席信息官、首席风险官。

这其中,行长陈桂兰主持全面经营工作,并分管计财、金融投资等;刘惠仙则作为常务副行长分管办公室、网络与宣传和网点建设。此外,四位副行长还包括阴亮、王林芳、王震和王力,分管业务涵盖对公及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授信与资产保全等。不过,核心高管中,三位行助辛成军、李纪征、张融,以及首席信息官杨江明、首席风险官杨振环则却主要负责配合协助相关工作,基本上是作为多位副行长工作内容的补充。

图片系保定银行高管层设置情况

资料来源:2023年年报

利润滑铁卢后年报“雪藏”,求变引国资增实力

从经营表现来看,随着过去几年保定银行历经业绩压力,尤其是盈利规模腰斩,其在市场中也渐显“沉默”。正如此前所提及,该行最新披露的年报,仅停留在2023年。如今2025年已过去一大半,其2024年成绩单仍迟迟未发布,实属业内少见。

从过去多年经营表现来看,保定银行收入端整体呈现波动态势,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29.6亿元、26.9亿元、29.7亿元和25.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6%、-6.1%、10.5%和-13.4%。在盈利端表现可不止“波动”那么简单了,用“大滑坡”来衡量或更为准确:过去的2020年至2023年,其净利润规模从10.7亿元下降至4.8亿元,已经腰斩,期间年度降幅分别为10.8%、28.4%、22.9%和19.0%。

图片系保定银行2020年至2023年收入和利润表现(亿元)

资料来源:wind

盈利情况迅速恶化,或许是该行不得不“雪藏”年报的重要考量,但这也让市场不得不担心2024年经营表现实际更是超预期的低迷。复盘保定银行多年年报中可见,其盈利下滑主要源于两大成本高企,从而对盈利端产生侵蚀。

一、从管理成本来看,过去多年该行管理费用保持刚性上升趋势,在收入中占比不断上升:从2020年的25.9%,逐年上升至2024年的44.7%。成本收入比指标已远超监管红线。这其中,略显臃肿的管理层架构即是其中折射:对于一家目前仍未达2000亿资产规模的中小型城商行,核心高管数量高达十多位是否有必要?

二、信用成本方面走高:这与该行近几年资产质量趋弱息息相关。截止2024年末,该行不良率、关注率分别高居2.52%、4.40%,不仅远高于城商行同业,且分别较2020年提高56BP、326BP,尤其是关注类贷款中积蓄了大量潜在风险资产。从年度拨备计提在收入中占比来看,因而从2020年的26.4%提升至2023年的37.2%。 

图片系保定银行过去多年管理及信用相关成本在收入中占比(%)

资料来源:wind

作为区域城商行,保定银行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绑定,两者也是相辅相成。或许是看到该行近几年的窘境,地方国资出手相助。在历经多次增资扩股之后,2024年底,保定银行注册从40亿元增至52.7亿元,国有股权占比从 41.94% 跃升至 80.32%,保定市财政局成为第一大股东,保定银行正式由“国有参股”转变为“国有绝对控股”;今年7月更是增厚注册资本至59.8亿元,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资大幅入场增强话语权,如今的保定银行如何破局?答案或已跃然纸上。在重要国有股东帮助下,该行需坚定不移“向内求”,做好风控管理,改善经营效率,从而增强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作为城商行深耕并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做好一系列信贷支持工作,进而扭转颓势并推动稳健经营。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