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用好消费贷贴息应打好“组合拳”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15 19:30:41

(原标题:用好消费贷贴息应打好“组合拳”)

张林/文  8月12日,财政部等三部委印发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政贴息相当于对特定消费主体和消费贷款实施的定向降息,有助于降低消费领域的融资成本。

提振消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这一系统性工程中,财政政策的角色非常重要。它是更倾向于公共投资还是更倾向于家庭保障,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政策选择。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思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出更显著的“投资于人”以及“民生支持”倾向,更注重直达家庭与个人。比如,推出国家育儿补贴,这是首次以现金补贴方式大范围直补家庭开支;当前对消费贷款的贴息政策,也是首次中央财政对消费贷款进行定向补贴。

由财政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居民消费,释放了政策信号和暖意,但也不宜过度解读消费贷贴息的政策效果,比如认为消费贷贴息可以取代以旧换新,或者认为该政策将撬动超万亿元增量消费等。

从政策落地规则上来看,以旧换新补贴的是消费品本身,而消费贷贴息补贴的是信贷工具,且消费贷贴息在适用期限、使用条件和使用限额方面做了诸多限制,相比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力度偏小,所以,认为消费贷贴息能够替代以旧换新政策的解读可能是偏颇的。

从消费贷款与新增消费之间的关系来看,也很难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如果将住户消费贷款同比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就会看到消费增速变化更为基本,也就是说,在消费市场活跃时消费贷款往往会随之增长,但消费贷款增长却并不一定能拉动消费规模上行。

这是因为,消费贷贴息带来的融资成本下行,可能也不会显著改善边际消费倾向。2022年以来,样本银行金融机构的消费贷平均利率从6%逐年下行至3%,虽然利率减半,但同期住户消费贷款的同比增速却从2022年开始出现显著下行。特别是对于汽车等大额消费品而言,买与不买,3000元的贴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另外,消费贷贴息政策在理论上会提高金融机构加大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这也是一条提振消费的间接途径,但由于目前政策对于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相对狭窄,在实际效果上可能也会有所削弱。

具体而言,消费贷贴息的年息贴息比例是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目前消费贷的利率约是3%,那么在贴息政策的支持下将降至2%。在贴息流程方面,财政部门按经办机构预估的贴息需求向省级财政预拨资金,经办机构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承担的贴息部分。简单而言,经办机构可以利用2%的利息销售消费贷款产品,但依然能获得3%的利息回报,这有利于激励经办机构扩大消费类信贷的投放力度。

因此,消费贷贴息政策对政策覆盖范围内的贷款经办机构形成了显著的利好,它主要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但是,这对政策没有覆盖的地方性银行、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却构成了一定的不对等竞争,这些机构的消费信贷投放能力或将受到间接拖累。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政策覆盖的金融机构应当有所扩围。

当然,消费贴息政策只是提振消费多项政策中的一项,今年以来政策还设立了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约1000亿元育儿补贴补助资金预算。在财政收支紧平衡以及财政纪律日益严格的当下,未来财政政策大概率还是以审慎扩大支出为总基调,不会大开大合。

对居民部门而言,目前在本轮债务出清过程中仍处在去杠杆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费并非易事,消费贷贴息政策会成为“喂饱骆驼的第一根粮草”吗?我们认为,要让政策效果达到预期,重要的是多管齐下,用好包括消费贷贴息在内的“组合拳”。

(作者系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