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职工社保参保下沉需要新体制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8-15 19:21:08

(原标题:职工社保参保下沉需要新体制)

聂日明 /文 最高人民法院8月1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及典型案例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协议无效,并支持劳动者据此向用人单位索取经济补偿。部分公众将《解释二》误解为全面强制缴纳社保的新规,一时间引发热议。

需要澄清的是,《解释二》并非新规。早在2010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就明确规定,职工应当参加五项基本社会保险,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和职工必须依法缴费,任何协议均无权免除社保缴纳义务。然而,法律要求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仍有相当比例的劳动者处于受雇但未参加职工社保的状态。

未参保人群规模有多大?我们先来看职工社保的参保率。城镇职工是指在城镇单位就业的劳动者。自2005年以来,中国城镇职工社保覆盖面迅速扩大:2005年,城镇职工在职参保人数1.3亿,参保率46%;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升至82%,对应3.87亿在职参保职工。

从数据看,中国职工社保参保人数增长迅速,覆盖范围扩展很快,参保率已相当高,这与公众普遍认知存在明显差异。在舆论传播中,未缴纳社保的人群规模依然被认为较大,企业不缴或少缴社保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这是因为,参保不等于缴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援引人社部数据,2006年至2015年间,职工养老保险遵缴率(缴费人数占参保人员的比例)从89.98%下降至80.25%,即每5名在职参保职工中约有1名未缴费。这些人办理过参保登记并曾经缴过费,但现在中断缴费,可能是他们不在岗,也可能是在岗,但所在企业未缴费。

另外,尽管职工社保冠以“城镇”之名,但无论劳动者是否为农村户籍,或用人单位是否位于农村地区,都需缴纳职工社保。根据2015年小普查数据,当时约10%的参保职工居住在农村,20%居住在县镇地区。2024年相较2015年,在职参保职工增加1.25亿,但同期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仅增长了6400万,这意味着职工社保在下沉的同时,可能有更高比例的农村和县镇居民被纳入职工社保。由于这部分人群有更大的比例是非正规就业,社保中断缴费的概率更高,这导致参保但未缴费人群规模的上升。

为何企业参保却不缴费?职工社保覆盖下沉面临哪些难点?职工社保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地区下沉时,人群的工资水平较低,个人和单位缴费占企业用工成本比重过高。因此,覆盖越下沉,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越低。尽管各省市已经采用全口径平均工资计算社保基数,但据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2年的数据,各省实际平均工资水平比官方公布值低20%—30%,仅少数地区差距在一成左右。同时,职工工资中位数比平均值低约20%,约1/3的受雇劳动者工资低于平均工资的60%。

 各省社保最低缴费基数大多超过当地最低工资的2倍,而处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劳动者就占总量的25%。根据2019年数据,城镇单位就业(非私营与私营)仅占就业总量的3/4,其余为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后者占比近年有所上升。这意味着社保覆盖下沉将使部分员工的缴费基数高于实际工资,缴费负担较重。职工社保本为社会保障,但现收现付模式及较高的待遇享受门槛(如最低缴费年限逐渐延长到20年、缴费基数不得低于社平工资60%等)对中低收入群体造成较大经济压力。这是职工社保覆盖进一步下沉的主要障碍。

显然,职工社保的广覆盖与高缴费标准难以兼得。将所有受雇劳动者纳入社保缴纳轨道的初衷是好的,但恐怕会令中小微企业承压,导致部分就业向非正规就业转移。

2010年之前,上海、深圳等地进行过多元化社保的实践,社保体系有多条轨道。这意味着受雇劳动者在职工社保以外,还有缴费水平较低的层次可选。2010年之后,这些轨道逐步合并,形成目前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轨模式。这种模式更利于管理,也能避免企业就低不就高,保障劳动者利益,但其分层和灵活度不足,客观上带来新的问题——对部分企业和人群来说,缴费标准还是高了。

因此,社保覆盖要继续下沉,就需要设计更适宜的新体制。总体而言,要扩大覆盖率,需大幅降低缴费基数下限和费率水平,下限至少要低至最低工资,考虑到中国的发展水平,养老总费率至少要降低到15%。同时平衡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合规要求,逐步要求自雇非农劳动者参保,以减少企业跨体制套利的动机。广覆盖与低缴费水平必然要求社会保险的分层,社保覆盖率的提高不可能只靠一部法律、一个解释就可以实现,需要从长计议。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