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源媒汇
2025-08-14 19:00:04
(原标题:阿里弃子漱玉平民,遭大股东们轮番套现)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在药房行业减持潮中,又新增了一家企业的身影。
日前,上市药房漱玉平民发布公告,实控人李文杰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805万股,占总股本2%,原因系个人资金需求。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三个月前,即今年5月,漱玉平民第二大股东秦光霞刚公告拟减持不超过3%。如今实控人李文杰再抛2%减持计划,三个月内两大股东合计拟减持5%的股份。
除了漱玉平民,近期多家上市连锁药企密集披露了减持计划。老百姓、大参林、益丰药房的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均在近三个月内披露了相应减持计划,减持比例在2%-3%不等。在这场上市药房减持潮中,从头部企业到区域龙头无一幸免,减持主体涵盖控股股东、高管及重要股东等。
然而,如此密集且大规模的减持,很难单纯用“自身资金需求”来解释。要知道,减持潮恰逢行业深度调整期,控股股东与核心高管却接连套现离场。
01
药房行业泡沫破裂
漱玉平民的发展始于1999年,其前身为济南漱玉保健品有限公司。
2002年5月,漱玉平民大药房首家门店正式开业,标志着其正式踏入医药零售领域。早期,漱玉平民凭借平价惠民的经营理念,在济南西门开设的第一家门店便吸引了大量顾客,成为齐鲁大地平价药房的开拓者,迅速在区域市场崭露头角。
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药零售领域,打破了公立医院药房的垄断格局。而2017年“医药分离”政策的推进,更为零售药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推动处方药外流,让零售药房获得了更多处方药品业务,漱玉平民顺势加快扩张步伐,2016-2020年通过十余次并购纳入300多家门店。这家区域药房,正是依托这一政策红利,将业务触角从山东核心区域向周边延伸。
2021年7月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漱玉平民获得了更雄厚的资本支持,扩张节奏进一步提速。截至2024年底,漱玉平民已在山东、辽宁、黑龙江、福建、河南、甘肃等地区布局了9035家门店,直营门店达4438家,加盟门店为4597家,构建起了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络。
在快速扩张的强劲势头下,漱玉平民的营收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2016年漱玉平民的营收尚不足20亿元,而随着门店数量从几百家飙升至数千家,2021年上市时公司营收已突破53亿元。到了2023年,营收更是接近92亿元,7年间实现了超4倍的增长。
事实上,在漱玉平民疯狂扩张的进程中,并非只有它一家在跑马圈地。整个药房行业在政策利好、资本助推及市场需求增长的刺激下,开启了一场全国性的扩张竞赛。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等头部企业纷纷发力,全国的药房门店数量到2024年已经多达70万家,较2020年的59万家增长近两成,市场逐渐从蓝海转向红海。
另外,医保统筹力度加大导致个人账户资金缩水,削弱了消费者在药房购买非处方药、保健品的能力。而处方药外流推进缓慢,医院仍掌控大部分处方资源,药房核心增量业务受阻。医药电商凭借流量与价格优势分流年轻客群,线下药房传统优势被逐渐弱化。
此前在政策红利与资本追捧下,药房行业陷入盲目扩张,门店数量远超市场实际需求,产业过剩的危机早已暗藏。近两年随着多重压力叠加,行业长期疯狂扩张积累的泡沫终于开始破裂。
在此背景下,漱玉平民的业绩颓势逐步显现:2024年半年报中,公司净利润已出现大幅下滑;到了三季报,净利润直接转为-0.13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在季度业绩中出现亏损,经营压力暴露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在漱玉平民中报显示利润大幅下滑、三季报尚未披露亏损之际,公司的大股东便已启动了减持。
02
大股东频频减持
率先卖出的大股东,是阿里健康。
2018年6月,阿里健康以4.54亿元认购漱玉平民3408万股(每股13.33元),持股比例达9.34%(后因新股发行从9.34%稀释至8.47%),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
彼时,阿里健康希望借助漱玉平民在山东密集的线下门店网络,打通线上流量与线下服务的闭环;而漱玉平民则渴望依托阿里健康的数字化技术能力,优化采购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并通过淘宝、支付宝等流量入口拓展线上售药渠道。
此后,漱玉平民的O2O业务销售额稳步增长,线上业务占比从2019年的2.19%提升至2024年的12.94%。不过,这一占比在整体营收中仍处于较低水平。
双方合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O2O业务协同的深度与供应链优化的效率均未实现当初设想的突破,叠加2024年药房行业整体下行、漱玉平民业绩持续恶化等多重因素,阿里健康对这笔投资的信心逐渐减弱,最终在2024年9月末披露了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不过,这3%的股份并未全部减持。截至2024年12月,阿里健康累计减持了1.75%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减持的综合成本约为12.74元/股,相较于2018年认购时13.33元/股的成本要低4.43%。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在阿里健康披露减持计划两个月后,实控人李文杰的一致行动人漱玉锦云和漱玉通成迅速跟进,于2024年11月披露拟减持2%股份的计划。从实际减持情况看,最终减持1.83%,套现9729.60万元。
此后,2025年5月,漱玉平民第二大股东兼法人代表秦光霞,披露拟减持3%股份的计划,后续实际完成了3%的减持,套现金额为14184.23万元。若李文杰此次拟减持的2%股份全部完成,上述四笔减持累计涉及的股份比例将高达8.58%。
这背后,或许是大股东们在行业承压时选择“落袋为安”,但在企业面临经营压力时,他们不是与公司共渡难关,反而通过减持抽离资金,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针对大股东减持是否传递出对公司前景的担忧,以及未来将如何应对行业价格战和市场份额争夺等问题,源媒汇向漱玉平民董秘办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资本可以抽身,但漱玉平民高悬的商誉暗雷,该由谁来买单?
03
高速扩张下的商誉暗雷
过去几年,漱玉平民凭借激进的扩张策略,门店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自2021年创业板上市后,漱玉平民的扩张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4年末,其直营及加盟门店数量合计已达9035家,与2021年末的3341家门店相比,总量近乎增长约2倍。
在行业扩张红利期,漱玉平民的激进开店策略,曾是拉动营收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直营店的日均坪效在2021年为51元/平方米,2022年还能微升至55元/平方米,新增门店不仅快速覆盖了山东及周边省份的下沉市场,更凭借密集的网点布局抢占了区域客流,成为业绩增长的直接推手。
然而,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漱玉平民直营店的日均坪效数据在2023年开始降至48元/平方米,2024年进一步滑落至45元/平方米。持续走低的坪效,直观反映出经营效率的下降。到了2025年一季度,漱玉平民的门店数量首次出现下滑,也从侧面暴露出企业盲目扩张后,在行业寒冬中的脆弱性。
曾经的扩张成果迅速转化为沉重包袱,商誉就成了漱玉平民潜在的暗雷。因部分并购标的业绩全面溃败,如辽宁天士力净利润对赌完成率仅31%,漱玉平民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损失4888万元,直接导致公司全年净亏损扩大至1.89亿元。
即便减值后,漱玉平民的商誉仍高达17.53亿元。到2025年第一季度,商誉虽微降至17.50亿元,但仍处于高位。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门店运营效率下滑,叠加2024年业绩亏损,未来若并购标的业绩持续不及预期,巨额商誉则有可能进一步减值,对业绩造成冲击,成为悬在漱玉平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资本的收割机轰鸣而过,阿里健康止损,实控人落袋为安,留给中小股东的,只剩商誉暗雷。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14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8-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