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不只是喝酒:青岛啤酒节抓住年轻人的“体验刚需”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8-10 00:35:36

(原标题:不只是喝酒:青岛啤酒节抓住年轻人的“体验刚需”)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李茉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当演唱会的荧光点亮夜空、当脱口秀剧场笑声漫过街巷,年轻人正以炽热的姿态拥抱线下。

这并非偶然,而是“体验经济”与“情绪价值”驱动下的消费变化——被压抑许久的社交需求与自我表达欲集中释放,让年轻人不再止步于“买商品”,更渴望“买体验、买共鸣、买参与感”。

在这一浪潮下,已走过35载的青岛啤酒节持续走红,逻辑愈发清晰:从风味创新到场景重构,青岛啤酒节早已超越啤酒狂欢的范畴,精准叩击年轻人“沉浸式体验、社交货币、情绪价值”的核心需求,成为充满生命力的消费场景。

1、产品即表达,啤酒节已成年轻人“社交硬通货”

在年轻人的消费决策中,“能否成为社交谈资”与“产品品质”同等重要。青岛啤酒节的产品创新,本质是将啤酒从“功能性饮品”转化为“社交货币”,实现消费价值跃升。

第35届青岛啤酒节现场,青岛啤酒原浆、纯生、白啤、黑啤、皮尔森、IPA等经典产品全方位覆盖年轻人的味蕾需求。

醇厚的原浆是老饕与年轻人的共同选择,社交平台上常能刷到独特风味的分享:清爽的纯生成了聚会欢庆的标配;自带花果香的白啤因“颜值与口感并存”,成为年轻女性拍照发朋友圈的热门;焦香的黑啤则凭个性风味,成为小众爱好者的社交话题。

针对Z世代“怕醉爱尝鲜、求新爱多元”的需求, RADLER系列以果汁调和出3%~5%低酒精度饮品,适配闺蜜小聚、加班解压等场景。“世界啤酒博物馆”式的全球风味矩阵,让年轻人能在朋友圈晒出“一天打卡多国风味”的“品鉴成就”,满足尝鲜与炫耀欲。

不止于此,产品更融入城市文化符号——四色罐印刻“山、海、城、节”元素,让啤酒成为青岛的“移动名片”。

正如阿K在社交平台写下的心情日记:“带罐印着栈桥的啤酒走在八大关,像在收藏这座城市的夏天。”这种“消费即收藏”的设定,让产品超越饮品属性,成为表达生活态度的载体。

2、打造“体验剧场”,把快乐喝进心里

事实上,年轻人对线下场景的需求,早已从“有地方待”升级为“有得玩、能互动、可沉浸”。第35届青岛啤酒节正通过场景创新,打造出让年轻人“愿停留、能投入、想分享”的体验剧场。

这里的细分场域契合不同群体的需求:金沙滩“啤酒游轮”承载情侣的“私密欢聚+海景打卡”,老城区“微醺疗愈空间”承接都市青年“下班后独酌解压”,崂山会场则以“年轻态”“时尚感”“沉浸式”为关键词,全新打造轻松惬意氛围。

深度打磨的场景让年轻人不仅喝到心仪的酒,更收获定制化的体验与情感满足——这正是不同兴趣的年轻人对青岛啤酒节高度认同的关键。

而充满活力的互动更让“喝进心里的快乐”具象化。正如小红书博主@云野摘星分享的:“在老城会场和NPC互动超有趣,跟着跳舞时动作太滑稽,把NPC逗笑到破防,还耐心教我,周围笑声一片,气氛超欢乐!”

3、从一时狂欢到长情陪伴,走到哪都能碰个杯

对年轻人而言,“喜欢”的终极表现是“融入生活”。

35年来,青岛啤酒节突破“短期节庆”边界,将“青岛啤酒节”元素植入日常,实现从“一时热度”到“持续惦记”的跨越。

与年轻人喜爱的品牌玩在一起:和乐事联名推出“啤酒味薯片”,让追剧时的味蕾也能关联节庆清爽;登陆中超、澳网等赛场,用“啤酒+体育”圈粉运动爱好者;携手敦煌文旅打造联名款啤酒,以国潮风吸引文化爱好者——“啤酒+X”的跨界逻辑持续输出新鲜感,让IP热度不断档。

更有“无边界”布局渗透日常:“Citydrink”模式让便利店、烧烤摊变身为“微型啤酒节”,下班买杯鲜啤就能带走节庆轻松;TSINGTAO1903啤酒吧遍布全国,成为感知啤酒文化的固定据点;100+城市联动、“海上嘉年华”邮轮活动,更让非青岛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过节”。

这种全域渗透,让青岛啤酒节从“青岛的节日”变成了“年轻人的共同记忆”。

4、结语

35年青岛啤酒节为何能让年轻人“年年赴约”,成为长盛不衰的消费IP?

答案在于其与年轻人对话方式的持续进化:用产品创新承载自我表达,以场景升级承接沉浸式社交,靠生态拓展融入日常。

正如《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所说,青年消费早已超越物质获取,转向“有用、有共鸣、有光”的价值追求,而青岛啤酒节正是将一杯酒的愉悦,变成了可触摸的情绪价值、可分享的社交记忆、可融入生活的习惯。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