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8-02 20:33:20
(原标题:周末大消息!国债利息将征税,影响多大?火速解读来了)
【导读】国债等利息收入增值税恢复征收,券商首席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事关债券利息征税,新政策来了!
8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公告显示,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次政策调整采用“新老划断”原则,对8月8日前已发行的相关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恢复征税,将对债券市场及投资者将产生哪些影响?后续还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基金君整理了多名券商首席观点解读如下——
税收优惠政策的使命已完成
可缓和财政收支压力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此次恢复征收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当前债券投资已颇具规模,“资产荒”背景下,国债、地方债等安全资产已经具有较强吸引力,税收优惠政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二是财政可能也有主动寻求资金结构调整,避免流动性过度沉淀在利率债内部的考量。
此外,熊园提到,此举也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以今年为例,仅考虑新增和到期续发债券规模,若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均按照新规缴纳增值税,粗略估算短期将带来337亿元的收入。中期来看,伴随新增债务规模不断扩张,则带来的税收收入将更加可观。
据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测算,随着旧债不断滚动续作,以及政府债和金融债的存量规模不断上升(目前133万亿元),后续利息增值税收入规模大致在千亿元左右。
从财政税制改革的视角看,政策正在从细节着手梳理当前的财税体系,将一些“不合时宜”的税收优惠剔除,提高财政的收入能力,缓和财政的收支压力。宋雪涛称,从“金税四期”全面落地、到对居民境外收入征税、再到对政府债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都是完善税收制度的一环,也都能助力财政收支自平衡。
对债券市场整体影响有限
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点评称,对债券市场加征税收,本质上对市场并不算利好。存量债券的收益没有增加,而新增债券的收益下降,最终大概率是以新券利率补偿式上行的方式来进行消化。整体来说,该消息短期创造了一定的交易机会,但长期看,对债券市场持中性态度。
宋雪涛则表示,对8月8日后新发的国债和金融债利息收入征收3%—6%增值税,会推动新发债券发行利率上行。静态视角来看,单独增税可能会带来10年期新券与旧券存在6—10个BP的利差空间。但这部分成本是由投资者和发行者共同承担,实际利率上行幅度不会那么明显。
本周五公告发出后,10年国债收益率短期上行后明显下行,收盘时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均下行了1个BP。这意味着部分投资者考虑到后续新发债券面临的税收压力,更愿意持有当前国债,市场买盘力量不弱。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由于新老划断,存量债券(老券)具有税收优势,新券(新发行国债等债券)与老券的利差可能走阔。由于对新券的定价尚未清晰,部分配置机构不排除会适度抢配老券,部分交易盘会对此展开博弈。同时,信用利差中枢可能会受影响小幅下移。
从大类资产来看,钟林楠表示,国债、地方债与金融债等债券品种的免税优势消失后,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税后收益下降,权益、贷款等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但考虑到债券本身还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与高流动性等其他优势,整体影响应该有限。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认为,未来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可能会迎来新老券的双轨定价。新老券或逐渐划分为两个板块,趋势上或有联动,但利率中枢或相对独立。此外,相较于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信用债的税收缴纳没有变化,性价比相应提升。
对权益市场来说,招商证券策略首席张夏团队认为,虽然恢复征收债券利息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利润,但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红利股相对债券的收益。
后续关注点:
央行政策、公募税收优惠变化等
此次政策后,钟林楠认为,还有两个方向值得进一步关注。一是从短期看央行后续的政策方向。恢复征税后,新券的吸引力下降,机构参与新券发行投标的意愿可能下降,新券发行成本可能升高。这一背景下,央行是否会增加流动性投放,进一步推动流动性宽松来对冲是观察央行视角下“合意”利率水平的重要线索。
二是从中期看债券投资的税收优惠是否会进一步变化。目前公募基金投资信用债、政金债等债券所获资本利得无需缴纳所得税,其他机构如银行自营、券商资管、理财等机构需缴纳25%的所得税。在“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的精神下,这些税收优惠理论上也有变化可能。
实际上,公募基金的后续税收优惠是否得以保持,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吕品认为,参考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的表述,“国债等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税,公募基金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价差又有税收减免优势,短期交易意愿也会更强,一些不免税的公司债等还可能对标免税的国债利率水平,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收益率的短期波动”。后续若有公募基金相关的税收政策出台,可能不利于债市的供需结构。
刘郁称,市场关于公募基金是否继续享受免税优惠的争议比较大。考虑到本次新规并未提及取消具体机构,公募基金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在短期内可能延续。银行缴税的确定性较强,可能会追加更大规模的委外投资。对于银行而言,若让公募基金代其配置,可享受增值税、所得税“双免”的优势。
另外,在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上,有业内人士指出,个人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中占比极低,叠加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收入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恢复征税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