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讯财经
2025-07-27 11:11:32
(原标题:蔡俊俊:怎么去寻找一个交易机会)
在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这类新题材里,散户最容易犯的错不是 “错过龙头”,而是 “追在高点、割在回调”。就像你说的,当个股出现长上引线 + 放量时,看似混乱的走势里,其实藏着资金 “多空博弈” 的密码,而缩量回调正是解开这个密码的钥匙。咱们结合这类题材的特点,拆透 “长上引线后如何找介入点” 的实战逻辑。?
第一步:看懂 “长上引线 + 放量” 的本质 —— 不是终点,是分歧的开始?
在智能网联汽车这类刚冒头的题材里,长上引线往往不是 “见顶信号”,而是 “资金试盘” 的痕迹。比如某家拿到牌照的运营企业,突然拉出一根带长上引线的放量 K 线,背后可能是两类资金在博弈:?
先手资金的获利了结:前面跟着题材炒起来的游资,看到长上引线有抛压,先兑现部分利润,造成上影线;?
新资金的分批进场:机构或长线资金觉得题材逻辑没走完(比如 Robotaxi 商用才刚开始),趁着抛压在低位接货,所以成交量能放大。?
这时候的放量很关键 —— 如果是缩量长上引线,可能是真抛压;但放量意味着 “有人卖就有人买”,题材的关注度还在。就像百度萝卜快跑相关概念股,出现长上引线时放量,说明资金对 “收费牌照” 的分歧很大,但没人愿意彻底离场,这为后续缩量回调后的企稳埋下伏笔。?
第二步:三种行情演化里,缩量是 “筛选器”?
你说的三种走势(继续上涨、横盘整理、缩量回调),在智能网联这类题材里,缩量回调反而是最值得关注的 —— 因为它能帮你排除 “假回调”:?
顶着上涨:如果长上引线后直接放量冲高,反而要警惕 —— 新题材刚启动时,资金不会这么快达成一致,这种 “强行拉升” 往往是游资逼空,后续一旦接力不足,回调幅度会更大(比如某传感器企业,长上引线后硬拉涨停,次日直接跌停);?
横盘整理:横盘时若成交量始终不缩,说明每天都有资金在进出博弈,这种情况容易耗散题材热度,等市场注意力转移后,可能变成 “温水煮青蛙” 式下跌;?
缩量回调:这是最健康的走势。比如某 5G 专网企业,长上引线后连续 3 天缩量回调,成交量从放量时的 5 亿降到 2 亿(缩量超 50%),说明 “抛压在减少”—— 先手资金该卖的已经卖了,没卖的是看好长期逻辑的资金,这时候回调到关键支撑位(比如 10 日线、20 日线),就容易形成 “企稳信号”。?
尤其对智能网联这类有 “长逻辑” 的题材,缩量回调更是 “去伪存真” 的过程 —— 真正受益的企业(比如有实际订单的运营公司),回调时缩量会很明显,而纯概念炒作的票,可能缩量后继续阴跌(因为资金跑完了)。?
第三步:缩量回调后的 “介入密码”—— 看 “企稳信号” 而非 “绝对低点”?
在上海智能网联题材里,缩量回调后的介入,不能只看 “跌了多少”,得结合 “题材进度” 和 “技术信号”:?
找 “关键均线的支撑”:比如某家与百度合作的传统出租公司,长上引线后缩量回调到 10 日线,且当天没跌破均线(哪怕盘中跌破,尾盘也收回来),说明 10 日线附近有资金在护盘。这时候介入,相当于借市场回调 “搭便车”,止损位就设在 10 日线下方(跌破 3 天不收回就走);?
等 “成交量的二次确认”:缩量回调到第 3-5 天时,若某天突然出现 “缩量十字星”(成交量比前一天再降 20%),且盘中波动变小(比如振幅从 5% 降到 2%),说明多空双方暂时 “休战”,企稳概率大增。比如某边缘计算企业,缩量回调 4 天后出现十字星,次日成交量温和放大(比十字星当天增 30%),就是明确的启动信号;?
结合 “题材节奏” 加仓:智能网联题材有明确的事件节点(比如上海扩大运营范围、新牌照发放),缩量回调时若恰逢 “事件真空期”,可以先小仓位试错(比如 1 成仓);若回调到 “事件前夕”(比如月底要公布新运营数据),且缩量企稳,可加到 3 成仓 —— 借事件催化的预期,提高胜率。?
实战案例:用这套逻辑看智能网联概念股的回调?
以某拿到收费牌照的运营企业为例:?
第一天:长上引线 + 放量(成交 8 亿),题材热度最高,资金分歧明显;?
第二天到第四天:缩量回调(成交从 8 亿降到 3 亿),期间未跌破 20 日线,且每天的跌幅在收窄(第一天跌 3%,第四天跌 1%);?
第五天:缩量十字星(成交 2.8 亿),尾盘有资金悄悄买入,股价回升到 10 日线附近;?
第六天:题材出利好(上海新增 100 辆 Robotaxi),股价放量上涨 5%,成交量达 4 亿(比十字星当天增 40%),此时就是确认介入点。?
这套逻辑的核心是:在新题材里,长上引线是 “资金在试盘”,放量是 “有人愿意接盘”,缩量回调是 “噪音减少”,企稳是 “多空达成新平衡”。散户不用追求 “买在最低”,只要在 “缩量 + 企稳 + 题材逻辑未破” 的节点介入,就能避开 80% 的追高风险 —— 毕竟对智能网联这类能持续出消息的题材,真正的行情从来不是 “一波流”,缩量回调后的上涨,往往更扎实。
中国网财经
2025-07-29
和讯财经
2025-07-29
智通财经
2025-07-29
智通财经
2025-07-29
观点
2025-07-29
智通财经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