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华大北斗无实控人累亏超5亿:毛利率持续下滑,经营现金流连年为负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7-23 13:02:59

(原标题:华大北斗无实控人累亏超5亿:毛利率持续下滑,经营现金流连年为负)

《港湾商业观察》廖紫雯

近期,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北斗)递表港交所,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平安证券(香港)。

此前,华大北斗与中信证券订立辅导协议,以准备申请A股上市,并于2022年10月11日向证监会深圳监管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2023年7月19日,与海通证券及中信证券订立了一份新的辅导协议,且在同日,向证监会深圳监管局进行新上市辅导备案。

在考虑当时的宏观政策及公司自身的融资策略后,公司自愿终止A股上市计划,且未向中国证监会或任何中国证券交易所提交任何正式上市申请。

作为全球第六大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华大北斗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到1610万件,全球市场份额为4.8%。

此次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9261.2万、2.89亿、1.41亿,三年累计亏损超5亿。与此同时,公司股权结构分散,无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中电光谷(深圳)持股比例仅为9.224%,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足35%。此外,华大北斗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降至3.9倍和3.6倍。

累亏超5亿,毛利率持续下滑

天眼查显示,华大北斗成立于2016年。公司是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2024年,公司的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到1610万件,且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以GNSS芯片及模组的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第六大的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在所有中国内地公司中是第二大的全球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4.8%。

根据同一资料来源,2024年,以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GNSS芯片及模组的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第四大的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在所有中国内地公司中是最大的全球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0.5%。

于往绩记录期间,华大北斗提供的产品组合包括:(1)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中的GNSS芯片及模组,以及GNSS相关解决方案;及(2)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中的通信基带芯片、存储芯片模组及射频芯片。

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华大北斗实现收入分别为6.98亿、6.45亿、8.40亿;年内亏损分别为9261.2万、2.89亿、1.41亿,三年累计亏损超5亿。

公司指出,过往财务表现主要归因于毛利率下降、营销开支增加、往绩记录期间巨额研发开支、行政开支波动等。

收入端详细来看,报告期各期,华大北斗的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实现营收分别为5.05亿、4.78亿、6.02亿,营收占比分别为72.3%、74.0%、71.7%;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27.7%、26.0%、28.3%。

整体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的毛利分别为8368.5万、6791.9万、8196.7万;毛利率分别为12.0%、10.5%、9.8%。2024年毛利虽有所增长但毛利率却出现一定下滑。

华大北斗表示,毛利率持续下滑,主要是由于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减少。

毛利率情况详细来看,报告期各期,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毛利分别为1402.8万、1488.6万、1703.8万,毛利率分别为2.8%、3.1%、2.8%;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毛利分别为6965.7万、5303.3万、6492.9万,毛利率分别为36.0%、31.7%、27.3%。

华大北斗指出,公司销售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毛利由2023年的5300万增加22.4%至2024年的6490万,主要是由于上文所述该业务收入增加;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销售毛利率由2023年的31.7%减少至2024年的27.3%,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1)公司进一步降低高精度及标准精度模组的售价以吸引客户导致销售该等产品的毛利率减少及(2)定位监控设备销售收入的贡献增加,而该等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低。

研发费用率起伏明显,现金流连年为负

公司本次募集金额将用于持续增强研发能力以及增加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将用于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营企业以及战略投资及或收购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及半导体公司;将用于扩展GNSS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销售网络;将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事实上,就研发能力而言,公司于中国持有54项发明专利、14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设计专利、18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86个商标、234项软件著作权以及1项作品著作权。

报告期各期,华大北斗的研发成本分别为1.03亿、1.10亿、1.18亿,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4.7%、17.0%、14.1%;研发开支主要投资于GNSS芯片及模组开发。研发开支主要包括研发人员的薪金及福利,占各年度研发开支总额的60%以上。

华大北斗指出,2024年研发开支同比增长7.6%,主要是由于(1)由于2024年开展更多研发活动,材料及测试费用增加360万,(2)折旧及摊销增加350万,及(3)由于2024年部分外包芯片的开发及设计,研发外包费用增加260万。

2024年研发开支占比下滑主要是由于2023年至2024年的总收入有所增加,增幅超过同期研发开支的增加。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4255.7万、5651,6万、5440.8万。

各期,华大北斗的流动比率分别为8.5倍、6.2倍、3.9倍;速动比率分别为7.8倍、5.6倍、3.6倍;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2.3%、3.5%、4.9%。

华大北斗表示,2024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同比减少,主要是由于流动负债增加及流动资产减少所致。流动负债增加主要由于:(1)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4350万;及(2)合同负债增加3550万。流动资产减少主要是由于(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1.412亿;及(2)存货及合同成本减少2570万。

同时,2024年资本负债比率同比增长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由2023年12月末的3690万增至2024年12月末的4580万。

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967.8万、-1.07亿、-1.41亿;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31亿、7.13亿、5.72亿。二者均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

华大北斗表示,于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1亿,主要是由于除税前亏损1.44亿,经以下项目作出调整:(1)非现金及非经营项目,主要包括折旧2430万、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1660万、无形资产摊销1610万、利息收益1110万,以及确认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1450万;及(2)营运资金变动,主要包括(a)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1.38亿;(b)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3630万;(c)合同负债增加3450万;及(d)存货及合同成本减少2570万。

贸易应收款项变动具体来看,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华大北斗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2.38亿、2.45亿、3.53亿,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95天、105天、88天。

眺远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指出,华大北斗连续三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特别是2024年达-1.41亿,确实构成显著的资金周转压力。这表明其核心业务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需依赖外部融资或消耗存量资金维持运营和扩张。虽然亏损额在2024年有所收窄,但持续的现金净流出会不断消耗公司资源,增加财务风险,对日常运营、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形成掣肘,必须警惕其资金链的可持续性。

无实控人,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值得关注的是,在股权结构方面,华大北斗于2016年12月由七名创始股东共同成立,包括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及原雇员持股平台,即共青城北斗启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公司在IPO前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并无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34.588%。第一大股东中电光谷(深圳)持股比例为9.224%;第二大股东深圳鼎信持股比例为7.236%;第三大股东苏州招赢云腾持股7.052%;天津九天树持股6.441%;此外,深圳劲嘉、宁波波导持股比例分别为4.635%;比亚迪持股比例为4.12%;珠海格力创业投资持股比例为3.536%。

高承远指出,股权高度分散且无实控人,反而可能通过股东联盟(如前几大产业及财务投资者)形成相对制衡与专业治理。主要股东如中电光谷等产业背景深厚,核心管理团队稳定且专业性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战略延续性和运营效率。

“对投资者而言,这种结构虽可能引发对长期稳定性和潜在控制权变化的疑虑,但关键在于公司能否证明其清晰的治理机制、持续的技术竞争力与明确的盈利路径。成熟投资者更关注价值创造能力而非必然偏好控股股东。”(港湾财经出品)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