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聚能环5代斩获大奖:南孚全球领先的奥秘,藏在“产品创新”里

来源:伯虎财经

2025-07-21 21:27:19

(原标题:聚能环5代斩获大奖:南孚全球领先的奥秘,藏在“产品创新”里)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路费

在大时代的商业浪潮中,用户的目光常常被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的网红品牌所吸引,却容易忽视如北斗般长明不熄的国货品牌。正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些国货品牌的背后,真正蕴藏着一个品牌基业长青的核心逻辑。



提起南孚,我想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从儿时的四驱赛车,到如今的鼠标、遥控器,南孚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早已是我们生活中的老朋友了。在最近举行的CFS2025第十四届财经峰会暨2025新质生产力企业家大会上,南孚集团当选2025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全新升级的聚能环5代更是凭借全球领先性能拿下了“2025杰出产品创新引领奖”。

为什么要提这个奖?因为我觉得南孚几十年来长盛不衰的奥秘就藏在这个奖项的名字里,那就是“创新”。创新,不仅是从0到1的石破天惊,同时还是从1到100的精益求精。创新中蕴藏着一个品牌走出舒适圈,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是一个品牌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深切关照,此也将形成“创新驱动—产品升级—用户信赖与喜爱”的飞轮效应。



那么南孚的“飞轮”是怎么转起来的?一节小小电池又是如何做到了连续32年销量第一,产品性能全球领先的?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和剖析。

01 在“固定尺寸”里做突破:0.158毫米藏着的领先密码

一个品牌想要长盛不衰,首先产品要过硬。对于南孚来说,生产出好电池就是硬道理。那么什么是好电池?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好电池的标准很简单:续航长、安全性好、耐储存。

但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些的电池并不多。



有一个热知识:无论是5号电池、7号电池还是大号电池,国标对电池尺寸有明确的定义,外观尺寸很难改变。这就导致电池创新很难通过颠覆式的创新去实现巨大的跨越,电池厂商需要基于国家标准规定,不断地在制造工艺、电池结构、隔膜材料等内部结构去寻找更好的、材料科学和安全的平衡点。就像给创新套上了紧箍咒,所有突破都得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南孚聚能环5代的0.158毫米钢壳,就藏着这种在有限空间里挑战极限容量的创新智慧。



提及南孚聚能环,相信大家脑中都会回旋起“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声音。那让我们回顾下聚能环系列产品,看是否每一代聚能环都实现了对性能的极致突破。

聚能环系列是以电池材料、配方、结构为突破口,打造更耐用、更安全、更可靠、消费者体验更好的产品。

而已经是全球性能第一的聚能环4代,还能实现自我升级?南孚的回答是“能”!喊出“超大容量更耐用”的聚能环5代,凭借全球领先的立体扩容技术,再次打破耐用记录。

以钢壳厚度为例,从聚能环4代的0.16毫米缩减至5代的0.158毫米,这0.002毫米的减法背后,是材料科学与精密制造的巅峰对决——既要保证超薄钢壳的强度,又要通过技术提升内壁导电效率,最终在有限的舱体内实现活性物质填充量最大化。

而SpaceMax超薄密封圈结构的诞生,更是历经上千次模拟测试,才在密封性与扩容需求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使电池有效储电空间提升至国家标准的333%。这种对微观尺度的极致雕琢,堪称产品性能与材料物理定律的极限交锋。



曾有不少消费者和我们倾诉,碱性电池属于平时存在感不强,不过一旦出现掉链子,就让人抓狂的那类产品——深夜智能门锁断电、血压仪测量出错、孩子的玩具车突然熄火,甚至会遭遇电池漏液,不仅电池报废,电器也需要换新。

这种低关注度+高痛感的特性,恰恰成了南孚的发力点:在用户“不注意”的地方下功夫,反而能建立最牢固的依赖。行业的普遍做法是 “躺平”:既然用户不关注,那就做 “能用就行”的电池,将重点放在营销层面,靠低价走量。

而南孚偏要在“痛感点”上死磕创新,用毫米级的精进缓解了用户的用电焦虑,同行衬托之下,南孚聚能环5代的"2025杰出产品创新引领奖"越发显得含金量十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碱性电池行业里,南孚这么不一样?

02 在“饱和误解”中拓市场:南孚如何把“小电池”做成“大市场”?

有不少人凭主观感受以为碱性电池市场已饱和,但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碱性电池市场竞争分析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全球碱性电池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2023年全球碱性电池市场容量为506.38亿元,并将在2029年达到647.52亿元,国内市场也将迎来稳步增长。

这组数据背后,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逻辑:行业的增长从来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把蛋糕做好”的企业带动的。南孚的发展轨迹正是如此——既通过技术创新做大了碱性电池的市场蛋糕,更以“极致主义”做好了每一块切片,让“小电池”长出了“大市场”。

去年是南孚成立的第36年,它选择乒乓球GOAT马龙作为代言人,两者虽然身处不同领域,却在“追求极致”的精神上同频共振。这种追求,在研发环节体现为不短视、不盲目,坚持长期主义。



研发在南孚企业内部从来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南孚不仅拥有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超3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还与全国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多个新型能源研究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科研创新机制,并获得500多项技术专利。

在产品层面,南孚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力图每一个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电池,就是最好的电池。



在制造过程中,AI视觉检测、机械臂协作等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和精密的检测仪器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到成本检测,每一节电池都要经历多达415道的严苛品控流程,才会被送到市场。

同时,南孚还和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机构kantar持续合作了17年,研究中国电器发展,并基于电器的放电模式持续升级产品,从而做到和电器的完美适配。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南孚电池有个“全能冠军”的绰号。从日常家居到医疗健康,已全面覆盖遥控器、智能门锁、血糖仪、玩具车等数十种设备,甚至能在-20℃至65℃的极端环境下稳定供电,满足户外手电筒、对讲机等特殊场景需求,成为用户不用纠结的选择。

03 从“打破垄断”到“全球领先”:中国品牌的全球突围之路

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南孚就坚定选择碱锰电池路线,率先引进了国内首条碱锰电池生产线,并组织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攻克技术和生产难题,研发出更环保、更持久的无汞碱性电池,彻底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今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南孚以263.8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365名,是整个电池行业的第一、也是碱性电池行业的唯一入选品牌。和此前相比,南孚不仅实现了品牌价值的翻番,排名也大幅上升。考虑到碱性电池行业的关注度,这个成绩相当不易。

消费市场的奇妙在于,既欢迎捕捉风口的爆款,更犒赏长期主义的深耕:产品不会说谎,消费者最后也会用行为投票。



南孚品牌价值的增长,除了靠做新事,还靠 “把事做透”。在国标固定的尺寸里挖空间,在用户忽视的场景里找需求,因为专注于碱性电池,南孚能够并且愿意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把每个0.001mm的改进做到极致。这种精耕或许不够耀眼,却能在时间里沉淀出最坚固的壁垒。

品牌的建立从来都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嬗变,而是桃李不言的默契。也正是因为专注,让南孚持续打造出世界级产品,积累了难以企及的口碑和市场影响力——连续32年成为销冠,过去曾经在国内呼风唤雨的国际品牌,其份额已经缩小到个位数。而在俄罗斯、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南孚凭借领先的产品性能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无论是“2025新质生产力领军企业”,还是南孚自家产品获得的“2025杰出产品创新引领奖”更像是一种肯定——中国制造的路,应该是像南孚这样,在别人嫌麻烦的地方下功夫,在别人觉得够了的时候再精进一点。南孚的获奖,不过是这场长期主义修行里,又一个水到渠成的注脚。

这或许正是中国制造最动人的成长轨迹—— 不追风口,只扎根基;不贪捷径,只练内功。当聚能环5代在全球市场传递“中国智造”的底气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电池品牌的长青,更是一个行业被“做好蛋糕”的企业带动着向前的生动样本。而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