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构之家
2025-07-12 12:03:00
(原标题:太保产寿险同遭监管重罚!两家公司纷纷回应:涉早年问题已整改)
【来源:机构之家】
2025年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连发数张罚单,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601601.SH)旗下两家核心子公司(太保产险及其安徽、河南分公司,太保寿险)以及相关责任人因多项违规行为合计被罚1074万元,包括16名产险责任人及9名寿险责任人同步被追责。
太保产险因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及费率、投保信息管理不规范、报送报告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被监管机构予以警告,并处罚款总计552万元(其中总公司472万元、安徽分公司30万元、河南分公司50万元)。同时,16名相关责任人(包括叶明满、陈森、李淑会、王姝、冷海鹰、欧阳晴虹、毕姝晨、叶蜀蓉、殷勇兵、沈丹吉、席于林、石可、余辉、孔德云、姚睿、阮宇红)被警告并合计罚款99万元。
太保寿险则因未按规定使用备案条款费率、向投保人提供合同外利益、报告数据报送不准确等违规行为,被处以353万元罚款。此外,9名责任人(赵鹰、胡乐天、陈福生、姜凯英、黄江宏、孙建军、蒋全、孙谷飞、叶蓬)被警告并合计罚款70万元。
此次处罚所涉人员多系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以及多位时任或现任分公司总经理。虽然违规事由看似常规,但或暴露公司在业绩狂奔年代"重业务轻合规"的经营思维,也为行业敲响了公司治理升级的警钟。
太保产险已在公司官网对此次处罚进行了回应:2022年7月至9月,原银保监会对其开展现场检查,发现2021年至2022年6月期间存在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均发生在2022年6月之前。公司表示高度重视,已采取针对性措施完成整改,并将持续强化合规经营与内控管理。此次处罚未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后续将严格执行监管要求。
太保寿险也发布公告回应称,2023年4月至6月,原银保监会对其开展现场检查,发现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间存在相关问题,且这些行为均发生在2023年3月之前。公司表示高度重视,已整改完毕,并将持续完善合规经营与内控管理。此次行政处罚不会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后续将严格执行监管规定。
监管"处罚+立规"组合打法
此次被罚事由,恰是保险业内卷式经营的典型缩影。过去十年,行业深陷“规模至上”的泥潭,部分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通过变相降费、模糊条款、虚假数据等方式打擦边球。以车险为例,跨省承保、费用套利等违规操作长期存在;寿险领域则更甚,返佣、夸大收益等销售误导屡见不鲜,此次太保寿险“给予合同外利益”的处罚,直指行业痼疾。
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源,正源于保险业长期固守的粗放模式——以人海战术铺规模,靠价格内卷抢市场。当增长遭遇瓶颈,部分机构不惜游走合规边缘来维系业绩。近期监管对头部险企的连续重拳,实则是为行业转型按下加速键:若头部企业仍沿袭旧习,中小机构更无动力自我革新。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正在考验每家市场参与者的转型智慧。
监管利剑并非突然出鞘,过去一年间,多项政策组合拳已密集打出:先是"报行合一"新规封堵手续费暗箱操作,后有分红险"限高令"斩断虚高收益诱饵。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太保产寿险罚单公布的当天,《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同步出台,并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施行,这种"处罚+立规"的组合打法,凸显了监管整治的决心。
该办法已酝酿许久,对保险业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将从根本上重塑行业销售模式。新规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对产品进行五级风险分类,并对销售人员实施分级管理,确保高风险产品仅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代理人销售。同时,针对特定客户购买高风险产品,保险公司需履行特别程序,包括强化风险提示、延长考虑时间等,这将显著增加销售成本,倒逼险企从“佣金驱动”转向“合规优先”的经营模式。
在国务院将“反内卷”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此次处罚与各种监管新规形成了一套政策组合拳,直击行业恶性竞争的要害。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这场"反内卷"风暴正在重塑行业生态,而那些仍寄望于"钻空子"的玩家,终将被市场所不容。
港湾商业观察
2025-07-1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12
机构之家
2025-07-12
机构之家
2025-07-12
证星持股追踪
2025-07-1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7-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