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平安AI“硬实力”获市场资金青睐 总市值突破万亿元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媒体

2025-07-11 20:43:00

(原标题:中国平安AI“硬实力”获市场资金青睐 总市值突破万亿元)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险企资产、负债端改善共振,不仅股价在持续上涨,且机构资金尤其是公募基金也在积极增配,诸多利好因素的共力,让险企股价在近期持续上涨,其中,中国平安A股(601318.SH)股价自4月8日以来上涨了22.28%,复权股价创年内新高。

复权股价创年内新高

对于保险股近期持续上涨,有分析人士认为,其主要受益于市场资金配置行为,“在目前低利率、低信用利差的环境下,各类机构都会去配置权益,这其实是权益风险偏好的扩张。尤其龙头险企弹性较高的特征,成为主动权益基金增加配置的对象。”

事实上,在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景气度的提升下,保险公司业绩也显著受益。譬如中国平安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79%。东吴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保险业经营具有显著顺周期特性,随着经济复苏、股市走牛,险企负债端和投资端都将改善。此前压制保险股估值的利差因素已出现改善迹象,寿险负债端的成本压力正在得到缓解。

在当前低利率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深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平安所采用的“金融+医养+科技”战略布局让其优秀资产“红利”进一步释放,推动公司股价和估值持续提升。继7月10日大涨后,中国平安A股11日继续上涨1.02%、中国平安港股也上涨了2.32%。中国平安股价接连突破多个短期压力位,不仅创下年内新高,且总市值也突破万亿元大关。

展现AI“硬实力”

近年来,AI大模型产业的加速发展,尤其是近日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以及马斯克旗下的X grok发布最新的grok 4大模型,标志着AI产业再上新台阶。AI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人力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行业,AI大模型不仅重塑保险行业的价值链,还推动了其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密集型”转变。

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中国平安较早意识到AI产业的历史性机遇,依托自身强大的医疗、金融信息储备,搭建了三层大模型体系、三大金融数据库和五大医疗数据库,通过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医疗数据库之一,精准诊断覆盖疾病超5000种。此外,公司并积极搭建领先的远程诊疗平台。

目前,中国平安开发的AI工具已成功运用于客服业务,2024年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公司超80%的客服总量。在方言处理方面,以四川方言为例(四川方言有34种细分方言),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平安技术团队开发的AI大模型不仅能精准识别上述34种细分方言,还能识别出复杂的讲话场景,如开门声、家禽家畜的背景声等,并结合场景进一步提升来电语音的识别精准度,在高效实现理赔、产险、紧急援助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风险定价能力,并有效降低成本。

在2024年报中,中国平安明确表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开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发展,把全面数字化战略提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是中国平安2025年的首要任务。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中国平安有着高质量的人寿业务、AI赋能的广阔前景,基于此把中国平安A股目标价上调到65元,港股目标价从65港元提升至67港元。知名投行高盛也把中国平安作为“收入加强者”的重要代表,纳入其筛选的“中国人工智能投资组合名单”。此外,国泰海通分析师刘欣琦、李嘉木在中国平安2024年报发布后,也给出了67.26元的目标价,而瑞银证券分析师曹海峰、陈雯则给出75.6元的目标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平安积极拥抱AI,其旗下各子品牌同样也在加码AI,平安好医生、陆金所等均确立了与战略目标、业务体系配套的AI发展路径图,并正在开出硕果。

作为平安集团体系下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旗舰,在6月10日召开的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暨中国平安医健服务名片发布大会上,平安好医生推出了全场景、全周期、全生态的“7+N+1”AI医疗产品矩阵:“平安芯医”、“安主任”、AI养老管家、AI医务室、AI健管师、AI慢病管理师、AI健康福利官。比如“安主任”补全了平安家庭医生产品家族的版图,解决了专属档案、疾病诊断、医健咨询、医健服务、报告解读等最常见“五难”问题,可赋能专业医生,为线上用户提供7*24小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闭环服务,在试用中受到诸多医疗从业者的好评。

上述产品发布以来,平安好医生股价至今涨幅超过34%,近期还在加速上涨,盘中股价一度突破今年2月的阶段性高点。技术面上,也正在向2022年前的股价高位发起挑战。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