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光伏“反内卷”升级,谁是赢家?

来源:读数一帜

2025-07-11 09:57:24

(原标题:光伏“反内卷”升级,谁是赢家?)

光伏板块的大涨源于近期政府层面“反内卷”的表态,这改善了市场对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预期

文|康国亮

编辑|杨秀红

“反内卷”政策引导下,低迷已久的光伏板块近日迎来久违的大涨。

自6月23日板块启动起来,截至7月10日,同花顺光伏设备指数已累计上涨15.47%,仅次于多元金融指数,排在第二。头部光伏企业中,上游硅料企业涨幅居前,其中,通威股份(600438.SH)自6月23日触底以来,累计上涨36.64%,大全能源(688303.SH)上涨43.68%,协鑫科技(3800.HK)上涨45.98%,硅片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则上涨15.59%。一个月前,高瓴资本刚刚公告拟减持隆基绿能引发市场关注。

7月10日,光伏板块继续保持近几个交易日强势上涨的态势,同花顺光伏设备指数上涨1.2%,其中协鑫集成(002506.SZ)、晶澳科技(002459.SZ)、弘元绿能(603185.SH)、国晟科技(603778.SH)等个股涨停。

光伏板块的大涨源于近期政府层面“反内卷”的表态,这改善了市场对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预期。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内卷式”竞争治理,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紧接着,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便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其中包括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长高纪凡、晶科能源(688223.SH,JKS.US)董事长李仙德、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等光伏产业链四大环节公司的“一把手”。

会议上,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坚决落实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关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高纪凡随后在其微信朋友圈写道:“在中央全力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关键时间点,会议给予行业巨大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3年11月以来,时隔一年半后,工信部再次举行光伏行业专项座谈会。

此前,作为新能源重要产业的光伏板块自2023年以来持续陷入低迷,行业技术门槛较低,导致产能大规模涌入,引发无序低价竞争,进而造成行业全线亏损。根据万得(Wind)数据统计,A股上市的八家光伏龙头企业2024年合计亏损370亿元,2025年一季度合计亏损113亿元。

今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SNEC国际光伏与储能展上,朱共山、高纪凡等光伏头部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喊话”,当前光伏行业破“内卷”势在必行,以行业自律推动产能出清是当务之急,此时,任何企业再上任何产能都是害人害己。

“近期政府对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这标志着从顶层政策层面针对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整治行动全面升级,拉开了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大幕。目前,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已自7月起集体减产30%,以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业内人士对《财经》表示。

与此同时,在市场端,光伏产业链价格也出现了难得的反弹迹象。万得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N型多晶硅料的价格已从7月1日的34元/千克上涨至7月10日的47元/千克,上涨幅度达到38%,且7月10日一天就涨了6元/千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7月9日发布文章表示,当周硅料价格延续涨势,报价区间提升至4.5万元-5.0万元/吨,多晶硅报价大幅上调25%-35%,此次提价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同时,硅业分会表示,虽然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无大规模回暖迹象,且下游电池需求未明显增加,但由于近期硅料企业陆续调高报价,市场行情较前期消极转向较为积极态势。

此外,作为硅料下游的硅片环节也出现了涨价信号。7月9日,多家硅片企业上调了硅片报价,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11.7%,这也是继年初光伏“抢装潮”后时隔近三个月硅片第一次涨价。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引发的传导效应,硅片厂商借势联合挺价,试探下游接受度。随着“反内卷”政策的落地和供给侧出清的加速,产业链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下游电池及组件环节能否接受本次硅片提价还有待观察,不过,如果此次硅片提价顺利将有助于硅片厂商业绩的实质性改善。以今年一季度业绩为例,主要硅片厂商中,隆基绿能亏损14.36亿元,TCL中环亏损19.06亿元,双良节能亏损1.61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光伏产业链价格自2023年至今的两年多时间下跌幅度达到90%,各环节均大幅跌破成本价,其中硅料环节亏损幅度为21%-30%,硅片环节亏损幅度为23%-35%,

显然,“反内卷”令光伏行业看到了一丝希望。“从历史对比来看,与2016年至2017年供给侧改革行政化手段加码钢铁等上游周期行业去产能不同,本轮主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光伏等中下游新兴行业减少低价竞争,目前,‘反内卷’行情仍在预期催化阶段。”平安证券表示。

华创证券认为,光伏板块“反内卷”呼声日益高涨,硅料收储、光伏玻璃减产、高层“反内卷”会议等事件使得光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增强,未来随着行业自律的推进以及供给侧政策落地,行业供需有望改善,带动产业链价格及盈利修复。

不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虽然当前政府对解决光伏“反内卷”问题的关注度更高了,但从执行层面上阻力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光伏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相对比较分散,政策强制干预手段来解决产能退出其实是有限的。其次,光伏新进产能主要是2022年至2024年投运的,其中大多数是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来吸引的投资,因此地方政府推动这些产能退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下半年光伏的需求会比较差,可能只有80GW(吉瓦)-100GW,行业的症结主要还是在硅料过剩上,目前硅料库存在30万吨以上,不需要开工就能满足下半年光伏的需求。更看好通威股份等硅料巨头牵头产业基金收购落后硅料产能及库存,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 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

$通威股份(SH600438)$$隆基绿能(SH601012)$$大全能源(SH68830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