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陈春花:“利益最大化”,还能让组织走多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0 16:24:52

(原标题:陈春花:“利益最大化”,还能让组织走多远?)

在数智技术重塑世界的当下,我们的认知也需要随之进化和调整。过去“整体是部分之和”的二元论思维,已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我们需要转向“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的非二元论认知模式。

这种转变要求我们清晰地懂得,个人与世界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如果只以个人视角看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局部和片面;若能超越二元论,拥有流变的时空观,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世界的互动。

在这种新的认知模式下,作为组织中的个体,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看待今天的组织形式?

01 从“机器”到“机器人”,人怎么办?

在以笛卡尔哲学为基础的工业社会,人们通过不断分工,将复杂的整体拆解为一个个部分,从而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效率。这种方式推动了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和生产力的飞跃。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人逐渐被异化,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正如电影《摩登时代》所描绘的那样,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在流水线上机械地拧螺丝帽,以至于看到任何六边形的物体都会下意识去拧,甚至别人的眼睛和鼻子都要拧……

所以马克斯·韦伯说,整个现代性的困境就是两个丧失——意义丧失与自由丧失,这两种丧失对个人来说构成了存在上的挑战。

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通过不断的讨论发现,在整个过程当中,组织其实是特别理性地去追求它的目的,也就是要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人就被异化了。

在二元论认知模式下的工业社会,组织代替个人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人们会很在意自己能不能在一个组织、单位或者机构当中,否则就很紧张。

在工业社会,机器所产生的效率和价值已经被确认。来到数字社会,“机器”又往前推了一步,变成“机器人”。从面对“机器”到面对“机器人”,这可能就让人紧张了。

所以,《共生理念》这本书就落脚在探讨怎么通过组织的进化,让人变得更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内心追求和目的。

02 “利益最大化” VS “让社会更美好”

从理性设计的角度来看,组织具有三个重要功能:

第一,保障目标实现,也就是说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只要是一个组织,就肯定会有目标。

第二,让人有意义,组织有一个很强的能力,就是能让人的价值被释放出来。

第三,保障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无法靠个体单独完成,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

在二元论认知模式影响下,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强调以“主体-客体关系”来构建运行体系,即以“我”为主,其他的都是客体,都是“我”的对象。

这种运行方式本质上是博弈关系。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之下,组织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早期的企业存在的意义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在数字时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广泛连接。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要持续发展,就也必须顺应时代进化,重新思考和设定自身的目标。我们会发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需要做出调整。

在“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的非二元论认知模式下,企业作为社会的“器官”,不能只考虑商业组织自己的利益,而更要关注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所以我们就会讨论,“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成为了组织的目标

企业不要把自己和其他的对手或同行看成是主客体关系,不仅要与合作伙伴协同,甚至也要与竞争对手协作,共同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共赢。

03 “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否改变?

“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为何会存在?

为什么利益最大化会成为普遍的组织目标?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性有自利倾向。这一倾向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与对外在物私有化的观念或实践耦合在一起,并相互强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自利最大化观念。

自利最大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又以宪法等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从而获得其法权——私有权,并在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中普及开来,构成了整个现代世界的基本权利体系的核心部分。

也就是说,利益最大化的组织目标成为普遍选择,是由自利最大化观念和私有权结构来支撑的,并以组织工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否改变?

如果说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私有权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到底能不能改变?

研究和实践都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好的企业,一定就是承担了社会责任的企业。

人性中除了“自利”之外,同样存在“利他”的部分。在《共生理念》这本书的序言中,我们特别介绍了“共生功能体”观点,一种不同于达尔文生存竞争进化机制的人类进化共生机制。如果要共生存在,就不能只是自利,还得有利他。

数字技术来了之后,我们对于很多东西可能都要去理解它的公共属性。比如说数据是公共的,很多智能体和大模型都是开源的,这就表现出了公共属性或者社会所有权。

在今天来讲,当我们理解组织的目标时,可能就要去理解人性“利他”的部分、人类进化的共生机制部分,以及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公共属性部分,这些也意味着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应该是可以调整的。

我们今天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就不应该是二元的,可能是三元、四元或者更多元的。如果我们仅仅是理解不确定性,可能还没办法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它其实是多维度的。大家常常会说升维和降维,现在可能我们也不能用这个词了,因为各个维度可能都需要做调整。

事实上,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技术领域与产业领域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渐加深,新的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更进一步导致所有权的社会化。企业组织内部的共生关系,以及企业与产业伙伴之间的共生关系,甚至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等,产生了新的利益共享机制。

简言之,组织进化到今天,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可以被调整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共生”的关系

fund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