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轩新闻
2025-07-10 13:25:20
(原标题:恒大汽车广州南沙地块遭无偿收回:新能源汽车”圈地运动”的终结?)
7月9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的一则《闲置土地认定书》(穗规划资源闲认〔2025〕9号)显示,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名下的一宗43.7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被正式认定为闲置土地,并将被政府无偿收回。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恒大汽车在南沙的造车计划彻底搁浅,更折中国部分新能源车企以”造车”之名行”圈地套利”之实的行业乱象。
43.7万平土地闲置四年,恒大汽车”造车梦”成空
此次被收回的地块位于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是恒大汽车在2020年以8.47亿元竞得的工业用地。按照当时的规划,该地块将用于建设恒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总投资不低于25亿元,研发投入不低于20亿元,并承诺在30个月内建成投产。
然而,四年过去,这片土地不仅未建成任何厂房或生产线,反而因长期闲置被政府收回。
根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因企业原因导致土地闲置满两年的,政府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恒大汽车此次被收回的地块自2021年6月起即被认定为闲置,至今已超过四年,远超法定收回期限。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分局的调查显示,土地闲置原因完全归咎于企业自身,恒大汽车既未按约定投入资金,也未推进实质性建设。
从”万亿市值梦”到”土地闲置”:恒大汽车的资本游戏
恒大汽车的前身是恒大健康(0708.HK),2020年更名后,许家印曾高调宣布”3-5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突破500万辆。
为支撑这一宏大目标,恒大汽车在全国多地疯狂拿地,仅2020年就在广州、上海、沈阳、郑州等地布局生产基地,规划总产能远超实际需求。
然而,这些土地并未真正用于造车。以此次被收回的南沙地块为例,恒大汽车在拿地后并未实质性推进工厂建设,而是将部分土地用于抵押融资。
2021年恒大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后,恒大汽车的资金链迅速断裂,多个项目停摆,最终导致土地长期闲置。
类似的情况并非孤例。2023年,恒大汽车位于郑州的另一块工业用地同样因长期未开发被政府收回。而在上海松江、江苏南通等地的生产基地,尽管部分厂房已建成,但实际产能极低,甚至长期处于停工状态。
“圈地套利”模式终结,新能源行业监管趋严
恒大汽车的案例并非个例。过去几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部分企业借”造车”之名低价获取工业用地,随后通过土地抵押、政府补贴、资本市场融资等方式套取资金,而非真正投入研发和生产。
例如,宝能汽车曾在广州、昆明、西安等地拿下大量土地,但多个项目陷入停滞;赛麟汽车在江苏如皋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庞氏骗局”;拜腾汽车在南京的工厂尚未量产便宣告破产。这些案例均暴露出部分新能源车企”重土地、轻实业”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监管日趋严格。多地政府开始要求企业在拿地时签订《投入产出监管协议》,明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指标,并设置违约收回条款。此次广州收回恒大汽车地块,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新能源造车不能沦为”圈地游戏”
恒大汽车的土地被收回,标志着其”造车梦”的彻底破灭,同时也给行业敲响警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而非土地囤积和资本运作。
未来,随着地方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监管加强,以及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企业的审视更加严格,”圈地套利”的模式将难以为继。真正具备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的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发展机会,而那些仅靠讲故事、炒概念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
恒大汽车的案例,或许正是这场行业大洗牌的开始。
观点
2025-07-1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7-10
格隆汇
2025-07-10
格隆汇
2025-07-10
观点
2025-07-10
观点
2025-07-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