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去产能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7-10 06:55:15

(原标题: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去产能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郭博昊

从光伏玻璃集体减产到多晶硅期货行情回暖,从低空经济领域涌现集体签约到“人工智能+”深化的落地……2025年上半年,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攻坚克难中持续深化,一系列成效显著的改革正在深刻重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去产能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整治“内卷式”竞争展现出坚定决心。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光伏、钢铁等行业去产能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从市场数据来看,光伏产业去产能成效初显,多晶硅期货在政策利好与减产预期推动下显著走强。

多家钢铁企业积极推动从“低价同质竞争”向“高端差异化竞争”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并优化资源配置。不少钢铁企业积极引入绿色循环技术,绿色钢材产量占比显著提升。

重型机械企业也在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向“精工细作”转变。

朱克力分析,虽然目前汽车行业尚未进行大规模去产能,但价格战倒逼企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头部车企研发投入强度已明显提升。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本轮“反内卷”,政策重点在治理“无序竞争”,更多是引导行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能优化,传统产业正在深化“人工智能+”,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研发、生产、管理全流程落地。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由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驱动的供给冲击,需要启动微观治理,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企业落实”的模式破解“内卷”现象。

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陈至奕认为,当前的“反内卷”并不是抑制竞争,而是借此实现动能转换,推动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优化治理,同时也将引导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规范化。

传统产业主动“反内卷”、谋升级的行动举措可圈可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持续壮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供给侧改革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这一观点在各地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在安徽合肥,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有效填补了国内压电传感器规模化量产的空白;在东风柳州,通用智能机器人AlphaBot 2的引入,让当地的汽车工厂实现了全场景智能作业;在四川成都,47个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项目实现集中签约,为西南地区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今年上半年,越来越多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创新的沃土中破土萌芽。

朱克力认为,新兴产业在加快布局的同时,也需要强化产学研协同攻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体制机制上,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土地、资本、数据等资源流向,让创新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形成“技术突破—产业落地—市场反馈”的良性循环。

在消费领域,以沉浸式演艺、智慧景区、国潮文创为代表的文旅新供给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发展夜间文旅经济;6月商务部启动“服务消费季”,培育“旅游+”“演艺+”等融合场景,多地演唱会、体育赛事火热升温,显著带动当地的旅游、住宿、餐饮行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夏杰长认为,高质量的供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能激发新消费潜力,构建供需良性互动的生态闭环。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