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郭施亮财经评论
2025-07-07 00:56:37
(原标题: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施,是否意味着散户投资者的春天来了?)
沪深北交易所在今年4月3日同步发布了《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并且在今年7月7日实施。
今天是7月7日,也是量化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天。从量化新规的内容分析,强调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此次量化新规,核心体现在“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16个字上。
其中,从严监管是此次量化新规的关键点。在具体操作中,量化新规明确对四类异常交易行为进行从严监管,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和短时间大额成交等。
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也在量化新规中得到了明确。例如,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的情况,属于高频交易。
量化新规的实施,主要强调的不是扼杀,而是规范,并且对高频交易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在量化新规正式实施之际,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是否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说起量化交易,在欧美成熟市场中,已经运作了几十年的时间。量化交易占当地市场的交易量高达60%以上。在A股市场中,量化交易从萌芽起步发展到今天,也只有十多年时间。目前量化交易规模占市场交易量约为20%,虽然交易量占比不大,但作为A股市场的新兴产物,它的发展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为什么欧美成熟市场并未因量化交易而引发市场的高度投机,股市的波动率反而长期保持平稳状态呢?归根到底,与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高效及时的监管以及资本市场高昂的违规成本。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欧美成熟市场已经建立起相当成熟的监管体系,所以当市场发现异常交易行为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同时,在欧美市场涉及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罚款力度是非常高的,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不敢冒险犯错。
第二个因素是市场给予了散户投资者丰富的风险对冲工具。
散户拥有了完善的风险对冲工具,足以应对量化交易的系列对冲行为。即使量化交易具备了资金优势以及策略优势,但散户投资者可以选择当天买卖,也可以选择对标的资产进行做多做空,市场给了散户投资者较多的选择权。
假如散户投资者无法正确使用各种风险对冲工具,他们还可以选择加入机构投资者的队列。在欧美市场中,机构化程度高达85%以上,散户更愿意选择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抱团取暖,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投机风险。
这一次A股市场的量化新规,重在监管,重在规范。对量化市场而言,并非坏事,只是通过更细化的规则引导它的健康发展。
然而,从保护散户投资者的角度考虑,仅从监管的角度打击高频交易,还是不够的。
针对量化机构的高频交易、异常交易等行为,需要进一步大幅提升逐笔的交易费用。例如,判定为高频交易、异常交易的交易,按照原来100倍以上的费用进行加征,大幅增加量化高频异常交易的成本。
在细节上,如果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或撤单大于300笔,单日申报或撤单大于2万笔的,按照单笔100倍以上的费用进行加征。如果该数据异常大,例如每秒或单日申报或撤单的数字远远高于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水平,则按照200倍以上的费用进行加征,超出的数字越大,加征的费用越多。
此外,针对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例如,从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或撤单不小于300笔,或单日申报或撤单不小于2万笔,把这个数字大幅降低至每秒不小于50笔或单日不小于1000笔的水平,进一步降低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警惕部分量化策略钻了规则的漏洞。例如,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或撤单不小于300笔认定为高频交易,但个别量化机构把每秒笔数设定为299笔或者290笔,巧妙避开了高频交易的认定,大幅降低认定标准条件,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高频交易的量化机构而言,可以预期,未来它们的高频交易成本将会大幅增加,套利空间也会因交易成本增加而显著下降,这也是有利于引导量化机构规范运作的方法。
虽然量化交易为市场贡献了一部分的交易量,但新增的部分交易量,可能只是让市场的交易数据好看一些,但未必可以让散户投资者从中受益。改善股市交易量、流动性的办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量流动性。例如,实施T+0交易制度,从而提升市场资金的利用率。例如,引导更多的场外资金入市,加快储蓄投资转化,为股票市场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量资金。#股市怎么看#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7-07
证星涨停分析
2025-07-07
证星涨停分析
2025-07-07
证星涨停分析
2025-07-07
证星涨停分析
2025-07-07
证星涨停分析
2025-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