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7-06 21:13:00
(原标题:险资,大动作!近百次增持,超1500亿港元)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近期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弘康人寿”)连续两个交易日增持郑州银行H股,其中首次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了5.5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牌。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在港股密集举牌中资银行H股,频次高达13次,是自2015年、2020年之后的第三次举牌潮。
且举牌后,上述险资继续高频增持中资银行H股,尤其对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的单家持股比例上升至15%上下。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上述增持行动合计耗资超1500亿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郑州银行是近期险资首次关注的区域银行。
弘康人寿增持郑州银行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6月27日,弘康人寿以每股1.2068港元增持郑州银行H股1600万股,总金额为1930.88万港元。增持后,持股比例占据其H股的5.55%,触发举牌。
截至6月27日收盘,郑州银行A股当日收盘价为每股人民币2.09元,跌幅1.42%;H股当日收盘价为每股1.187港元,涨幅0.83%。
举牌后,弘康人寿于下一个交易日继续“进货”。6月30日,弘康人寿继续增持郑州银行H股2300万股,每股作价1.1804港元,总金额为2714.92万港元。经过前述两轮增持,弘康人寿持有郑州银行H股数量达到了1.35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68%。
(来源:港交所披露易)
截至6月30日收盘,郑州银行A股收盘于每股人民币2.06元,跌幅1.44%;H股收盘于每股1.158港元,跌幅2.48%。
2024年以来,银行板块整体涨势一片,郑州银行H股在2024年录得了24.10%的涨幅,在2025年上半年涨幅为14.56%。相比而言,郑州银行A股在2024年录得了4.48%的涨幅,但是2025年上半年下探了1.9%。
券商中国记者查询港交所披露易信息,弘康人寿目前只增持了郑州银行H股。
与其他同为A+H股上市银行不同,郑州银行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但过去四年,该行囿于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等现状,一直未实施分红。
这一情况即将变化。郑州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在册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20元(含税)。6月27日,该行股东大会通过了上述利润分配预案,现金分红总额为1.82亿元,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69%。
虽然分红比例不高,但这是郑州银行时隔4年后的首次分红。
这一新行动建立在该行经营业绩开始向好的基础上。年报显示,郑州银行2024年全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128.77亿元、17.8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9%,近三年首次实现正增长,扭转连续负增长局面。
险资高频增持银行股
郑州银行被险资举牌,是险资高频增持中资银行H股行动中,值得观察的变化。
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目前有32家,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6家城商行和4家农商行。险资过去的增持对象主要集中于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郑州银行是近期险资首次关注的区域银行。
对于前者的举牌,在2024年底便开启。根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自2024年底至今,险资已举牌中资银行H股13次,其中,建设银行被两度举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均被三度举牌。
具体为,中国平安和平安资管举牌建设银行;中国平安、平安资管和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瑞众保险举牌中信银行等。如今年1月3日,平安资管增持农业银行H股1652.1万股,每股作价4.2257港元,增持后所持股份达到了该行H股的5%,触及举牌线。
(信息来源:港交所披露易)
拉长时间周期,从近几年险资举牌银行股的特点看,险资举牌的对象多集中于港股的国有大行,鲜少涉及A股。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保险业协会信披平台信息注意到,自2015年至2022年,保险公司共计有9次举牌银行股,举牌对象多数为国有大行的H股。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案例只有一个,即2015年12月底,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举牌了华夏银行。
也就说,上述这8年间,还未有险资举牌除大行、股份行之外的上市城、农商行的案例。
但自2023年底至今,这一情况有所变化。2023年12月底,无锡银行公告称,当地监管部门核准了长城人寿的股东资格,同意长城人寿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增持无锡银行股票。当时,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的股份比例已临近“5%”。
后续,长城人寿果然增持无锡银行,成功举牌无锡银行A股,成为2015年以来第二家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险资。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长城人寿持有无锡银行股份比例为6.97%。
随后,至2025年1月下旬,新华人寿因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有杭州银行股份,叠加自身所持有的杭州银行普通股及可转换债券,综合持股比例突破5%,从而举牌杭州银行。
斥资超1500亿港元高频增持
从今年险资行动轨迹看,举牌只是起点,后续高频增持、高比例持股成为险资涌入中资银行H股的一个特点。
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自2024年底以来,以“平安系”为代表的险资在港股连续“扫货”,加速揽进中资银行筹码,2025年以来增持中资银行H股的行动近百次,以区间成交价估算,耗资金额超过了1500亿港元。截至7月4日,险资对中资银行H股的持仓市值超过了5200亿港元。
其中,平安人寿今年以来11次增持招商银行、9次增持农业银行,8次增持邮储银行、两次增持工商银行,至最新披露日期,所持上述四家银行H股股份比例分别达到了15.01%、13.12%、12.07%、17.11%。
(来源:港交所披露易)
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是险资积极增持的大户,在频繁增持后,险资持股比例已非常高。
券商中国记者查阅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截至今年2月12日,平安人寿和平安资管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为36.13%;截至2月14日,中国平安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的比例为18.08%。三者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的股份比例达到了54.21%。
当然,亦有减持的情况,但减持幅度很低。如2024年12月18日,中国平安和平安资管分别斥资4.27亿港元和4.24亿港元,在场内各增持6700万余股建设银行H股,各自持股占比突破该行H股总数的5%,构成一天两度举牌。在持有几个月后,上述险资又均于2025年5月6日卖出部分股票,将各自持有的建设银行H股股份比例下调至4.99%。
瑞众保险对中信银行H股的举牌和持有路径亦是如此。瑞众保险先于今年3月12日举牌该行H股,又于6月26日卖出部分股票,下调持股比例至4.99%。
对于险资频繁增持中资银行H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面临“利差损”压力,需要寻找具备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以增厚投资收益。银行股股息率高,市值较大,流动性好,成为险资配置的优选。同时,银行H股普遍估值较低,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今年以来银行股估值继续修复,中小银行股价上涨,受到资金关注。” 娄飞鹏表示。
步入2025年,银行股受到各路资金持续增配,其中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是资金涌入的坚定一方。在国家队资金、险资、ETF等指数基金的涌入下,银行股延续上一年涨幅趋势,并屡创股价新高。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银行是上市公司中的分红大户。对于银行的分红水平,华创证券研报分析,从分红能力看,银行在红利行业中的分红能力长期稳定处于高位,截至2025年6月20日的股息率TTM达到5.4%且近两年中持续稳步提升。反观在价格低位下其他红利行业的分红表现不如银行。从近几年现金分红总额来看,2024年银行分红总额达到6319.6亿元,远高于其他行业且逐年稳步增加。
总结而言,低利率环境的大背景,叠加监管引导和会计准则变化的外部要求,再基于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险资对银行股这种稳定性高、高股息等特点的资产配置需求大增。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数据平稳,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率下降,零售信贷资产质量仍需重点关注。对于投资而言,更重要的逻辑在于,宏观政策指向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方向,有助投资者对银行净资产的重新定价。该研报预计这是2025年行业估值上行的内在动力。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彭其华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