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07-04 10:07:56
(原标题:光伏减产遭遇铜价飞涨,铜加工龙头迎双重红利)
光伏行业的减产浪潮正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6月国内光伏多晶硅产量环比下降12.5%,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降至72.3%(2024年同期为85.1%)。这场由供需失衡引发的调整,恰逢国际铜价持续攀升——截至7月2日,LME三个月期铜报9984美元/吨,年内累计涨幅达30.8%,令铜加工企业面临复杂变局。
“当前市场呈现罕见的分化,”上海有色网(SMM)新能源分析师团队指出,“光伏组件排产下滑压制用铜需求,但铜价受矿山供应中断支撑持续走强。”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光伏行业占全球精炼铜消费比重已升至15.2%,能源转型重塑需求结构。
这种分化正在重塑利润分配。SMM监测显示,2025年6月光伏用铜管加工费环比上涨14.7%,铜带加工费上涨12.3%,均创年内单月最大涨幅。某券商分析师指出:“加工费普涨可部分对冲原料压力,但技术差异将加剧企业分化。”
在新能源铜基材料领域,海亮股份(002203.SZ)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升至38.5%。据行业技术白皮书及产业链调研,海亮股份在光伏逆变器冷却用超薄铜管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核心产品壁厚0.05mm的技术指标领先行业主流水平,已通过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头部逆变器厂商认证。
该优势在行业调整期作用凸显。面对光伏组件7月排产环比下降6.2%,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82.1%,而传统铜加工企业开工率已降至52.3%。
二级市场已捕捉到产业变局信号。截至7月3日收盘,铜加工板块指数年内上涨29.3%,跑赢有色金属行业指数8.7个百分点。北向资金持续增持头部企业,海亮股份年内涨幅达41.2%,较4月低点反弹超50%。
国金证券7月1日研报分析认为:“加工费弹性与估值修复可能形成双击,头部企业每提升1000元/吨加工费,毛利率可扩大1.5-2个百分点。”但需警惕光伏减产导致的订单延后风险。
产业调整仍存不确定性。高盛模型提示,当前铜价包含6.2%的降息预期溢价,若美联储推迟政策转向,可能触发8%-10%的价格回调。光伏终端需求同样承压——截至6月底,组件在库库存达38天,叠加在途库存后合计47天,显著高于健康水平。
为应对波动,头部企业强化风险管控。SMM调研显示,铜加工龙头企业原料套保比例升至65%-70%,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5天以内。
“这本质是产业价值的重新分配,”一位光伏组件企业采购总监表示,“当行业从拼规模转向拼技术,掌握关键材料创新的企业将主导利润分配。”
(本文数据来源:LME官网、SMM、PV Infolink、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告)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时代财经
2025-07-04
财经报道网
2025-07-04
财经报道网
2025-07-04
财经报道网
2025-07-04
财经报道网
2025-07-04
财经报道网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